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以50%的滲透率宣告電動化時代的不可逆,而智能化技術的成熟更讓智駕從此前的概念變為了如今購車決策的核心要素。
面對中國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以寶馬、奔馳、奧迪為代表的豪華車企在經歷銷量滑坡與技術滯後後,終於放下傲慢,選擇與中國科技巨頭深度綁定,寶馬牽手阿里打造ai座艙,奧迪全系搭載華為智駕,奔馳聯合momenta攻堅高階智駕....看起來傳統豪華品牌已經處於一場“中國腦”革命之中!
寶馬牽手阿里
2025年3月26日,寶馬與阿里巴巴宣布深化ai戰略合作,基於阿里通義大模型開發全新智能座艙系統,計劃2026年搭載於中國生產的寶馬“新世代”車型。該系統的核心是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具備擬人化溝通、多智能體協同與開放生態整合能力,可實現連續指令交互,如同時調節導航、空調與娛樂系統等,識別率和喚醒率高達99%。此外,寶馬還計劃推出基於通義大模型以及斑馬元神ai“用車專家car genius”和“出行伴侶travel companion”,針對中國用戶高頻需求定製服務,如充電樁推薦、多條件餐廳篩選等複雜場景推演。
事實上,自2015年起寶馬便與阿里聯手進行了從雲計算、智能網聯到ai大模型領域的合作,此次合作,寶馬更是依託阿里斑馬元神ai技術,結合中國用戶高頻需求定製解決方案。 即接入了支付寶、高德地圖等本地應用,還依託阿里斑馬元神ai技術優化中文語義解析能力,解決德系車機“水土不服”痛點。據了解,新世代車型搭載算力提升20倍的電子電氣架構,且支持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多功能協同。
此外,在阿里之外,寶馬還與華為、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頭部企業達成了合作。 其中,寶馬將開發基於鴻蒙系統的應用生態,通過深度融合鴻蒙生態,為用戶帶來更智能、更便捷的全場景智能出行體驗。並依託電池行業巨頭,通過採用圓柱電芯技術提升續航與充電效率,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全球純電車型銷量佔比超50%。個人看來,寶馬的一系列動作標誌着該品牌從“德國技術+中國製造”向“德國技術+中國生態”模式轉型。通過保留核心架構主導權的同時,引入中國生態補足應用層短板,如此一來,既可以規避“靈魂論”爭議,又滿足了中國用戶對智能化的強需求。
奧迪擁抱華為
相較於寶馬的漸進式合作,奧迪的選擇更為激進。2025年1月,奧迪宣布全系車型搭載華為乾崑ads 3.0智駕系統,涵蓋燃油車平台(ppc)與純電平台(ppe)。即將上市的燃油車型上汽奧迪a5l成為全球首款支持無圖城市領航的燃油車,採用華為雙激光雷達方案,實現複雜路況下的端到端自動駕駛。 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岳直言,華為智駕的加持將助力奧迪“在智能化體驗上超越新勢力”,目標2025年高階智駕車型銷量佔比超30%。
儘管奧迪成為首個“交靈魂”的德系品牌,但其過度依賴華為可能面臨技術路徑鎖定的風險。若未來華為智駕技術迭代方向與奧迪產品規劃衝突,或引發供應鏈話語權爭議。
奔馳:兩條腿走路
奔馳的選擇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北京、上海設立研發中心,進行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和智能座艙的研發;另一方面投資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momenta,聯合開發城市領航功能。
目前來看,新一代奔馳e級已經採用了高通8295座艙芯片和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l2+級導航輔助系統。同時與國內頂級智駕供應商合作,為自己的純電cla定向打造端到端高階智駕方案。個人看來,奔馳的謹慎合作策略反映出了其對技術主導權的堅守,在德國總部保留核心算法研發團隊,並在中國市場開放生態層合作,奔馳試圖在創新與可控性之間找到平衡。
車叔總結
2024年bba在華銷量集體下滑,寶馬下滑13.4%、奧迪下滑10.9%、奔馳下滑7%,這一的殘酷現實迫使他們必須做出改變。個人看來,bba的“中國腦”戰略的成敗取決於三點, 其一數據閉環,即能否通過本土合作構建符合中國路況的數據訓練體系;其二生態粘性,也就是華為鴻蒙、阿里生態等與自身品牌調性的融合度;其三成本控制,即如何解決合作帶來的研發投入激增的問題。
此外,bba雖然通過合作拿到了能化“入場券”,卻也未見的能夠解決當前的銷量困境。因為,智能化雖然是目前bba的主要問題之一,但這並不是其唯一短板。但不管怎麼說,開弓沒有回頭箭,bba只能全身心投入到接下來的合作與轉型之中,而這場“中國腦”戰役,或將直接決定誰能在智能時代重新定義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