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2025年07月01日12:40:15 科学 1232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职业,直到现在,每天在百米高空上爬上爬下,我心里还是害怕。

作为一个90后塔吊司机,很多人劝我趁年轻赶紧转行。

说实话,我每天上塔吊的心情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微小的自己在为城市建设发光发热,忧的是干完这次活,不知道下个工地的活又会在哪里。

但我觉得,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将来一定会收获更好的生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站在塔吊顶上,身后是蓝天白云)

12岁之前的我,在陕西宝鸡陇县的小村庄里长大,家里有两个姐姐。我小时候什么农活都干过,放牛、砍柴、割草、挑水等等。

2008年的汶川地震波及陕西,村里的土房子全都变成了危房,我们和村里的老乡们一起响应号召,举家搬迁到了镇上。妈妈在家务农,爸爸外出打工。

家里就我一个儿子,父母对我寄予厚望,望子成龙。他们打了一辈子工,希望我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吃个轻松饭。

可我因为在山里耽误了上学,年龄比班上的同学大两岁,身高也比他们高,感觉有点自卑。成绩在班级中游,考大学的希望不大,还不如早点出去闯闯。仗着个子高,还可以在年龄上糊弄一下,我决定去打工。

16岁那年,我当上了塔吊司机,成为了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工地人。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每天在百米高空上爬上爬下,每次往下看都会害怕)

成为一名塔吊司机,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恐高。塔吊一般有70到100米的高度,每天上下班要爬上塔吊顶操作室。

我第一天爬塔吊的时候,精神高度紧张,紧跟师傅后面,稍微低头往下看,地面的汽车和人就像蚂蚁一样。爬到塔吊顶后,全身都湿了,手心里都是汗。

对于塔吊司机来说,爬塔吊的过程,就是上班前检查的过程。需要边爬边仔细检查每一颗螺丝,上到塔吊顶进入操作室前,还需要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断裂、是否有毛刺等等。

进入操作室,要先清洁卫生,然后检查操控台的所有零部件。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完后,在这个只有2平米的小小操作间里,才能开始一天的高空作业。

如果说一名合格的塔吊司机,克服恐高是必备的心理素质,那么吊运平稳就是后天练就的专业技能。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2平米不到的小操作间)

塔吊机能吊的东西太多了,可以说是除了人不能吊,万物皆可吊。

从钢管到方木,从板子到管子等等。但是不管吊什么,都不能晃来晃去,距离地面那么高,如果甩来甩去,即使是一颗螺丝,都会伤到人。

其实塔吊的原理和挖掘机差不多,但是比挖掘机更危险。挖掘机在地面上工作,操作与大臂连接,一气呵成。

而塔吊用的是钢丝绳,要预计和测算落点,既要稳又要高效。在远离地面的高空上作业,必须要与地面的信号工默契配合,一丝不苟地转动旋臂,才能练就“心中有剑,手中无剑”的感觉。

有人把塔吊司机想象得很美好,称之为“云端上的工作”,实际上我们端坐的四面玻璃和铁皮围成的操作间,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

早些年,好多塔吊操作间里没有空调,只有一个风扇。夏季炎炎,在高空的铁皮房里就像个桑拿房,吹出来的风全是热的。所以时常听到有塔吊司机中暑,被消防人员救下来的事情。

如今塔吊上的条件已经改善不少,操作间里安装了空调,工地还会发放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给我们防暑。

冬天的操作间,过去缺乏保暖设施,坐在操作间里,腿脚冰冷发麻,如今有了暖风机就好多了。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加班到快天亮了,只能在塔吊顶铺张纸皮补个觉再接着干活)

寒暑往来,披星戴月。我们塔吊司机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就已经上到了百米的高空,在两平米不到的小操作间里,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

下班时间从来是未知的,经常加班到晚上十点多钟,凌晨一两点钟下塔吊是常事。

记得有一次工地赶工期,我在塔吊上连续呆了两天两夜,下塔吊后,差点连路都不会走了。

此外,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每个塔吊司机喝水都很少,尽量减少下塔吊去“方便”的时间,练就了“耐旱”的能力。

我从16岁投身工地至今,已经整整8年了,在9个工地上开过塔吊。

记得第一次进工地,那是7月份,宝鸡的天气非常热。工地在一条河的旁边,一棵树都没有,全是荒草滩子,蚊子特别多。我们住在活动板房里,睡一觉起来,衣服全湿透,身上全是汗。

我在40米高的塔吊连续奋战了5个月,一栋7层的楼盖好后,绿化弄好,配套设施备齐,也到了我和工地伙伴们离开的时候。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在塔吊顶上实在憋不住,“解忧桶”可解燃眉之急)

我开塔吊的工地,短则三五个月,长则小半年。前年,我在一个工地上待的时间最长,大概工作了一年多,一共盖了两栋楼。这个工程结束后,我离开宝鸡来到了西安。

每当看到一个工地从无到有,从荒芜到繁华,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心情都是百感交集,喜忧参半。

喜的是自己又为这个城市的建设出了一份微小的力,忧的是活干完了,又要重新前往下一个工地找活了。

在工地中,塔吊司机的年龄基本上都是在30岁到40岁左右。每进一个工地,我都是年龄最小的。工作虽然辛苦,幸运的是遇到的人都对我很好,特别照顾我。

工地上的工种也分得很细,基本上大家都是各管各的那一摊事。热火朝天干完活后,塔吊司机就成了百米高空中的孤独者,远离地面,没人上来,没人记得。

有一次,工地加班到深夜11点多钟,老板买来西瓜,同事们在下面吃得不亦乐乎,把塔吊上的我给忘了。幸好有一个大哥想到我,留了几片西瓜,吊上来给我吃。

还有一年端午节,当时在宝鸡的一个工地,中午饭时间到了,我正想下塔吊吃饭,同事在对讲机里让我把钩子落下去。我还以为是吊材料,没想到他们给我送上来一大包吃的东西,让我很感动。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在每个工地都是年龄最小的)

工地是没有节假日的,下雨天才是“名正言顺”的休息日。这么多年来,无数个中秋、端午等等,我都是在工地上度过。

塔吊司机也没什么特别的福利,更没有加班费,每个月就是8000元的工资。遇到好一点的老板,在节假日送点礼品,不好的老板,啥都不会送。

有人可能会说,这份工作危险又辛苦,赶紧换一份工作吧。可是生活没法让你说走就走,手停口就停,必须抓住手里的每一分钱。

作为塔吊司机,作息时间很不正常。我每天从塔吊上下来,回到宿舍已经是深夜甚至凌晨,很多时候,同事都睡着了。

我们工地的集体宿舍住着7个人。为了不打扰到同事,我去年年底从宿舍搬了出来,在工地旁边租了一个单间。距离工地,骑自行车10多分钟就到了。

房子虽然只有10来平米,但我觉得有了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可以利用一点时间,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视频剪辑。

而且,每天骑自行车从工地往返的路上,看着工地的变化,自己也找到了奋斗的动力,心里还是感觉挺充实的。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很多时候,午饭只能吊上来吃)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除了塔吊之外的惊喜。我业余制作的视频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并获得了参加相关活动的邀请。前年的10月,我受邀去了三亚。去年9月,又获得邀请去了九寨沟。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个工地的塔吊司机,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辈子会有这样的机会去看看家乡和工地以外的世界。

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住星级酒店,第一次吃海鲜大餐,第一次看到大海。

这两次回来,让我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每个有梦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哪怕梦想再渺小都值得被看到。这就是所谓的越努力越幸运吧,我以后要更加努力。

塔吊司机每天面对的只有钢筋和水泥,孤独和危险如影相随。很多人宁愿选择去送外卖,在地面上跑,相对安全和自由一点。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默默承受呢?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父亲是个老工人了)

在我们工地上班的男人,大多是农村出生,家庭也一般般,谈恋爱就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塔吊不是摩天轮,可以带着女朋友在上面看日落数星星。遇到一个能理解和认同塔吊职业的女孩子,还挺难的。

我和前女友的分手,就是因为她无法接受我“工地人”的身份。

18岁那年,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地,我曾到南方的一个工厂上班。在那段时间,认识了一个女孩,谈起了恋爱。

但周而复始的流水线螺丝钉的工作,我越来越感到疲惫和无聊,况且工资还很低。相比之

下,开塔吊虽然也辛苦,可工资高不少,也更充实一些。两年后,我回到宝鸡,继续到工地开塔吊。

回到宝鸡后,我俩的感情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她不希望男朋友在工地上班,哪怕在工厂拧螺丝工资低一点的,也比在工地上班有面子。

可我认为,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况且现在工地上90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还有年轻的塔吊女司机。

大家不都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劳获得收入么?我感到彼此的三观不一致,果断和她分了手。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90后会成为工地建设的中流砥柱吗?)

后来,我就只想着专心工作,努力赚钱,不再考虑谈恋爱的事。毕竟,能接受自己的男友在工地上班,而且从事高危职业的女孩,大概率是很难遇到的。

不过在农村,像我这个年龄的男生,不少人已经结婚了。这两年来,家里也开始催着我相亲。

今年春节回老家,舅舅给介绍了一个女孩。她比我小两岁,也是宝鸡人,住的地方和我家还挺近的。

这个女孩在江苏的一个工厂里上班,因为疫情,没有回老家过年。

我们没见面,只是加了好友,然后就开始网聊。她长得挺漂亮,但是打动我的并不是外貌,而是我们能聊得来,能说到一块。通过相处,我渐渐发现,这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我是一个钢筋般的男生,有时候和她聊着聊着就忙别的事情去了,忙完后经常忘记回她信息。但她从不怪我,也不生气,总是让我忙自己的事情为先。这一点让我觉得特别暖心。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的女朋友,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前段时间,她从江苏回到了宝鸡,2月中旬,我回老家第一次和她见面。

这次不仅是奔现,还是正式的相亲。如今的不少女孩,都会向男生提一些比较现实的条件,可她对我没有提任何要求。

我喜欢她的细心,她欣赏我的稳重。有一句话说得好,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决定追她,问她是否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她同意了。

如今我俩的感情挺稳定的。前段时间她来西安看过我,除了四处转转,每天都会在出租屋煮好吃的等我下班。

工作重要,挣钱重要,但女朋友更重要。日子过得苦一点,穷一点,但也有简单的快乐。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不管生活多难,都要笑着面对)

很多人问我每天那么努力工作的动力来自哪里?

我想大概是牢牢定格在我脑海里的那个画面吧——16岁那年,我坐着车离开家去打工,妈妈站在村口,目送我远去渐渐变小的身影。

爸妈操劳了一辈子,希望我脱离打工人,可我不但成了一名打工人,而且还是一个高危职业的打工人。

虽然对父母对我最初的期望相背离,但我没有让他们操心。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沾染恶习,每月给他们寄钱,帮添置他们舍不得买的生活用品。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攒钱买车,不久之后,我就是有车的人了。我和女朋友打算今年先订婚,等攒够钱再结婚。

像我这样平凡的生活,未必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希望自己未来偶尔也会遇到那么一点机遇,收获更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我奋斗和努力的意义。

【口述 | 于野】

【编辑 | 十月波斯说】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 天天要闻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从前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里面住着几只我从小养的鹅”大家听过这首歌吗[呲牙]我家门前真的有条景观河,不仅有景区养的小鸭小鹅,河边还有很多常见的植物!你们还记得那些常见的植物吗?芦苇芦苇应该是河边最常见的标志性植物吧。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 天天要闻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文章信息摘要:胶木属(Palaquium)目前是山榄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属。先前关于胶木属及其所在的异胶木族(Isonandreae)内部类群关系的研究,基于有限的样本和基因座开展,未能明确界定分类边界,进而阻碍了对这一以马来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 天天要闻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视频截图59万千米外!天问二号拍摄的地月影像图发布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目前,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超过33天,与地球距离超1200万千米,工况良好。近期,天问二号探测器配置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分别对地球和月球成像,显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发布的影像图包括...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地理冷知识——荔枝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一种果树,全球栽培品种超过200种。无患子科有100多个属,大多植物都是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乔木和灌木。例如龙眼、红毛丹这些长在大树上,需要剥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无患子科家族亲戚。因为龙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