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荔枝

2025年07月01日11:12:10 科学 1359

荔枝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一种果树,全球栽培品种超过200种。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无患子科有100多个属,大多植物都是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乔木和灌木。

例如龙眼、红毛丹这些长在大树上,需要剥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无患子科家族亲戚。


因为龙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国古人把龙眼叫做荔枝奴,意思是荔枝的仆人。


用我们现代人的说法是荔枝平替,说得龙眼好像不要面子一样。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荔枝在中国古代叫做离支,可能是一种采摘方式的描述。


外文名称,例如英文lychee、法文litchi都是来源于中国广东话。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多子多福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荔枝树一般是高10米左右的高大乔木,拥有灰褐色的光滑树皮。

树叶呈现革质的深绿色,嫩叶偏紫红,还有光泽。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荔枝花直径大约 4-5 毫米,绿白色或淡黄色。

只有花蕊,没有花瓣,看起来挺不起眼的。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谁也无法预料,这么低调的荔枝花却能结出3厘米左右的核果。

荔枝树的寿命很长,有树龄1300年的荔枝树仍然有结果实的能力。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一棵荔枝老树,经过精细照料,可以年产1万多颗果实。


因为这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岭南新娘结婚时候要袖藏荔枝核。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甜美果实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荔枝果拥有龟甲状的铠甲果皮,一颗褐色的种子。


我们可以吃的部分是荔枝高度发达的假种皮 ,白色、半透明、多汁还很甜美。


这个假种皮的含糖量很高,大约在15%-20%,远远高于西瓜8%,或者苹果10%。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含有抑制人体产生葡萄糖的毒素次甘氨酸,空腹大量食用荔枝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也被叫做荔枝病。


印度北部曾经发生过多次儿童因为空腹吃大量荔枝,发生急性脑肿丧命的悲剧。


我们千万要提醒小朋友不要空腹大量吃荔枝,尤其是未成熟的荔枝。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中国起源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目前,最新的基因研究显示,中国云南是野生荔枝的起源中心。


荔枝树沿着西江传播,在海南形成野生荔枝种群一个主要栖息地。(了解西江点这里)


今天海南尖峰岭还保存有野生荔枝原始林,树木30多米高,果实又小又酸。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野生荔枝经过不断驯化,果实越来越大,果皮越来越薄,口感也越来越甜。






甚至为了吃起来更方便,有些品种开启了种子消失术。




不过驯化后的荔枝,因为果皮变薄,导致更容易褐变腐烂,常温下48小时变质,储运期只有3-5天。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亚热带季风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荔枝树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在气温24-30°C,年降雨量需 1200毫米以上的地方。


但也不能全年高温,冬天需要一点5-12度的低温来分化花芽,为此在热带地区无法开花。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但冬季温度也不能太低,一旦低于0度就挂了,广西柳州以北因为冬季低温就无法种植。


福建北部、四川泸州的荔枝树经常发生冻害,需要冬天给荔枝树穿上衣服。


这种有点龟毛又挑剔的性格,完美契合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像是给中国华南地区量身定做的水果。(什么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点这里)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把今天广东一带的南越国打下来之后,试图移植几百株荔枝树到长安,还特意为荔枝建了扶荔宫,最终都因气候限制失败了。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亚洲主产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今天,荔枝全球种植集中在北纬17°到28°之间,出产了全球95%的产量。


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几个省区的产量占了全球70%。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其中,广东茂名是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出产了中国四分之一的荔枝。


每年荔枝成熟,茂名机场各大快递分拨中心堆满粉色荔枝箱,形成甜蜜风暴飞向全国餐桌。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印度比哈尔邦也有荔枝种植,算是除中国之外最大产区。


不过大部分都印度人吃掉了,很难出口。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因为气候有点偏热,印度荔枝口感偏酸,比中国荔枝差远了。


印度人不但用荔枝制作饮料甜点,当然一定不会忘记用荔枝煮咖喱。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越南北江省也是重要的荔枝产地,还会出口到中国。


越南人认为荔枝是龙的眼睛,河内街头还有24小时荔枝贩卖机。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东方异果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因为原产地的限制,和难以保鲜运输的高要求,在古代中原王朝一直有奇珍异果的待遇。




历代封建帝王都会从岭南强迫征贡荔枝,唐玄宗为了让贵妃吃口鲜荔枝,开启了岭南荔枝的长安七日达,成为世界物流史上的极限挑战。




最终,谁也没料到,荔枝这颗小小的果实掀翻了摇摇欲坠的大唐帝国。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今天在原产地之外的其他国家,依旧保有水果界红宝石的超高地位。


在日本,一箱装了10颗荔枝的礼盒要卖500元人民币。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阿联酋航空头等舱特供的荔枝一颗标价80元。


在欧洲的米其林餐厅里,荔枝就是来自东方的神秘珍馐,叠满了buff,用荔枝罐头做成的甜品饮料、鸡尾酒都是天价。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全球种植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因为商业价值极高,很多农业科技发达的国家地区,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种荔枝。


以色列利用温室与精准灌溉技术模拟亚热带温湿度,已经在沙漠里种植成功,但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了解以色列点这里)




美国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气候与中国广东相似的佛罗里达州夏威夷州种荔枝。

(了解夏威夷州点这里)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今天,南非姆普马兰加省已经成为非洲荔枝产区,还做到了冷链48小时直运欧洲。




南非人还发挥了会酿酒这个优势,制作了荔枝白兰地。




马达加斯加荔枝在每年圣诞节上市,在法国被称为"圣诞红宝石",巴黎高级餐厅用荔枝替代车厘子制作圣诞蛋糕。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人间清甜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荔枝是瓤肉莹白如冰雪的甜蜜滋味。

也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帝国沉浮,更是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意豁达。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两千年的种植传承,48小时冷链运输,让中国祥瑞之果不疾不徐走向全球。

携带人间清甜,播撒美好祝福,希望这颗果实也可以甜蜜你一整个夏天。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我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湖大学携手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 天天要闻

巨子生物承认检测方法有局限,华熙生物发文暗指其“伪科学”

6月30日,华熙生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推动行业进入以检测结果为宣传依据的时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张免受科学检验的必定属于伪科学。文章直指,在重组胶原蛋白的测量问题中,声称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就无法准确测量,就是一种典型的“免受检验策略”,试图让自己的主张免受科学检验和公共监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天天要闻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鉴定糖代谢紊乱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鉴定与糖代谢稳态调节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周健团队、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