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羅子依 通訊員 廖永華 段丹琦 婁底報道
2025年1-5月,婁底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以14.6%的亮眼成績領跑全省,製造業、民間投資、產業投資同比增速分別達22.2%、14.6%、23.7%。其中,民間投資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工業投資與工業技改投資分別以24.4%和26.5%的增速,穩居全省前列。這一系列數據不僅展現了婁底經濟發展的“加速度”,更彰顯了其高質量發展的“含金量”。當前,婁底正以政策賦能、項目聚力、服務增效為抓手,全力打造投資新高地,匯聚發展新動能。

圖為婁底開展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專題培訓。
政策賦能:搶佔投資新高地
今年以來,婁底市通過舉辦中央投資項目儲備申報、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專題培訓,精準對接政策與本地需求,為企業和項目負責人提供專業指導。截至6月底,婁底已累計爭取中央資金41億元,為項目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圍繞中部地區“材料谷”建設,婁底出台專項政策,從用地保障、能耗指標到專項產業基金,全方位支持產業發展。目前,全市“材料谷”規上企業達516家,1-5月實現營收728.82億元,佔全部規上企業營收的81.2%。
此外,婁底以創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為契機,推動130家試點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新培育智能製造企業58家、智能製造產線(車間)87條(個)。以漣鋼為例,其“5G+工業互聯網”工廠入選國家工信部名錄,質量損失率降低34.8%,傳統產業正煥發新生機。

圖為建設中的愛派爾智能裝備產業園北區5個項目。
項目聚力:激活發展新動能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婁底紮實開展“項目大謀劃 謀劃大項目”專項行動,圍繞“材料谷”建設,謀划了1693個2000萬元以上項目,總投資高達11469億元。其中,湘芯半導體生產基地項目將建成我國首條大尺寸靜電吸盤生產線,漣鋼福然德汽車零部件加工建設項目(一期)則瞄準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製造,未來將成為國內領先的產業基地。

圖為總投資 73.75 億元的梅山灌區工程建設工地。
為確保項目高效落地,婁底成立由市委書記挂帥的工作專班,實行周例會、月調度機制。漣源市鈦材料產業園配套能源保供項目從啟動征拆到報批僅用32天,展現了“婁底速度”。2025年,全市36個省重點建設項目1-5月累計完成投資93.13億元,完成年計劃的50.31%,連續兩個月位列全省第一。

圖為建設中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婁底醫院項目。
服務增效:構建投資新磁場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吸引投資的關鍵。婁底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四個超市”和“營商環境直通車”,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在土地供應方面,推行“標準地+承諾制+代辦制”,實現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在資金保障方面,創新推出“材料谷”專項貸,前5個月為製造業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超50億元;在人才服務方面,通過住房補貼、子女入學優惠等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落戶。
高效服務釋放強大吸引力。1-5月,婁底產業投資佔全市固投的77.17%,民間投資佔比達62.39%,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和“主力軍”。
如今的婁底,正以“聚”的雄心、“變”的智慧、“實”的作風,在湘中大地上奏響投資興業的最強音。隨着“材料谷”藍圖的加速實現,婁底這片熱土所蘊藏的增長潛能與投資價值,正以前所未有的張力噴薄而出——聚力湘中,投資婁底,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