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济南如何编织可体验可消费的 “花事经济” 图谱

2025年04月12日09:20:22 科学 4841

看济南如何编织可体验可消费的 “花事经济” 图谱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气分为三候,每候对应一种应时绽放的花卉,谓之“二十四番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梅花、山茶、玉兰、桃花…… 依序接力,如时光写下的诗行。《吕氏春秋》言 “风不信,则其花不成”,花信风不仅是花期的信使,更是农耕文明里人与自然共生的密码——梅花破寒,预告春耕;梨花胜雪,提醒播种;楝花凋零,夏至将至……花信藏着中国人与自然最默契的约定。

当二十四番花信风拂过济南的泉畔山麓,古老的时光密码正转化为现代消费的新动能。2025年清明假期,济南重点监测的30家景区接待游客174.8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119.10万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对 “花信” 的创造性转化——将节气中的花卉时序,编织成可体验、可消费的 “花事经济” 图谱。

看济南如何编织可体验可消费的 “花事经济” 图谱 - 天天要闻

济南推出的10条精品赏花线路,堪称现代版 “花信指南”:“李清照文化赏花线” 串联起趵突泉的海棠、明水古城的玉兰,让游客在 “知否知否” 的词韵中追寻易安的 “试花” 足迹;“泉边花影自驾线” 整合了黑虎泉畔的樱花、五龙潭的桃花,将 “一泉一花” 打造成流动的春日画卷。配套的《泉城赏花地图》标注48个核心赏花点,精准对应 “清明三候”(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让游客可循花信而来,赴一场与节气的约会。

一花一世界,是花信邂逅场景的创新。济南的 “花信经济”,胜在让每朵花都成为文化的载体。明水古城的 “清照赏花季”,将李清照笔下的 “绿肥红瘦” 化为可触摸的体验:漫步在 “词韵花径” ,看汉服舞者演绎《如梦令》,于 “知否茶寮” 体验宋式点茶,茶沫如雪,与窗外的海棠花影相映成趣。这种 “诗词+花信+沉浸式体验” 的模式,让传统文化从典籍中走出,成为吸引年轻游客的 “网红打卡点”。清明期间明水古城夜间消费占比突破40%,印证了文化赋能的强大磁力。

看济南如何编织可体验可消费的 “花事经济” 图谱 - 天天要闻

场景融合更让花信从“观赏” 升级为 “参与”。泉城公园的 “桃园煮茶” 雅集,将清明节气的 “茶事” 与花信结合:游客围炉煮趵突泉水,泡上一壶白牡丹茶,看花瓣在沸水中舒展,搭配桃花酥、玫瑰饼,听茶艺师讲解 “二十四节气茶单”;毗邻的 “花朝市集” 上,非遗剪纸匠人以 “清明三候” 为主题创作窗花,文创摊位推出 “花信盲盒”,每个盲盒内藏对应节气的花卉种子与古诗卡片,让游客将 “花信” 带回家。这种 “可逛、可玩、可带走” 的消费闭环,使游客停留时间延长3小时,园区二次消费增长65%。

一信一经济,是从花期到产业链的蝶变。花信的价值,不止于当下的绚烂,更在于对产业的长效赋能。济南国际鲜花港的 “三季开花” 规划,便是对花信风的现代演绎:从早春的腊梅、玉兰,到盛夏的荷花、月季,再到深秋的菊花、桂花,14类花卉的错峰绽放,将传统的 “春季赏花” 拓展为 “四季花事”。景区同步开发 “花信研学” 项目,让孩子们在春分学播种、谷雨学采茶、芒种学押花,将二十四节气教育融入赏花之旅,成为亲子游的热门选项。

乡村振兴更在花信中找到 “破局点”。钢城区汶源街道的桃花节,紧扣清明 “桃始华” 的花信,将万亩桃林转化为 “田园会客厅”:游客沿 “桃信步道” 打卡,可参与桃花酒酿制、桃木烙画等体验,市集上的桃胶、桃花茶等深加工产品,让花期结束后的 “桃经济” 持续发力;商河县的梨花节,借清明 “梨始花” 的契机,推出 “梨花直播带货”,20 位本土主播在梨园中推销梨膏、梨醋,将花期的 “流量” 转化为农产品的 “留量”,拉动消费超百万元。

花信永续,繁花似锦。济南的实践,印证了 “花信经济” 的核心逻辑—— 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翼。当千佛山庙会的花神巡游与短视频直播相遇,当明水古城的宋式茶宴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传统文化便有了破圈的力量;当《泉城赏花地图》接入智慧文旅系统,实现 “花期实时查询+体验项目预约+消费券智能推送”,古老的花信便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种对 “花信” 的重新诠释,为文旅产业找到了 “顺季节” 发展的密钥,教会我们顺时而为。春天有赏花,夏天有泉韵,秋天有红叶,冬天有温泉——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花信”,每个“花信”都能催生新的消费场景。

看济南如何编织可体验可消费的 “花事经济” 图谱 - 天天要闻

“一花一世界” 是对自然的敬畏,“一信一经济” 则是对传统的礼赞——当二十四番花信风穿越千年,拂过现代都市的霓虹与乡村的炊烟,便成就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美丽共振。

文人墨客将花信融入生活美学。范成大在《元夕后连阴》中写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盼春风早至;陆游《老学庵笔记》载 “中原惟洛阳为天下最,花信最为正时”,道尽对花信的珍视。至清代,孔尚任在《节序同风录》中系统整理花信名录,让每一朵花开都成为可追溯的时光坐标。这份流传千年的 “花期日历”,不仅是自然的节律,更承载着中国人 “顺时而动” 的生存智慧与审美情趣。

站在百花洲畔,看春日的柳絮漫过青砖黛瓦,听市集里的叫卖声混着花香飘向远方。我们逐渐懂得:最好的传承,是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扎根;最美的经济,是让自然的馈赠在创新中绽放。当每一朵花都成为文化的信使,每一次花开都催生新的可能,“花信经济” 便有了永不凋零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中国人与自然对话的极致浪漫。

“占花信、探春讯” 已成为济南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图知花信,一键寻芳踪”“寻花觅草”分分钟便可实现。

言说之间,“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若生活在现代,不知会生发怎样的感慨呀?

(来源:济南宣传)

来源:济南宣传微信公众号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 天天要闻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我还以为是蚊子,没想到它有这么强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全根讲述“随手一拍”的经历时,后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户外露营时,一只形似蚂蚁的小虫突然飞到脖子上。她下意识地抬手一拍,瞬间感到颈部一阵灼烧般的刺痛。仅仅几小时后,她的右脸便出现大片红斑,并逐渐发展为5厘米×6厘米的...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 天天要闻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原创 聼风者 先厘清一个概念,就是稀土矿和稀土成品的区别。稀土矿在我们地球上其实并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矿的形式出现,聴风楼说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矿储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为啥还缺呢?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 天天要闻

合肥这座公园树上“长”出小动物

【来源:合肥在线】咬着玫瑰花的梅花鹿、乖巧可爱的小松鼠、掩在竹林中的大熊猫……这些充满童趣的形象并非真实的动物,而是巧妙地绘制在公园树洞之上的精美彩绘。近日,在天乐公园内,不少市民在游玩时偶然发现这一独特景观,纷纷被这小小的童话世界所吸引,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把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科技领域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图/国新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东林介绍,她现在担任电磁兼容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 天天要闻

敢闯敢试45载,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时间之问”?

理想之城。作 者丨王寒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从“经济特区”到“全球标杆”,45岁的深圳,仍在书写奇迹。一座科技、人文与生态和谐相融的理想之城,是什么模样?深圳率先给出了答案。以与人人相关的出行为例。在这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的前沿之城,150座、5676个采用华为最先进液冷大功率超充技术的充电...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 天天要闻

中欧科学家论坛专家团队助力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圆满召开

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开幕式暨2025第二届“香江诺贝论坛”4月1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8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40位海内外院士及世界顶尖科学家,以及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议题。活动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合...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 天天要闻

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获奖名单戳这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5月27日,作为全球设计界年度巅峰盛事,第14届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IDEA-TOPS)颁奖盛典在深圳科学技术馆举行。本届艾特奖延续其“立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个国家7026件参赛作品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 天天要闻

《自然·免疫学》:腺苷荼毒T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摄取腺苷,并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掉在地上、来路不明的东西不能乱吃,按说属于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识,但就算各位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身体里的细胞也不见得能懂这一点。没错,说的就是你们T细胞,这一天天的,想办法让你们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经不容易了,咋还自己乱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