


端午將至,“粽”頭戲登場。南京路步行街上,每個幾十米排隊買粽子的盛況再現,今年的粽子又翻了不少新花頭。有的老字號品牌請來粽娘現制現售,端午時令美味;有的品牌則忙着為高油高糖粽子“減負”,走出健康養生新賽道;也有的品牌主打情緒價值,祝福即將參加中高考的考生“一舉糕粽”。
健康養生成為粽子新賽道
傳統印象中,粽子高油高糖,與健康養生“無緣”。今年是“體重管理年”,如何讓粽子變成健康好物?這激發了商家的創新意願。
“低GI(低升糖指數)”是今年食品行業的新趨勢,也成了減重人士選購粽子時的“剛需”。“今年企業開發了有低GI認證的鹹蛋黃肉粽、鮑汁五花肉粽等新品粽子,都是市面上沒有過的類型。”叮咚買菜商品開發經理蔡韻告訴記者,通常控制血糖的人不能吃粽子,研發部門找到了專門開發低GI商品的供應鏈,對口味進行層層測試,希望保證低GI的同時,也確保口感,“在原料選擇上,我們將大部分糯米替換為燕麥米等穀物,降低了粽子的GI值;加入紅小豆、芸豆等豆類,提升了蛋白質、礦物質與維生素含量;同時,配料選擇通過低GI認證的晶煉黑糖以及低GI水蘇糖複合益生元粉,為注重體重管理、血糖管理的消費者提供了更健康的好選擇。”這款粽子一經發售便引發搶購熱潮,其中低GI鹹蛋黃肉粽最受歡迎,日銷量千餘份。

龍華寺的素齋粽也成為養生人士的新寵。產品負責人介紹,紅棗紫米、青稞豆沙、藜麥紫薯的“雜糧組合”,既豐富了粽子的口感層次,又能有效控制升糖,此外,品牌還用冬瓜蓉調節內餡的甜度,讓粽子整體風味清新,備受追捧:“我們的粽子午後都會早早售罄。”
業內專家表示,低GI粽子的走紅,是健康飲食潮流與傳統節日文化碰撞的結果,通過技術創新與原料優化,傳統粽子得以在保留風味的同時,更契合現代人的健康需求:“這一趨勢不僅限於端午粽子,月餅、元宵等傳統節日食品也將朝着健康化、營養化方向發展。”
小粽子包裹地域美食
這兩天,南京路新雅粵菜館門口又開始排隊了,老饕們最愛的特大黑毛豬肉粽再次回歸。記者在現場看到,“粽娘”鄒碧蓉、陳玲霞正在忙不迭地包粽子,每個大肉粽里包了足足四塊肥瘦相間的黑毛豬五花肉。這款粽子28元一個,每個重量足足超過半斤,張阿姨當場購買了10個:“這裡的粽子真材實料,味道也好,我和老伴兩個人吃一個剛好,也給兒子一家送去幾個嘗嘗。”

叮咚買菜也推出了良芯匠人手作楓涇大五花肉粽,每隻250克的粽子中含有70克重的整塊冷鮮五花肉。“就連裹粽工都大多是金山本地人,主打正宗上海老味道。”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介紹,產品一經推出就成為銷售爆品,日銷近萬份。數據顯示,今年平台粽子整體銷售趨勢良好,預計整個銷售期間粽子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0%。
老派的蛋黃肉粽、豆沙粽依然是爺叔阿姨的最愛,新式的特色粽也在不斷刷新消費者的“菜單”。以海派菜系、手工酥點聞名的綠波廊今年端午就帶來了創新口味:上湯梔子雞樅菌火腿粽、阿膠芝麻軟心粽。這是兩位工齡加起來超過60年的上海工匠——陸亞明和鄒波的首次“四手連彈”。

“這次的粽子特地選用了優質的地方特色食材,展現了我國地大物博的特性。”上海工匠、綠波廊總經理陸亞明說。剖開熱氣騰騰的上湯梔子雞樅菌火腿粽,裡面包裹着雞樅菌、火腿和鹹蛋黃,三種食材呈現出四種味道,再搭配與上湯一起熬至入味的糯米基底,讓這隻小小的粽子擁有了大大的鮮味,更擁有了濃郁的山林煙火氣。
山姆超市也推出多款融合粽子,令人眼前一亮:高湯黑松露雲腿巧妙融合雲南菌類與火腿的精華;雞湯花膠雞肉粽將靚湯與滋補完美結合;山珍海味粽子更是嚴選6味山海珍品入餡。這些用料考究的融合粽,以豐富的層次感和鮮明的地域特色,為消費者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新味覺體驗。
拉滿“情緒價值”
粽子也能買出“情緒價值”?金榜高“粽”、 一舉“糕粽”、“精神粽”…… 今年的粽子市場,討得好口彩的粽子也十分走俏。
松鶴樓今年與蘇州狀元博物館首次牽手合作,將館藏文物《文曲星下凡》、《乾隆南巡圖》及蘇州園林花窗等作為設計元素放入粽子禮盒,四款粽子加上綠豆定勝糕等傳統茶點,包出滿滿的“江南范兒”,盒內還附贈了一張祈福金卡,來頭不小。

松鶴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卡正面的“福”字,源自狀元潘世恩六旬生辰時,清道光皇帝御賜的福字,背面是來自於狀元博物館的“文曲星下凡”圖。1300餘年的科舉歷史中,蘇州共出文武狀元50餘名,松鶴樓這次推出聯名祈福金卡,也是祝福天下學子前程似錦,金榜高“粽”。

今年端午,宛平南路600號也再度出圈,與百年老字號喬家柵合作推出聯名周邊——“精神粽”禮盒。四款粽子配上狀元糕和大杯美式咖啡,是別緻的“精神食糧”。項目負責人介紹,今年端午恰逢中高考前夕,百年手工藝人手作狀元糕寓意“定勝”,八寶粽象徵“解憂”,既延續了600號的治癒風格,又融入了喬家柵的匠心工藝,為即將參加中考、高考的學子送上 “一舉糕粽,萬事定勝”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