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针筒、一个捏捏乐,组成了一款近期风靡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儿童玩具产品,针筒看上去和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几乎一样。网络视频里宣称,这款玩具玩法简单,十分解压,只需要用针筒把空气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气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

▲左图为医务工作者在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右图为孩子的注射器玩具
据央视新闻消息,记者发现这款玩具已经在北京、四川、江西、广东多地校园周边出现,家长们觉得危险,是因为这款玩具需要使用注射器将空气注入玩具中,作为尖锐物体,注射器在孩子中传递家长们担心会发生意外。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

网友表示:

━━━━━
据佛山日报消息,位于禅城区霍藻棉学校附近的一家文具店老板称,此类“针筒玩具”并非现在才有,早在两三年前就在玩具市场兴起。但因针头过于细,且出售后无法保证注射器的用途;万一孩子将针头刺入皮肤或是刺向他人,都有可能造成意外发生,因此店内从未采购过类似玩具。
老板还展示了店内的一支小型玩具注射器(不含针头),肉眼看上去与医护人员日常使用的医用注射器并未太大区别,都标有刻度,只是大小上有所差异。“像这种,有些小朋友会买来玩玩水;但目前也只有这一支厂家赠送的样品,平时店里基本不会进货,即便有客户有大批量采购需求,也只出售不带针头的。”

与线下不同,线上多家电商平台的不少店铺仍在售卖这种“针筒玩具”,部分店铺销量可观,月均销售1000件以上。记者检索发现,产品页面上多标注着“解压”“好玩”“可爱”等字样,单个价格从0.8元到2元不等,适用年龄多写明3岁以上或14岁以上。

其中一家店铺客服介绍,这种玩具的针头是平口的,不会扎伤人,并非医疗器械,适用年龄6岁以上;但材质为塑胶类,会带有气味,对此敏感的孩子就不建议玩。

值得留意的是,多数店铺并未在产品页面直接标明配有针筒,而是将表述改为“送打泡泡工具”并且表述模糊,并未直接提及针筒或注射器等字眼。

这种产品主要通过网络渠道销售,总体销量可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近期针对此类玩具做了一次检测,发现该玩具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从多个电商平台上采集的玩具样品,价格分布在3~25元不等。
上海质检院轻化所工程师宋子珺表示,比如某些产品,它明示的年龄是3岁以上的。我们要求3到8岁儿童使用的玩具,如果存在功能性锐利尖端,它要设有警示说明。如果产品,没有功能性锐利尖端的警示说明,就无法提示消费者在玩耍的过程中警示刺伤的风险。

经检测,本次采集的27批次样品中,26批次产品注射器及针头,属于含有功能性锐利尖端,但未设警示说明;还有12批次产品的塑料袋薄膜不符合标准要求,袋的平均厚度和最薄厚度均小于规定值,且正反面均未打孔。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二级主任科员卢崔铉称,经过专家综合研判之后,认为这款产品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一是建议消费者不要给孩子购买使用含有注射器针头的玩具,这种产品有功能性锐利尖端,即使有警示语,在儿童玩耍时仍然可能会刺伤皮肤,对儿童人身造成伤害。二是提示生产者应当提供安全性更高的替代工具,或者改进玩具塑胶体的原材料配比、生产工艺,使非锐利尖端类工具也能实现玩耍功能。
危险:
“针筒玩具”可轻易刺穿
生肉和西瓜
那么,这种针筒玩具的注射器穿刺力到底如何,央视记者从网上购买了这款捏捏乐针筒玩具,进行了实测。
总台央视记者崔世杰称,它从外观上它跟医疗的针筒没有什么区别。唯一有区别的地方是尖端部位是平角,而不是锐角。没使很大力气,针头轻易就穿进了生肉里。同样用西瓜试验,结果也是如此。针就直接进去了,基本上没有任何阻力。刺西瓜一次性全部都穿进去了,整个针头都全部进入西瓜里边了。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提示,对于此类含有针头的玩具产品,即使设有“功能性锐利尖端”警示语,在儿童玩耍时仍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建议销售、购买。同时,在宣传时应全面准确地展示产品信息,以显著的方式提示消费者注意产品的适用年龄和相关警示。此外,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只有获取医疗器械经营证的企业,可以线下销售。
此前,在云南就已经发生小朋友因为玩这种玩具伤到眼睛的医疗案例。记者发现这款针筒捏捏乐解压玩具,在网购平台均有销售,价格在1~30元之间,商家们多数在强调被注入空气的玩具使用了环保安全的材质,却不提注入空气的注射器的安全隐患。

线上售卖或涉嫌违法
这样一款具有安全隐患的“三无”产品,为何会被包装成儿童玩具堂而皇之地在网络购物平台销售呢?又该如何监管?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第一个原因,虽然提出异议,比如说监管部门,但是对相关的产品没有作出定性的处罚。第二,对这个产品本身来讲,包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其实都没有对这个产品本身的性质,包括产品能不能生产,适合几岁孩童玩,对这个问题作出定性。目前相关的管理部门没有定性之前,平台处很难去做到普遍性的处理。

专家表示,如果想让这类针筒玩具在网络平台禁售,还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定性。
有律师则表示,根据我国《玩具安全》系列标准(如gb 6675),其中明确规定玩具应符合物理安全性要求,而针筒玩具的针头即便磨平,仍属尖锐物体,易刺伤儿童,不符合安全标准。此外,针筒玩具外形与医用注射器相似,容易让孩子混淆玩具和医学用品的区分和用途,诱发不安全事件;“挤泡泡” “扎针”等玩法也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暴力倾向,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