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2025年05月22日18:33:04 科学 1348

当我们谈论生物多样性时,脑海中往往浮现亚马逊雨林的参天巨树、大堡礁的绚丽珊瑚,或是深海热泉边的奇异生物。这些宏大场景的确承载着地球生命的奇迹,却让我们忽略了一个近在咫尺的微型生态系统 —— 自家浴室。

2024 年 10 月 9 日发表于《Frontiers》的一项研究揭示,淋浴喷头与牙刷上栖息着超过 600 种噬菌体,这些病毒与细菌构成的复杂网络,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着人类健康。

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 天天要闻

潮湿角落的生命密码

研究始于一个看似简单的疑问:家庭环境中哪些地方最适合微生物生存?桌椅、墙壁等干燥表面显然不适合,而淋浴喷头的水垢缝隙、牙刷的刷毛根部,这些常年潮湿的区域成为了微生物的乐园。

此前研究已证实,这些角落存在多种细菌,但除了细菌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形式?

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 天天要闻

为解答这一问题,科学家从多个家庭收集了 34 个牙刷和 92 个淋浴喷头样本,运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这种技术如同给微生物群体拍 “全家福”,无需培养即可直接解析环境中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传统基因测序好比阅读单本书籍的特定章节,而宏基因组测序则像扫描整个图书馆的藏书,甚至能发现那些被遗漏的 “孤本”—— 例如从未被记录过的噬菌体种类。

更令人惊叹的是,每个家庭的浴室都像是一座孤立的微生物 “岛屿”。

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 天天要闻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淋浴喷头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使用城市自来水的家庭中,分枝杆菌(可能引发肺部感染的潜在病原体)更为常见,而金属淋浴头比塑料喷头更容易滋生这类细菌。

这提示我们,家庭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不仅受物理条件影响,还与地域水质、清洁习惯密切相关。

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 天天要闻

噬菌体:细菌的天敌与健康的盟友

测序结果令人震惊:样本中竟存在超过 600 种噬菌体。这类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通过附着在细菌表面、注入遗传物质、劫持细胞机制进行复制,最终导致细菌裂解死亡。

面对如此庞大的病毒群体,人们难免担忧:这些 “杀手” 会威胁人类健康吗?

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 天天要闻

事实上,噬菌体对人体细胞完全无害,其高度特异性使其仅针对特定细菌。更重要的是,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远比想象中复杂。我们的皮肤、口腔和肠道内共生着数万亿微生物,它们不仅维持着生理平衡,还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

例如,肠道菌群通过合成维生素 K 和 B12,直接参与人体代谢;而噬菌体疗法近年来更成为对抗耐药菌的新希望 —— 上海市儿童医院近期成功运用噬菌体治疗两例超级细菌感染患儿,其中一例在 72 小时内痰培养转阴,另一例则通过支气管镜注入噬菌体控制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然而,噬菌体治疗并非一帆风顺。

2019 年,广州蔡阿姨因全耐药克雷伯菌感染辗转多家医院,尽管科研团队从两地噬菌体库中筛选出多株噬菌体进行 “鸡尾酒疗法”,但细菌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变异,导致前两轮治疗失败。最终,研究人员通过联合复方新诺明才彻底清除病原体。

这一案例揭示了噬菌体治疗的局限性:细菌可能通过变异产生耐药性,且不同地区的噬菌体库需资源共享才能提高覆盖率。

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 天天要闻

平衡之道:维护微观生态的智慧

尽管噬菌体和细菌构成的微观世界充满生命力,人类仍需以科学态度与之共处。研究人员提出三点建议:

  1. 定期清洁但避免过度消毒:将淋浴喷头浸泡在醋中可清除水垢和部分微生物,日常用清水或肥皂清洗即可;
  2. 及时更换牙刷:每三个月或刷毛磨损时更换,减少细菌滋生;
  3. 慎用强力消毒剂:过度消毒会破坏微生物平衡,甚至促进耐药菌产生。

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 天天要闻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消毒剂使用指南》中明确提出 “五加强七不宜” 原则,强调避免对室外环境大规模消毒、禁止直接对人体喷洒消毒剂等。

这一建议在新冠疫情期间尤为重要 ——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含氯消毒剂和抗菌洗手液会加速耐药菌的传播,三氯生等成分甚至可能通过基因突变基因转移增强细菌的抗药性。

例如,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发现,环境浓度的三氯生可使细菌耐药性基因的转移频率提高数百倍,而污水处理厂的过度消毒更可能导致耐药菌在水体中扩散。

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 天天要闻

浴室中的认知:平凡日常中的科学启示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浴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更颠覆了我们对 “清洁” 与 “健康” 的认知。正如广西大学团队发现的分枝杆菌噬菌体通过调控宿主激酶突破防御机制,微生物世界的生存策略远比人类想象中复杂。

浴室里的微观宇宙:600 种噬菌体如何重塑我们对健康的认知? - 天天要闻

当我们下次拧开淋浴喷头时,不妨想象一下:那些在水雾中穿梭的噬菌体,或许正在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最平凡的日常,往往藏着最惊人的科学真相 —— 那些看不见的微生物,正以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编织着生命的网络。”


【内容来源@科普中国的账号】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低调的武汉,真的要出圈了 | 大刚观察 - 天天要闻

低调的武汉,真的要出圈了 | 大刚观察

你对武汉的印象是——制造业大市?大学之城?还是“九省通衢”的便捷?抑或是春晚分会场上光谷发出的“科技之光”?一如春晚分会场上的“赛博光谷”,在很多人眼中,武汉是一座“硬核”的工业城市。这一次,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去看武汉。5月21日,武汉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武汉市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
高瓷科技:以创新技术领跑高端高岭土市场,破解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国产化难题 - 天天要闻

高瓷科技:以创新技术领跑高端高岭土市场,破解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国产化难题

作为国内高端高岭土领域的领军企业,高瓷科技(股票代码:838399)凭借其自主研发的“物理改性高岭土组合物及纳米研磨成型关键技术”,成功打破国际垄断,为我国耐高温耐腐蚀陶瓷涂层材料的原料供应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公司深耕高岭土细分领域22年,以技术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稳居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行业标杆...
首次!《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 - 天天要闻

首次!《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

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记者 庞婷)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当天,北京市首次发布《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展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北京实践”,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进程。《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疫苗”唤醒的病毒:巴布亚新几内亚爆发脊髓灰质炎! - 天天要闻

被“疫苗”唤醒的病毒:巴布亚新几内亚爆发脊髓灰质炎!

【导语:一个“消失”的病毒,为什么突然又回来了?】在我们以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它却悄然绕过全球防疫网络,在一片人们最不设防的土地上,再度冒头——而这一次,它不是“野生”的,而是“人为的”。
海水太热,小丑鱼被逼出“缩骨术” 新研究:为节省能量,还能长回去 - 天天要闻

海水太热,小丑鱼被逼出“缩骨术” 新研究:为节省能量,还能长回去

5月21日最新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文章显示,小丑鱼会通过“缩身”来适应越来越热的海洋。研究称,在2023年的一场强烈热浪中,研究人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金贝湾(Kimbe Bay)对134条小丑鱼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其间,研究人员每月都会捕捉这些特定的小丑鱼并测量它们的长度。结果表明,在2月-...
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 天天要闻

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台湾网5月22日讯 近日,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南大学北碚校区东方红会议厅举行,在渝高校、科研院所涉台研究学者30余人参加。重庆市委台办主任冉华章、副主任刘建南,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杰等出席相关活动。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台湾网发) 黄杰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台工作,坚决贯...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基因到生态,浅析生物多样性保护“冻龄”科技 - 天天要闻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基因到生态,浅析生物多样性保护“冻龄”科技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底有何关系?目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强有力的举措?在2025年国际生物...
云南南捧河保护区绿孔雀数量稳步增长 总数已逾50只 - 天天要闻

云南南捧河保护区绿孔雀数量稳步增长 总数已逾50只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临沧5月22日电(李斯琰)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工作人员22日介绍,近日该局在保护区内拍摄到1只雌性绿孔雀带领3只雏鸟在林间觅食。近年来,绿孔雀数量稳步增长,截至目前,总数量逾5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