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的培养,有一个不能跨过的“语前技能储备阶段”,这个阶段每个孩子经历的时间不等,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但是,无论是哪个语言能力弱的孩子,都不可能跳过这个阶段直接开口说话。在语前技能中,有一个能力经常被忽视,那就是:共同关注力的培养。
今天和明天,徽裔教研团队老师将在公众平台和大家分享,什么是共同关注力,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共同关注力。先来说说什么是共同关注力。
在共同关注力这个概念中,会牵涉到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体本身,一个是他人,还有一个就是关注的物体。共同关注力根据发起者不同,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主动的共同关注力,一个是回应的共同关注力。
主动的共同关注力,它所呈现的具体过程如下:个体看到有兴趣的物体,通过指认、语言表达、手势等方式,向他人发起共同注意的“邀请”,他人接受“邀请”后,和个体一起去关注该物体。
,它所呈现的具体过程为:他人发现了感兴趣的物体,通过指认、语言表达、手势等方式,向个体发出共同注意的“邀请”,个体接受“邀请”后,和他人一起去关注该物体。
不论是哪种共同关注力,这项技能的培养,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我们只有先帮孩子培养起关注周围环境的能力、对物体的视线追随能力、与他人分享情绪的能力之后,孩子才有可能建立起共同关注力。
需要重视的是:
共同关注力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影响很大,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点通常会被家长忽略,认为共同关注力可练可不练。举个例子,教孩子指认苹果,如果孩子不能随着我们的指认来将视线定格在苹果这个实物或者卡片上,他必然不会真正认识苹果,也无法对苹果建立起语言理解能力,这样语言的学习必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共同关注能力是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产生兴趣,并发生联系,只有建立好这种基础的社交沟通能力,才有可能让孩子在语言互动、口语表达等这种更高级别的社交活动中获得沟通本领。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