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玉兒在私信諮詢菁媽:孩子出生到現在沒有發燒過,現在十個月了,在10個月了,第1次發燒孩子的精神還可以,剛才量了一下38度4,她奶奶說用酒精很有效。
家裡只有75度的酒精,可以直接用嗎?網上看到有人說要兌成30度的才可以。
菁媽告訴玉兒,不用折騰了,上個世紀世界衛生組織就建議我們,不要給孩子用酒精退燒了,沒有作用,還會使患兒發生顫抖,加重肺炎或者其他的疾病的發作。
老人以前帶孩子發燒都是用高度的酒來擦,而且說效果還不錯!
為什麼孩子發燒時不可以用酒精來擦呢?
酒精裡面有乙醇,乙醇要用肝臟進行降低,但是孩子的肝臟發育不成熟,對於酒精的降低能力還是比較差的。
可能媽媽會說了:又不是給孩子喝,給孩子擦的?
我們身體的皮膚也是有洞的,毛細血管就是一個個小洞,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全身的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
用酒精擦皮膚上時,酒精會通過這些擴大的毛細血管進入我們的血液循環,進入之後孩子排不出來,就會導致酒精中毒,比如腦膜充血水腫,孩子興奮不安等。
萬一家長用錯酒精可能還會害娃命都要丟了。前幾年東莞有個一歲的孩子發燒,無知父母用工業酒精給孩子擦皮膚,導致孩子沒法自主呼吸,最後在昏迷中離去了。父母痛苦也救不了孩子了。
所以不要以為擦皮膚沒事,皮膚上也是有進入血液循環的口的,過敏的孩子吃了不合適的食物,結果皮膚過敏了。
玉兒又問菁媽:那怎麼辦?用退燒貼行么,聽說這個安全無副作用
退熱貼看的高大上,事實上並沒有多大的作用
孩子的發燒本身就是身體內部體溫調節,導致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從而引起身體體溫的上升,一個巴掌大的退熱貼在頭上就能讓孩子退燒嗎?有點掩耳盜鈴的味道!
裡面的原料有冰片\薄荷\桉葉油用來做物理退燒,最大的作用就是安慰急得團團轉的老父親和老母親。
無論是美國兒科協會還是加拿大兒科醫生協會或《中國0~5歲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中都沒的看到這個家長覺得非常神奇的退熱貼。
沒有必要花那個錢去買。而且萬一孩子對退熱貼過敏還更麻煩。
還有一種冰塊這個就更不合適了
孩子發熱分三期:體溫上升期,體溫穩定期以及體溫下降期,體溫上升期時孩子的體溫在不斷的上升,產熱增加,散熱卻比較少,孩子會出現怕冷,皮膚蒼白,摸手腳很冰涼。
再給孩子用冰塊來散熱,會讓孩子很不舒服的。所以並不是一種好的物理退熱方法 。
孩子發燒一般精神好的,發燒的溫度不太高(一般是不超過38.5度)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給孩子用物理的方法退熱,但是用酒精擦、用退熱貼、用冰塊這三個方法都是太不合適的,這幾個方法早就被淘汰了,家長別再用了。
孩子發燒是一件好事,對娃孩子大有好處,家長別慌亂
發燒代表孩子免疫系統在玩命工作
就像我們的電腦會發熱一樣,說明裡面的系統正在運轉。發燒時機體各種特異和非特異性防禦能力在增強,白細胞的動力和活動變強並可以產生抗菌物質,刺激干擾素,對病毒和細菌的防禦能力會變強。
而且發熱時體內葡萄糖的利用率低了,血清鐵也變低,細菌無法太好的繁殖。
所以發燒時孩子的不舒服有三分,細菌病毒的不舒服就有六分。
一歲有孩子發燒還可以減少過敏的風險
美國研究人員檢查了835名兒童從出生到一歲時的醫療記錄,發現一歲前從來沒發過燒的孩子,50%的孩子在7歲前發生了過敏反應,一歲前發過一次燒的孩子,7歲前發生過敏的幾率下降了46.7%,在一歲前發燒過兩次以上的孩子,7歲前發生過敏的幾率降到了31%。說明發燒就是對孩子免疫力最好的鍛煉機會。
孩子發燒時,聰明的家長這麼做,保娃健康家長輕鬆
不少孩子發現孩子發燒,比自己家發生火災還緊張,第一時間帶娃去醫院,甚至父母都請假在家看娃。那個真的沒有必要,孩子發燒家長太焦慮會影響孩子的心情甚至是病情。
1、觀察
孩子能吃能睡能玩說明沒有問題,家長可以在家裡觀察一下,讓孩子多喝水,必要時洗個溫水澡,讓孩子舒服一些。
2、這樣的情況要上醫院
如果孩子出現身上長出大量的疹子或者說嚴重的腹瀉,孩子咳嗽得很厲害,建議上醫院。
孩子不到6個月就發燒,可能病情會發展很快建議上醫院。孩子發燒超過39度的也建議家長送醫院。
3、孩子吃退燒藥不是馬上有效
血葯濃度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上去,藥物起效大概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如果你剛給孩子吃藥,又給孩子量體溫,那確實是沒有用的。一般要等孩子出汗才會退燒。
4、別要老是換藥
有些父母看孩子吃了葯一會沒退燒,又換另一種葯吃,可能會導致重複用藥,導致藥物的副作用更大。
孩子生病發燒,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痊癒。
孩子發燒時家長不用過於慌張,科學應對才能讓娃更健康。
農村養老怪象“輪月養老”,兒女平均孝順,老人一語道出其中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