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享:这样对症饮食,或健脾养胃,或清热祛湿,或温中散寒

2021年10月08日20:07:07 养生 1817

在中医的庞大理论体系中,常以阴阳来划分人体,一是热性体质,二是寒性体质,前者遇湿则为湿热,后者遇湿则为寒湿,因此湿气重也需要辨证施治。

何为湿热?

中医将自然气候分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若其使人患病则称为六邪湿热就是六邪之中的两种相互交织而成,致使五脏六腑以及全身经络运行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湿热的病症。

所谓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湿多源自居住环境以及自然气候;而内湿则是身感外邪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往往与脾胃失和有关。湿邪遇热则为湿热,湿热犯体,可使人脏腑功能失调,诱发疾病。

中医分享:这样对症饮食,或健脾养胃,或清热祛湿,或温中散寒 - 天天要闻

湿热犯体的三大情况

①湿大于热口干口苦,但不严重,舌苔发腻但是不黄;皮肤、头发很爱出油,天气稍一潮湿就长湿疹。

②湿热同存口干、口苦加剧,舌苔又黄又厚还很黏腻;腹部胖大,柔软;容易长痘。

③热大于湿口干舌燥,舌体通红,舌苔干黄;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中医分享:这样对症饮食,或健脾养胃,或清热祛湿,或温中散寒 - 天天要闻

何为寒湿?

同理,寒湿就是湿邪遇上寒邪,两者相互交织,侵犯人体。同样,中医认为寒湿也有内外之分,一是外感寒湿,二是内生寒湿。前者多因为受凉或自然环境寒冷,后者则由于寒湿困脾,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或者脾肾阳虚,寒湿淤堵于身体各部。

若是患者表现为关节、腰背酸痛,难以舒展,多是外感寒湿;若是表现为手脚不温,畏寒怕冷,胃脘冷痛,腹泻便溏等病症,则多是内生寒湿引起。

中医分享:这样对症饮食,或健脾养胃,或清热祛湿,或温中散寒 - 天天要闻

寒湿犯体的主要症候

食少纳差,食欲不振,睡醒时浮肿,醒后活动活动,就能缓解,畏寒怕冷,小便清长等,女性还可能表现为白带清稀,此外这类患者还可能常年手脚不温,夏天特别耐热,面色惨淡,没有光泽等。

中医分享:这样对症饮食,或健脾养胃,或清热祛湿,或温中散寒 - 天天要闻

如何通过观察区分湿热还是寒湿?

1、面部

湿热:脸上特别爱出油,容易长粉刺、痘痘。

寒湿:脸上也是很爱出油,但是能明显观察到,眼睑浮肿,面色惨淡或者晦暗,眼下乌青。

2、体态

湿热:消瘦或偏胖皆有

寒湿:多是身形消瘦

3、舌头

湿热:舌质偏红,舌苔发黄,可能干燥,也可能黏腻。

寒湿:舌质偏淡,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舌周有明显齿痕。

4、二便

湿热:小便短赤、大便黏腻粘马桶,严重者便秘,或者大便燥结。

寒湿: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便溏等。

湿热:喜食冷饮,经常吃一些偏凉的食物。

寒湿:喜热饮,进食生冷食物后常有不适。

5、出汗

湿热:非常容易出汗,汗味较重,更有甚者,会出现黄汗。

寒湿:常年手脚冰凉,夏天非常耐热,极少出汗,或者压根不出汗。

中医分享:这样对症饮食,或健脾养胃,或清热祛湿,或温中散寒 - 天天要闻

如何调理湿热或是湿寒

1、湿热犯体

(1)饮食调理:

茯苓薏仁山楂饮——健脾渗湿,凝血安神,减脂

决明子山楂茶——健脾养胃,缓解便秘

山药薏米赤小豆粥——健脾益胃、利水渗湿

(2)起居调理:早睡早起,熬夜只会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

(3)忌烟酒

(4)适时适量适当的运动

2、湿寒犯体

(1)茯苓蜂蜜茶,暖身散寒。

(2)生姜或艾叶或米酒泡脚——活血散寒(不宜久泡,损伤阳气)

(3)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养生分类资讯推荐

血压高了怎么办?这些食物坚持吃一口,或远离高血压并发症 - 天天要闻

血压高了怎么办?这些食物坚持吃一口,或远离高血压并发症

其实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只要注意饮食,适当的用药物来平稳即可得到稳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稳的话,很容易就会诱发到多种并发症,而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则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脑梗都是由于高血压所诱发而起的,很容易影响到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