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2024年02月06日17:25:04 汽車 1602

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

作者 | 塞爾達


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2024年1月,造車新勢力的格局發生巨變。當月,華為問界銷售32973輛,擊敗了此前長期佔據榜首的理想汽車,首次奪得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


隨後,華為車BU董事長余承東也凡爾賽了一下:“對智選車受歡迎程度預估不足,保守了。”

與問界的強勢奪冠相比,多家新勢力車企公布的銷售數據可謂慘不忍睹,2024年1月銷量環比2023年12月普遍出現大幅下滑。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銷量環比下滑44.2%和59%,理想汽車銷量也下滑了38.1%。


有業內人士認為,春節前的一個月是傳統購車旺季,即使考慮到去年末沖年度業績時透支了部分未來需求,但1月份銷售數據的潰敗依然是“超出預期”。


分化的行業銷售數據反應出越發殘酷的競爭環境。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智能電動汽車市場格局會更像智能手機,前五名才有資格更好地生存下去。他補充,特斯拉比亞迪和華為已經鎖定出線資格,其他有志於佔據主流的企業要爭奪剩下的兩個名額,時間窗口只有2024-2025年兩年。


新能源車行業的生存倒數階段,智能化是各車企競爭的關鍵一環,加上問界在華為賦能下的巨大成功,使得無論是新勢力還是老牌車企,對已經切入賽道的華為和小米等科技巨頭的態度,也開始變得曖昧起來。


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蔚小理”潰敗


華為問界和理想汽車產品定位相似,都選擇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同時,問界是華為汽車業務主打品牌,而理想則長期雄霸新勢力銷售榜首。這導致了問界和理想二者之爭一直是行業關注焦點。


2023年6月,李想發文回憶稱,2022年問界M7發布後,“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他還稱,從未遇到過像華為這麼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都毫無還手之力。


隨後,李想組織高管團隊集體學習華為管理經驗,適時調整戰略走出了危機。2023年,理想汽車共銷售37.6萬輛,遠超其他造車新勢力。


不過,隨着去年問界新款M7的強勢來襲,理想汽車又一次感受到問界帶來的巨大壓力。為了避開問界新車型M9鋒芒,理想汽車甚至推遲了純電旗艦車型MEGA發布時間,從2023年12月延後至2024年3月1日。


2024年1月11日,理想汽車宣布,將在MEGA發布同時推出現售三款車型的2024款。舊款車型隨即開始優惠促銷,價格幅度在3萬元左右。


然而,理想還是沒能阻擋問界超越自己,後者最終登上新勢力榜首。


在新勢力的頭把交椅換人之際,行業競爭環境已進一步惡化。多家新勢力車企公布的銷售數據慘不忍睹,2024年1月銷量環比2023年12月普遍出現大幅下滑。比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銷量環比下滑44.2%和59%,理想汽車銷量也下滑了38.1%。


有車企銷售高層人士稱,2023年12月,很多車企為了衝刺年度銷量目標,提供較多優惠,透支了部分市場需求,但2024年1月市場的低迷程度還是超出預期。他表示,春節前的一個月是傳統購車旺季,2024年完全沒有感受到市場熱度,“從沒見過這樣的狀況”。


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新上任的中國總裁徐大全認為,2024年的市場環境對造車新勢力尤其嚴峻,傳統車廠在競爭新能源車市份額時,背後還有燃油車的利潤做支撐,但造車新勢力中,目前只有理想汽車實現盈利,大多數新勢力車企依然要克服市場嚴峻形勢挑戰。


一個殘酷的行業現狀是,汽車業正在向智能電動化轉型,但大部分車企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跨過盈虧平衡點。


東風集團戰略規劃與科技發展部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洛川認為,2024年新能源汽車業務能夠達到並超過50萬輛的企業,將實現銷量和利潤雙豐收。而那些銷量規模遲遲無法取得根本突破,又在持續虧損的企業,會在2024年遇到生存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新勢力中的佼佼者——理想汽車,去年總銷量依然不足40萬輛。這意味着理想汽車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放量,才能拿到李想口中的“出線資格”。


新勢力在最後時刻能不能放量,取決於在汽車智能化上面有沒有核心競爭力,但行業價格戰已經消耗了它們大量資源,這些車企多數處於嚴重虧損狀態,難以保留一定利潤空間用於研發以維持競爭力。


隨着華為和小米等科技巨頭紛紛切入新能源車賽道,對於這些遭遇生存危機的新勢力們來說,擁抱“科技巨頭”成為更實際的辦法。


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科技巨頭的“朋友圈”


2023年底,華為和小米正式由手機斗到汽車業。12月26日,華為發布問界品牌旗艦車型M9;小米則在12月28日舉辦首場汽車發布會,介紹技術進展。


小米創始人雷軍發文稱,小米造車是“而今邁步從頭越”。他特別指出,新世紀以來,特斯拉引領智能電動先河,把汽車變成了“可移動的計算終端”。當下汽車業的新使命是打造“移動智能空間”,這是小米造車的出發點。


兩大科技巨頭在去年底的入局,預示着智能化將在2024年開創行業新格局。它們的到來,對於賽道現存玩家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劉洛川認為,華為和小米都有各自生態和龐大的粉絲群,這是車企不具備的天然優勢。同時,智能化競爭又意味着巨額投入,車企若不能跟上,2024年乃至今後更長時間的市場地位將受直接影響。


不過,有能力與華為和小米展開競爭的車企屈指可數,對於大部分車企來說,結盟甚至屈就成為“代工廠”,是更實務的選擇。


2023年11月,華為宣布成立“鴻蒙智行”生態技術聯盟,目前成員有賽力斯、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北汽藍谷四家車企。華為和它們共同打造四個新品牌,已經確定的兩個是“問界”和“智界”;另兩個品牌或是“享界”和“傲界”。


據悉,華為與四家車企聯合開發面向不同細分市場的車型。華為在其中佔主導地位,負責產品定義、設計,這些合作車型搭載華為全套智能化系統,尤其是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產品。此外,華為還將組建鴻蒙智行銷售渠道,以統一形象示人。


一家華為合作車企人士稱,這種合作模式相當於車企拿出幾款車給華為操盤,車企賺取較為固定的生產收益,“代工廠”成色較重。


此外,車企還可以選擇加入華為計劃組建的智能部件公司。2023年11月底,華為宣布計劃拆分原來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單元,組建一家獨立的智能部件公司,邀請眾多車企入股


除了鴻蒙智行合作車企都收到了邀請,長安汽車也是這家新公司的“天使輪投資人”。此外,一汽集團東風集團等多家車企正在接洽之中。


華為這家智能部件公司沒有冠以“聯盟”名稱,但實質類似聯盟。華為合作車企人士稱,智能駕駛是一種共性技術,車企即使一擁而上也很難做出個性,與其每家各搞一套,不如共同綁定一家技術供應方。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華為在背後操盤,親自下場做車的小米則嘗試用“投行化”的方式組建自己的聯盟。


2021年9月,小米智造基金成立,雷軍擔任該基金的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截至2023年3月,小米智造基金已經獲得兩輪共計90.3億元的募資,其中不少都投向了汽車產業鏈相關的領域。


除了小米智造基金,小米還通過小米產投基金、順為資本以及小米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個平台,來做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的投資布局。官宣造車以來,小米幾乎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下游,都投了一個遍。


更有業內人士還稱,不排除小米今後也會向汽車行業開放某些共性技術,組建類似華為的聯盟。


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龍頭的猶豫


余承東曾表示,電動汽車行業競爭的下半場是智能化,這將是決勝的關鍵。他認為,如果不能抓住智能電動網聯汽車的機會,無論多麼強大的公司,將來都有可能消失掉。


隨着華為和小米切入賽道,擺在現階段汽車巨頭面前的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加大燒錢力度,通過自研而突破;要麼選擇結盟,擁抱華為等科技巨頭。


中國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則是謹慎地在自研上發力。


比亞迪在2023年實現銷量302.44萬輛,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企。公司近年推出的DM-i混合動力系統、刀片電池、易四方四輪控制技術、雲輦底盤控制技術等,是其銷量突飛猛進的重要動因。


不過,在智能化領域,比亞迪此前表現算不上出色,尤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相對保守。王傳福曾表示,在智能化時代,寧可走得穩一些,也要推出最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產品,不讓用戶承擔安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王傳福之前曾將無人駕駛技術評論為“忽悠”。他解釋稱,現階段的法律法規、技術成熟度都不足以讓無人駕駛落地。


這番評論引發了行業爭議。在今年1月16日舉辦的“夢想日”活動上,王傳福明確說,智能駕駛與和無人駕駛相比存在明確區分,“比亞迪非常重視智能駕駛”。


當天,比亞迪表示將用更具競爭力的成本加速智能駕駛普及,並首次系統展示了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領域的技術儲備和應用。


比亞迪稱,公司2023年推出的易四方、雲輦等技術是電動化和智能化融合的產物,可使車輛實現原地調頭、三輪行駛、應急浮水等功能。例如,百萬元級的仰望U8上市時展示過原地調頭功能,系統對四個車輪進行獨立控制,屬電動化成果。比亞迪以此為基礎開發智能泊車技術,車輛可在狹窄路段通過旋轉車身泊入車位,即是智電融合的應用之一。


比亞迪透露,目前智能駕駛團隊有3000多名軟件工程師、1000多名算法和硬件工程師。這一規模超過不少注重智能駕駛的車企。可供參考的是,截至2023年底,華為智能駕駛團隊規模約為3000人,小鵬汽車智駕團隊約有1200人,理想汽車智能駕駛團隊約有900人。


相比之下,另一汽車龍頭上汽集團的態度則顯得猶豫。2021年6月,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稱,智能駕駛是靈魂,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車企就只剩下軀殼。


不過,有網友於近日爆料稱,上汽研發總院飛凡智駕全部裁撤,約近三百人。具體有三個方案可供員工選擇,一轉崗去上汽零束軟件,二去上汽研發總院,如果都不想轉就遣散N+1。這意味着飛凡汽車不會再獨立研發智能駕駛系統。對此,市場猜測,上汽飛凡或許將成為華為解決方案模式下的一個新合作夥伴。


上汽集團的態度轉變不難理解,自研雖然能把控核心競爭力,但研發過程“格外燒錢”,且高水平技術人才稀缺,報酬也非常高,燒錢投入可謂是“無底洞”。


一名車企技術負責人告訴媒體,自研要有配套的團隊和相應機制,大眾汽車集團重金投入汽車軟件開發,結果並不理想,就是個負面案例。“錢對大眾來說肯定不是問題,主要是沒有相關人才和開發經驗。”他說。


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華為模式的隱憂


從目前情況看,儘管還有少數車企堅持在智能化上決心自研,但擁抱華為等科技巨頭已成大勢所趨。


這當中固然有行業資源分配的考慮。有市場人士認為,不是每家車企都有能力自研智能駕駛,即便部分車企堅持自研道路,多少也有“重複造輪子”的意味。


一名自動駕駛供應商技術高層人士亦稱,智能駕駛技術本身就在成本、高性能、安全三個指標之間尋找平衡,實際上很難作出差異化。


不過,儘管和科技巨頭合作是大趨勢,但車企和華為等企業的合作模式還有不少問題要面對。


首先,華為問界的成功還沒能為合作夥伴帶來盈利。


賽力斯是華為合作車企,雙方於2021年共同推出“AITO問界”品牌。在此基礎上,華為發展出“智選車”模式。在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模式中,華為通過收取技術授權費用、零部件銷售、車輛銷售提成等方式獲得收入。


不過,作為華為汽車業務的最重要合作方,賽力斯依然處於巨虧狀態。2023年全年,賽力斯預計凈虧損21億至2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虧損為46億至50億元。


其次,華為與賽力斯模式能否複製到其他車企還有待觀察。


2023年11月,華為鴻蒙智行另一個新品牌智界發布首款車型S7,智界S7希望藉助華為5G手機回歸和M7熱度,推動鴻蒙智行銷量再上一個台階。余承東稱,關於智界S7定價,內部爭議非常大,最終確定的價格是虧錢賣,只能期待後期放量彌補虧損


不過,就算是“虧錢賣”,該款車型市場表現依然不佳。S7開啟交付後沒有重現問界M7熱度。數據顯示,2023年11月智界S7交付量為115輛,12月完整交付月也只交付784輛。


同時,智界S7還面臨交付問題。2024年1月15日,華為稱智界S7大定定單超過1萬輛,但生產遇到問題,將向沒有按時提車的車主提供補償。


有華為鴻蒙智行合作車企人士猜測,智界S7交付延遲可能是受到華為自身部件供應影響,也不排除智界S7訂單情況不及預期,華為將更多資源用於保障問界其他車型交付。


在燃油車時代,企業之間的結盟並不鮮見,小到共同開發一套動力總成,大到互相交叉持股,成功案例眾多。


現在到了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由於單家企業很難塑造整個生態體系,對於多數車企尤其是新勢力們來說,在規模效應顯現之前,和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在汽車智能化方面合作顯然是更優選擇。


但合作模式要想具備可持續性,需要探索出一條“雙贏”的道路。從目前情況看,問界成功背後,華為更多站在一個“收割者”的角色,而賽力斯等合作夥伴則承擔了前期大部分虧損。


各方利益訴求如果不能協調一致,最終可能會負面影響至產品銷售,從而讓華為模式乃至中國電動車智能化的發展埋下隱憂。


參考資料:

財新《華為問界銷量超理想 1月多家車企銷量環比下滑》

財新《汽車大決戰》


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Model 3同級高顏值純電PK,購車權益一目了然 - 天天要聞

Model 3同級高顏值純電PK,購車權益一目了然

618購物狂歡季如約而至,車企們也緊跟潮流,紛紛推出了限時購車優惠,為消費者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驚喜。特斯拉、極氪、小米等品牌都不甘示弱,爭相推出了各自的購車政策和禮遇,力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告別溜背式造型?奧迪全新A7諜照曝光 有望2025年發布 - 天天要聞

告別溜背式造型?奧迪全新A7諜照曝光 有望2025年發布

日前,外媒曝光了一組奧迪全新A7的諜照,新車嚴格來講是奧迪A6的換代版本,但由於奧迪把偶數產品線留給了純電動車型,所以下一代燃油版奧迪A6就變成了奧迪A7,這麼一來正統奧迪A7的繼任者還沒有就是個很大的問題了。從目前曝光的諜照來看,A7 S
今天零時起,南鐵正式調整! - 天天要聞

今天零時起,南鐵正式調整!

6月15日起,南鐵集團將啟動新一輪的列車運行圖調整,以滿足旅客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此次調整,南鐵集團在旅客列車的運行方案上做了多項優化,具體措施如下:增開旅客列車增開旅客列車20.5對,包括長途和中短途方向的日常線列車。變更運行區段變更16.5對列車的運行區段或經由線路,以更合理地分配運力。變更始發終到站13.5...
21.99萬起!嵐圖FREE 318上市 - 天天要聞

21.99萬起!嵐圖FREE 318上市

6月14日,嵐圖FREE 318版正式上市,新車售價為其中後驅版售價21.99萬元,四驅版售價24.79萬元。作為改款車型,新車主要針對外觀及內飾細節進行調整,並新增後驅動力車型,同時將純電續航里程提升至318公里。作為一款增程式混動車型,
一加 Ace 3 Pro 即將到來!官方預熱:性能猛獸,下周見 - 天天要聞

一加 Ace 3 Pro 即將到來!官方預熱:性能猛獸,下周見

去年8月,一加 Ace 2 Pro 正式發布,售價2999元起。現在,隨着時間的推進,關於一加 Ace 3 Pro 的消息也在大量出現了。日前,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發文稱,“萬事俱備,性能猛獸,下周見!”,同時還配備了一張“Ace PERFORMANCE”的圖片。結合圖片和此前爆料的來看,李傑所說的“性能猛獸”就是一加 Ace 3 Pro ,預計下周將...
售價21.66萬元,東風奕派eπ008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售價21.66萬元,東風奕派eπ008正式上市

近日,東風奕派eπ008正式上市,增程版與純電版官方指導價同為21.66萬元,限時到手價18.86萬元。車身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5002×1972×1732mm,軸距為3025mm,是一款六座中大型SUV。外觀方面,東風奕派eπ008造型主打簡約大氣風,圓潤無稜角的設計非常符合家用車的審美,前臉貫穿式車燈較為吸睛。內部有着點陣光源,...
新能源車滲透率達80%,為何會有一半汽修店關門? - 天天要聞

新能源車滲透率達80%,為何會有一半汽修店關門?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市場上的燃油車數量正逐漸減少,許多汽修店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本文將探討為何在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80%後,會導致一半以上的汽修店關門,並解析其中的種種原因。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隨着環保意識的提升和相關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