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爸妈的,最开心事情就是,看到孩子健康快乐,拥有一个学霸一样敏锐的大脑,还有一直在线的情商。毕竟有了3样东西,他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顺坦快乐很多。
那怎么做,才能轻松拿下这3样东西呢?很简单,了解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抓住3次“变聪明”的机会。
人脑里有150亿到200亿个神经元。事实上,小宝宝和大人差不多,都有这么多神经元。但为啥大人会干的事情,宝宝做不了?因为他们脑子里的神经元还没怎么连起来。
说白了,人们口中所说的“开发大脑”,其实就是创建神经元连接,不断地点亮脑回路。而人脑呢,又可以分为:
①本能脑,又叫“脑干”、“爬行脑”,是最早发育的部分,开发高峰期在0-3岁,负责呼吸、心跳、消化等生存所需的身体功能。
②情感脑,大名叫“边缘系统”,包括负责情绪反应的杏仁核,还有掌管短期记忆的海马体,发育黄金期是0-6岁,在15岁前基本成熟,但情绪控制仍不太稳定。
③理性脑,人称“大脑皮质”(特别是前额叶),出生后一直在发育,12-15岁发展势头比较猛,直到25岁左右才成熟;肩负着决策、计划与组织、自控、后果预判等职责,就像你脑子里那个操心的老妈子,整天念叨“别冲动!想想后果!”
也就是说,大脑是按照“生存→情感→学习”的顺序发展的。假如把大脑比作一栋房子,那么本能脑就是一楼,理智脑是二楼,而连接一、二楼的则是情绪脑。
建房子从哪里开始?肯定是先建一楼,再建楼梯和二楼。大脑也一样,要先好好开发本能脑,其他两个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也许是想孩子赢在在起点上吧,不少父母会莫名感到焦虑,在其刚学会走路说话时,就急切地灌输知识给他,总有一种“非得学点儿什么”的心态。
养孩子如养花,不能为了早点看到花开,就拼命地浇水施肥,而要根据花的特性来慢慢养:
宝宝疼了,饿了,困了,哭了,你及时回应他,帮他舒缓,而且每天按时进食、睡觉和玩耍,建立良好的生活节奏,他的本能脑就能发育得很好。
小朋友感到害怕了,受挫了,生气了,想要获得某些东西,那就帮他得到想要的,满足不了的也接纳他的情绪。满足他的情感需求,情感脑才能充分发展。
如果你不仅让孩子在大自然中体验接触和感受各种事物,还深度参与到他的玩耍当中,给予支持与鼓励,那么即使你不曾说过一句“我爱你”,他也能从你的接纳和支持里,感受到满满的爱和安全感。
生存有了保证,内核逐渐变得强大,大脑不用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内耗,自然会优先调配资源全力开发理性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进入青春期后,虽说边缘系统这个连接一二楼的楼梯,已经建好了,但前额叶还没成熟,自控力有限,家长需要耐心引导,避免高压,孩子才真正变成一个内核稳定而聪慧的人。
说到底,养娃概括起来就3句话:
3岁前,吃好,睡好,玩好,就是在帮大脑长好;
6岁前,多拥抱少说教,专注力和逻辑思维重点抓一抓,脑力顶呱呱;
12岁后,理性脑还是建造中,情绪调节能力比较弱,你浇灌的是爱与耐心,收获的自然是孩子独一无二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