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端午將至,除了粽子,還有這3樣,提前準備好,安康過端午
端午的腳步越來越近啦,空氣中彷彿都開始瀰漫著粽葉的清香。還記得小時候,一到端午,家裡就熱鬧非凡,奶奶忙着包粽子,媽媽在一旁打下手。其實,除了那熟悉的粽子,還有 3 樣東西,也是端午必不可少的。它們帶着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美好寓意,承載着對安康的祈願。提前準備好這幾樣,才能讓端午過得更有滋味,更有傳統的氛圍,你知道是哪 3 樣嗎?
1.艾草與菖蒲:驅邪避穢,守護健康
古人認為五月是“毒月”,端午陽氣最盛,蛇蟲滋生。艾草與菖蒲因其獨特香氣和藥用價值,被懸掛於門窗驅蟲辟邪。《荊楚歲時記》記載:“端午插艾,以禳毒氣。”艾草可煮水泡腳祛濕,菖蒲葉片形似利劍,象徵斬除晦氣。現代科學也證實,艾草含揮髮油,能抑菌驅蚊,是天然的“健康衛士”。
2. 五色絲線:祈福納吉,凝聚親情
五色絲線源於五行學說,紅、黃、藍、白、黑對應金木水火土,寓意五行調和、百毒不侵。端午當天,長輩將五色線編成手繩繫於孩童腕上,寄託“長命縷”的美好祝願。待節後第一場雨時剪下隨水沖走,象徵災病流散。這一習俗不僅傳承了家庭溫情,更以小小絲線凝聚文化信仰,成為代代相傳的“護身符”。
3. 鹹鴨蛋:滋陰降火,時令美味
端午臨近盛夏,濕熱天氣易引發心火。鹹鴨蛋性涼味甘,富含蛋白質與礦物質,能滋陰降火,符合中醫“應季養生”理念。舊時百姓將鹹蛋裝入五彩絲網懸掛,取“壓祟”諧音辟邪。如今,鹹蛋黃入粽、佐粥皆是風味,其紅油流心的口感更象徵生活富足紅火,堪稱節令飲食與文化的雙重符號。
今天還跟大家分享端午傳統美味食品,一起來看看~
玉米葉包飯
玉米葉包飯清香撲鼻,葉片的自然氣息滲入米飯,米粒軟糯彈牙,裹着肉香、菜香,一口下去,是質樸又令人回味的田園風味。
粽葉糯米紅豆團
糯米紅豆糰子軟糯 Q 彈,輕咬一口,黏而不膩,綿密香甜的紅豆沙在口中散開,米香與豆香交織,帶來舌尖上的雙重滿足。
結語:端午佳節,是傳承,更是相聚。除了粽子,別忘了這 3 樣好物。艾草驅邪保平安,鴨蛋圓潤寓意全,五色線好祝願。當一家人圍坐,品嘗着這些帶着傳統味道的食物,佩戴着充滿心意的五色線,那份源自端午的安康與幸福,便在心底蔓延開來。讓我們懷揣着對傳統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過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端午節,願往後的日子,也如這端午般,安康順遂,福運滿滿 。
免責聲明: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文章內容不代表平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