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產合併計劃落空,本田或失去近500億利潤提升

2025年02月10日20:00:27 汽車 4965

與日產合併計劃落空,本田或失去近500億利潤提升 - 天天要聞

【文/張家棟 編輯/高莘】

據《日經亞洲》《日本經濟新聞》等多家日媒報道,隨着與日產的合併談判破裂,本田汽車正失去近1萬億日元(約481.1億元人民幣)的利潤增長潛力。

日媒普遍表示,儘管本田一直在敦促規模較小的日產汽車儘快制定重組計劃以扭轉利潤暴跌的局面,但本田自身的汽車業務正陷入盈利能力低下的困境。

與日產合併計劃落空,本田或失去近500億利潤提升 - 天天要聞按照本田的推算,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財年周期中,本田的營業利潤將達到1.42萬億日元(約683.1億元人民幣)。 

與日產合併計劃落空,本田或失去近500億利潤提升 - 天天要聞

本田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 路透社

而根據去年12月,本田與日產進行合併談判時本田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提出的構想,兩家公司合併後將成為“新移動價值創造領域的世界級領先公司”,營業利潤也將超過3萬億日元(約1443.4億元人民幣)。

其中,預計與日產合併後,兩年左右的營業利潤將達到約2萬億日元(約962.3億元人民幣),隨後在中長期內利潤將再增加1萬億日元。

但如今,隨着利用世界第3大汽車集團的規模優勢、通過採購、生產和開發的高效化,推出擁有利潤的純電動汽車計劃正化作泡影,雙方的合併宣言也成為過去時。

在眾多分析師眼中,合併談判破裂對於正處在巨大經營壓力下的日產打擊將更大,但分析師同時也指出,本田同樣將遭受不小的影響。

sbi證券分析師遠藤浩二(koji endo)表示:“除了日產之外,很難找到其他能夠帶來必要規模的合適的合作夥伴。”

與日產合併計劃落空,本田或失去近500億利潤提升 - 天天要聞儘管預期中2024財年的營業利潤率仍將保持在6.8%,大概率與上一年持平。但在最新推測中,本田整個財年的稅前利潤將同比降低12.6%。

事實上,從去年4—9月的上半財年報告中,稅前利潤同比下降15.6%,便已經展現出本田利潤下滑頹勢。

客觀數據上,本田的更大規模也僅僅是相較日產汽車進行對比,其汽車業務的盈利能力也並不穩定。

《日經亞洲》稱,在豐田、本田、日產三大車企中,豐田汽車以8.2%的營業利潤率遙遙領先,身後的本田則僅為2.4%,略高於日產的1.3%,也就是說,處於合併風波中的兩家車企本就處於較低的盈利能力水平。

在此前提下,本田強烈要求陷入困境的日產實施具體的降本措施,似乎也缺乏更強的號召力。

但在此之前,本田的全球汽車銷量已經呈現出下滑態勢。2024年,其全球銷量為380萬輛,下滑5%。相較5年前的巔峰水平,則下降了近30%。

主流觀點認為,本田銷量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源於中國市場在智能電動領域的激烈競爭。日經中文網表示,中國企業在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提高了存在感,導致日本企業的收益基礎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同時,中國企業在軟件等左右汽車競爭力的領域也不斷擴大。

與日產合併計劃落空,本田或失去近500億利潤提升 - 天天要聞

 本田與日產銷量預期走勢 日經亞洲

根據標普全球的預測,本田的全球銷量將在2025年進一步下降至373萬輛,2026年下降至365萬輛。

目前,陷入困境的本田汽車業務正在由作為祖業的摩托車業務支撐。按全球市場份額來看,本田的摩托車佔比近三成,上一財年的營業利潤率達17%。

quick factset的市場預測估算各業務的營業利潤,本田被認為從2024財年開始至少到2027財年維持二輪車增長、汽車減少的態勢。

早在2013年,本田便曾尋求與通用汽車合作打造燃料電池等電動化車型。不過,2027年以後推出平價電動車的計劃於2023年被徹底撤回。隨後在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本田也在最近宣布與通用汽車子公司解除資本合作關係。

與日產合併計劃落空,本田或失去近500億利潤提升 - 天天要聞

本田在ces 2025上發布新的電動汽車原型車
朝日新聞

為了在汽車電動化層面追上競爭對手的步伐,本田最新宣布的目標是到2040年在全球只銷售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並計划到2030財年加大投資額至10萬億日元(約4811億元人民幣)。

quick factset表示,純電動汽車的先行投資和虧本銷售將成為負擔,在當前環境下,一家企業已經無法獨自承擔開發成本的上升。與日產的合併,此前也一直被視為本田有望為電動化轉型提速帶來可觀的進度。

但本田與日產合併失敗後,雖然本田將繼續進行產品線的根本轉型,然而其獨自開發的負擔也將十分沉重。

不過,本田與日產的糾纏或許也存在着其他可能性,在日產董事會表達出結束合併談判的意願後,日產目前也正期待着與包括科技公司在內的新合作夥伴合作。

東海東京情報實驗室的杉浦誠二表示:“本田如果要表現出(對未來的)決心,向日產進行‘未獲同意的tob(公開要約收購)’也是選項之一”。


來源|觀察者網責任編輯 徐殿翔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4月出口Model 3/Y近3萬輛,創近一年新高 - 天天要聞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4月出口Model 3/Y近3萬輛,創近一年新高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據中新社今晚報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今年 4 月出口 Model 3 和 Model Y 車型近 3 萬輛,單月出口量在過去 12 個月中創下新高。報道還提到,自 2023 年年底“中國製造”特斯拉車型首次在韓國開啟售賣以來,特斯拉在當地市場銷量便迎來大幅增長。2024 年特斯拉在韓國市場的註冊總量同比增長達 80%。...
蒙迪歐2025款2.0T運動版,運動轎跑與SUV的融合,綜合續航915km - 天天要聞

蒙迪歐2025款2.0T運動版,運動轎跑與SUV的融合,綜合續航915km

現在的車圈新車層出不窮,20萬左右入手一輛新車怎麼選?選擇新能源還是選擇燃油車?要按當前的形勢來說,應該是選新能源車。新能源車,還有純電車和混動車怎麼選?這些都成為困擾消費者的難題。如果你對大空間、操控性、長續航都有追求的話,不妨來看看蒙迪
美國關稅、中國電車……本田年凈利潤預計下降七成 - 天天要聞

美國關稅、中國電車……本田年凈利潤預計下降七成

【文/觀察者網 潘昱辰 編輯/高莘】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加之來自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壓力,本田汽車預計2025財年(2025年4月—2026年3月)的凈利潤將下降七成,並表示將擱置在加拿大建立電動汽車供應鏈的計劃。根據本田披露的數據,2025財年預計收入為20.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958.7億元),同比下降...
第四代博越L,曾經的三好學生,還值得買嗎? - 天天要聞

第四代博越L,曾經的三好學生,還值得買嗎?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燃油車的腳步逐漸放緩。而作為老牌車企的吉利,最近就推出了旗下第四代博越L。新車指導價為9.99-12.69萬元,限時價為9.29-11.99萬元,這個價格可能你感覺不到優惠有多大。但在如今的A級SUV市場上的確是比
起亞嘉華用寬敞空間滿足出行 - 天天要聞

起亞嘉華用寬敞空間滿足出行

出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一段旅程都蘊含著期待與憧憬。不管是全家愉悅出行,還是嚴肅的商務出行,亦或是普通的日常通勤,人們都希望擁有一輛能帶來舒適、方便與放心的座駕。
又一款L9諜照曝光,6座布局,只賣20萬? - 天天要聞

又一款L9諜照曝光,6座布局,只賣20萬?

在動輒超五米長、搭載四電機或增程式混動技術的當下,國產SUV的尺寸顯著提升。銀河L9是吉利銀河旗下首款全尺寸旗艦SUV,主打“智能電混”與“科技旗艦”定位,預售價據傳20萬元起步,一口氣拉低了豪華智能插混SUV的入門門檻。
長城汽車、比亞迪:銷量、業績差距有多大? - 天天要聞

長城汽車、比亞迪:銷量、業績差距有多大?

有一說一,長城汽車和比亞迪已經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公司了,不管是銷量還是業績,還有技術儲備,比亞迪相對長城汽車而言,是巨無霸般的存在。長城汽車(左),比亞迪(右)銷量方面今年前4個月:比亞迪累計銷量138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出口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