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2025年07月01日16:20:19 科学 7462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在此,谭天道地想说: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无人机 “黑飞”,是机场安全的定时炸弹

近年来,无人机 “黑飞” 干扰机场运行的事故在国内多地频频发生。

就在 2025 年 2 月,乌鲁木齐天山机场就遭遇了无人机违规飞行事件,致使多架次航班延误。

而在 2024 年 9 月,天津滨海机场也因无人机闯入,造成 29 架次航班延误、8 架次取消、32 架次备降,3000 多名旅客的行程被迫打乱 。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旅客的焦急等待,更是机场运营秩序的严重混乱。

从专业角度来讲,多数无人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体积小,民航雷达很难探测到它们的踪迹。

一旦无人机与正在起降的客机相撞,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想象一下,客机以几百公里的时速飞行,小小的无人机就如同炮弹一般,足以对客机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可能酿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而且,无人机的无线电信号还可能干扰客机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导航系统等关键设备,影响飞行员对飞机的操控,威胁飞行安全 。

为啥无人机 “黑飞” 现象屡禁不止?

其实,为了规范无人机飞行,国家早已出台了相关法规。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无人机的分类、空域划分、申报要求等制度 。可即便如此,“黑飞” 现象依旧屡禁不止。

部分飞手安全意识薄弱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无人机爱好者,买了无人机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上天试试,却压根不了解相关的飞行规定。

他们不知道机场周边有大片的禁飞区域,觉得只要自己看着安全,就可以随意飞行。还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明知故犯,想着偶尔飞一次不会被发现 。

监管体系尚未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也是导致 “黑飞” 现象难以杜绝的因素之一。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强,这给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

一些小品牌以及自组装的无人机,并没有像大疆等主流厂商那样内置机场 “电子围栏” 系统,飞行范围无法限制,很容易无意 “闯入” 禁飞区。

而且,对于无人机 “黑飞” 的违法成本与潜在收益失衡,使得一些人甘愿冒险违规飞行 。

多方发力,向无人机 “黑飞” 说 “不”

面对无人机 “黑飞” 对机场安全的严重威胁,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了。

那么,该如何行动呢?

谭天道地,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要加强对机场周边空域的巡逻监测,利用高科技手段,比如无人机反制设备,一旦发现 “黑飞” 无人机,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迫降或驱离 。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同时,对于违规飞行的飞手,要依法予以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让他们不敢再轻易冒险。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报道、社区宣传等,普及无人机飞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无人机爱好者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让他们自觉遵守规定,合法飞行 。

无人机 “黑飞” 现象已经严重威胁到机场安全,这绝不是小事。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遏制无人机 “黑飞” 现象,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营,让每一趟航班都能平安起降 ,刻不容缓!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