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唐俊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7763757
專業貨運機場的想象力有多大?
作為全國首個獲批的專業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公布最新數據——上半年國際貨郵吞吐量22萬噸,較2024年同期增長252%;貨運航班量闖入全國前四,僅次於香港、浦東、深圳機場。
風口之下,快遞巨頭爭相入局,航空物流競爭進入“下半場”。
不久前,新建嘉興南湖機場航站樓通過竣工驗收,預計2025年底建成投用,其也是全國第二個、長三角地區首個專業貨運機場,圓通將在此投資建設全球航空物流樞紐。
坐標中部地區,中通航空有限公司6月中旬在長沙完成工商註冊,中通將依託長沙黃花機場建設貨運航空運營基地與貨物分撥中心,打造湖南首個貨運航空總部基地。
隨着快遞巨頭的“空中戰爭”愈演愈烈,老牌貨運樞紐迎來挑戰,東中部地區樞紐格局或將再度改寫。
長三角“上新”
同樣緊鄰上海,蘇州奔走多年也未能擁有一座機場,但嘉興南湖機場很快就要投用了。
嘉興此前有一座軍用機場,新機場在原軍用機場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嘉興人為了這座機場,已經等待了很多年。
2008年,浙江省就向國務院、中央軍委上報了《關於要求將嘉興軍用機場改建為軍民合用機場的請示》。但長三角中心區域機場密集、空域緊張,嘉興機場距離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杭州蕭山機場都在百公里半徑範圍內,項目一度推進困難。
此後經過13年的研究論證,直到2021年項目可行性報告才獲得批複。2022年11月,嘉興南湖機場全面開工,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用。

圖片來源:攝圖網507783650
在密集的長三角機場群中,嘉興南湖機場之所以還能擁有一席之地,與其定位不無關係。
與其他長三角機場不同,嘉興南湖機場以貨運為主,圓通在此投資約122億元建設“東方天地港”,將承擔圓通全球航空物流樞紐、長三角商貿集散中心、共享型多式聯運中心三大功能。
從規劃來看,嘉興南湖機場貨運能級較高,計划到2030年貨郵吞吐量110萬噸。與之相比,我國首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2024年的貨郵吞吐量為102.5萬噸,排名全國第五。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余家祥對城市進化論分析,上海浦東、杭州蕭山都是客貨並舉的綜合航空樞紐,客運壓力大、時刻資源緊張,貨運(尤其全貨機)受到空間和航權時刻等限制。嘉興南湖機場定位為專業性貨運樞紐,能提供更充足、更靈活的貨運專屬時刻和場地,專註於高效率的航空貨物集散,彌補長三角核心區缺乏純貨運機場的短板。
對於嘉興南湖機場是否會爭搶上海機場和杭州機場的貨源,余家祥認為,嘉興南湖機場主要是挖掘增量需求,其周邊的浙北、蘇南是高端製造、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等產業的集聚區,對高時效、高可靠性的航空物流需求旺盛且持續增長。
“但不排除會對既有存量貨源造成分流。”他認為,長三角相關部門需要建立協同運行機制,實現上海、杭州機場腹艙運力和嘉興南湖機場全貨機運力的高效整合,既保持良好合作、又保留適度競爭。
中部再加碼
當嘉興正在建設圓通全球航空物流樞紐時,長沙選擇與中通合作發展航空物流。
6月19日,中通航空有限公司於長沙自貿臨空區正式完成註冊設立,註冊資本達6億元,這標誌着湖南首家本土貨運航空公司誕生。

圖片來源:長沙自貿臨空區
此前,中通快遞已與長沙縣政府、長沙自貿臨空區達成合作意向,計劃投資建設約750畝的中通貨運航司及相關產業項目,涵蓋中通貨運航司、中通快運華中總部等六大核心板塊。
這看上去是一個“雙贏”的合作。中通在航空領域的布局相對順豐、圓通滯後,落戶長沙有助於強化在網絡覆蓋和競爭力。中部地區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2小時飛行可覆蓋我國絕大多數城市。
對於長沙而言,頭部快遞企業中通將其航空業務落地,無疑將推動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大幅提升。
2024年,長沙黃花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19.98萬噸,同比增長13.0%,低於全國19.2%的增速,全國排名僅在第22名。聚焦競爭激烈的中部地區,長沙黃花機場這一規模也僅排在第三位,第一是鄂州花湖機場,第二是鄭州新鄭機場,這兩座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分列全國第五和第六。
鄂州花湖機場是新建的專業貨運機場,其崛起之路有一定特殊性,鄭州新鄭機場則是憑藉其自身努力一路向上。
2024年,鄭州新鄭機場年貨郵吞吐量突破80萬噸,創下自1997年通航以來的最高紀錄,穩居全國第6位。而在2009年,鄭州新鄭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僅排在全國第21位,與目前長沙的位次接近。
現在,長沙終於等來機會。當地媒體報道稱,中通航空項目將助力湖南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有本土的、大型的基地航司是提升航空樞紐能級的關鍵要素,長沙機場未來潛力很大,但關鍵還是看運營。”余家祥說。
待中通與長沙的合作正式落地後,中部地區航空貨運預計將形成武漢—鄂州、鄭州、長沙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競爭將更加激烈。
樞紐新模式
時間回到2022年7月17日,被稱為“中國版孟菲斯”的鄂州花湖機場正式通航。

花湖機場首航航班 圖片來源:中國民航報
孟菲斯機場是全球最大的貨運機場,其成功被歸因於與聯邦快遞的緊密合作,也是鄂州花湖機場的學習對象。鄂州花湖機場規劃之初,就與順豐緊密合作,順豐大規模的物流網絡帶動鄂州花湖機場貨運量迅速提升。
截至2024年年末,順豐已擁有全貨機110架。鄂州憑藉花湖機場,接連獲得全球性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等定位,成為全國少有的擁有雙一類開放口岸的城市。
“快遞巨頭深度參與或主導機場規劃、建設和運營,將其作為企業自身航空網絡的核心樞紐,形成‘航空樞紐+超級轉運中心+物流和產業生態’的緊密捆綁模式,鄂州花湖機場的經驗證明這種模式是可行的。”余家祥說。
鄂州花湖機場後,“物流公司+機場”的模式也越來越多。中國郵政的貨運機隊規模僅次於順豐,其主運營基地設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京東航空自2022年起正式投入運營,以南通興東國際機場為主運營基地。
眼下,還有“圓通+嘉興機場”“中通+長沙機場”即將上新,兩座城市已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嘉興在2022年入選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最近長沙又入選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隨着嘉興南湖機場投用臨近,嘉興正朝着全球航空物流樞紐進發。“項目將大幅提升嘉興的城市能級,從區域性的城市躍升為國家、國際級的物流樞紐。”余家祥說。
不過嘉興南湖機場與鄂州花湖機場也有不同。順豐是花湖機場的絕對主導方,機場是為順豐量身定製的樞紐;但圓通只是嘉興南湖機場內全球航空物流樞紐項目的投資和運營主體,機場本身由地方政府和機場集團主導建設和運營,並且機場還有軍用和客運用途。
余家祥認為,嘉興、鄂州、長沙等航空樞紐項目落地,正重塑中國航空貨運格局,從“客運為主、貨運為輔”邁向“客貨並舉、專業化貨運崛起”,航空承運人與航空樞紐機場及所在城市將深度捆綁。
眼下,還未布局航空樞紐的物流巨頭所剩不多,下一個被選中的機場會是誰?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