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山市國資委召開國企改革專場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中山市屬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的主要措施、進展情況及成效和下一步工作的改革計劃,並就各市屬營運集團改革工作亮點向媒體作介紹。

發布會現場。
會上,中山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湯如烈首先介紹了中山國資國企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情況。今年以來,面對國際形勢複雜變化、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等因素,中山市國資委深入貫徹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部署,深入落實中山市委、市政府有關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工作要求,以改革攻堅的勇氣銳氣朝氣,實施一攬子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措施,市屬國企的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今年1—11月,營業收入、上繳利潤、上繳稅費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12.2%、23.7%,11月底資產總額較上年同期增長6.6%。湯如烈表示,中山在推進國企改革工作上主要聚焦數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實施“4+N”戰略性資源重組,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2022年以來,中山市國資委堅持立足中山、深耕本地、融入灣區,按照“城市綜合開發主力軍、地方資源性產業主導者、產業優化升級助推器、優質公共服務重要支撐”的四個功能定位,實施“4+N”戰略性資源重組——即將中彙集團與中山金控合併組成投控集團,城建集團與交通集團合併組成新的城建集團,並優化提升翠亨集團、興中集團業務布局。
“我們圍繞‘四個功能定位’,重新明確了重組後的4個集團主業和定位,實行‘3+X’的主業發展模式,將翠亨集團定位為‘城市綜合開發+產業投資’雙輪驅動的集團,投控集團定位為‘資本運營+產業投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台,城建集團打造為城市建設投資管理服務運營商,興中集團打造為地方特色產業運營為核心的產業集團。”湯如烈介紹,通過9個多月的努力,各集團架構重組工作已基本完成,推動投控集團實現總資產超360億元,城建集團總資產超580億元,投控集團和翠亨集團下屬控股企業、城建集團下屬參股企業分別獲得施工總承包“雙一級”資質,為打造AAA信用評級打下堅實基礎,市屬國企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中山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湯如烈。
“這次國企改革,既是大勢所趨,更是當務之急。”湯如烈表示,這次整合重組是從中山高質量發展的大局出發,進一步將中山市國有經濟的布局集中、優化。“從大勢上來說,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國務院國資委先後部署實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國資國企‘綜改試驗’和‘科改示範行動’專項工程,多家廣東省屬企業、周邊城市市屬企業通過改革先行一步、取得突破,成為國企改革隊伍中的‘領頭雁’,帶給我們很好的經驗和啟示。從當下來說,市屬國企所面臨的布局散、規模小、人才弱、機制差等問題,只有通過系統性、整體性的改革才能破冰破局。為此,我們推出了‘4+N’戰略性資源重組等一攬子國企改革措施,以重點領域的突破帶動改革的整體推進,推動國企再出發、開新局。”
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增強國有企業發展活力
在企業制度方面,中山市國資委以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為抓手,推進“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着力打破“鐵飯碗”“鐵交椅”,根治“大鍋飯”頑疾。
一是強化人才改革頂層設計,出台《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涵蓋選拔任用、人才培養、能上能下、獎懲激勵等六個方面共9項措施,明確“專業化、年輕化、懂經營、善管理”的人才隊伍建設要求。
二是全面推進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全面落實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11名集團公司經理層成員和153名子企業經理層成員簽訂聘任協議和業績合同;全面開展集團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各集團中層幹部年齡、學歷結構明顯改善。
三是分層優化考核激勵制度,修訂工資總額管理、收入分配管理和企業負責人考核等系列制度,明確國資委負責“管總量、管制度、管監督”,集團負責“管內部自主分配、管預算分解落實、管具體操作執行”,加大企業自主分配權;全面推行全員績效管理,逐步通過“一人一考核、一人一張表”落實“一崗一薪、易崗易薪”。
做強做優主業,集中優勢資源搭建產業鏈
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目的就是推動資源向優勢主業集中,從而提升企業創新力、競爭力和規模實力。圍繞“突出主業、做強主業”目標,中山市屬國企從“進、退、整、合”四個方面整合資源、搭建產業鏈,增強集團主業競爭力。
“進”是指進軍新領域新項目。中山市國資委出台國資國企發展“十四五”規劃,引導市屬國企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加大國有資本投資力度。投控集團整合籌建百億級高質量發展母基金,初步搭建起“1+4+N”政府引導基金體系,儲備總規模超100億元的子基金/直投項目11隻/個,2022年落地子基金2隻、工改項目1個。城建集團成功競得全市首個由農村三資管理平台公開遴選合作企業的黃圃鎮馬安村“工改工”項目,啟動岐江智慧港主題產業園區規劃。興中集團投資建設永固生豬養殖基地、凈菜分揀加工中心及中央廚房,推動食品主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年內建成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超10兆瓦、儲能規模超5兆瓦時、充電樁規模超200千瓦,實現新能源主業投資布局快速突破。
“退”是指退出低效無效資產。在2021年開展“資產清”行動的基礎上,中山市國資委今年出台國資系統土地物業盤活五年行動方案,形成分類分步盤活工作計劃,年內成功盤活近30萬平方米物業和近2500畝土地。同時,市屬國企還實現“兩非”“兩資”企業“清零”、退休人員100%社會化管理,企業資源精力更加聚焦主業發展。
“整”是指開展同質同類業務整合。中山市國資委引導集團圍繞內部產業鏈對二級及以下企業開展專業化整合,集團近三年採取無償劃轉、協議轉讓、吸收合併等方式,對二、三級企業開展專業化整合18次,涉及企業42家,有效推動食品板塊、文旅板塊、公用事業板塊、城市建設板塊優化產業鏈布局,減少同質化競爭。
“合”是指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國企合資合作。近兩年,中山市屬國有企業先後與近10家粵港澳大灣區國有企業在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民生服務等多個領域合資合作,推出一批示範性標杆合資合作項目,初步形成“區域協同、股權多元、資源互補、雙向賦能”的國企協同發展新模式。“中山探索大灣區國企協同發展新模式”被省國資委納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
湯如烈稱,下一步,中山市屬國資國企將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為總目標,以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為總抓手,推進“三優一促兩提升”,通過優布局、優治理、優考核三項舉措,促進企業圍繞產業鏈布局開展項目投資,努力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兩提升”,在助力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中展現國企新擔當新作為。
【撰文】伍傑
【作者】 伍傑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