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的幕后黑手,这些原因你得知道

2025年06月19日20:32:04 健康 1000

牙齿松动的幕后黑手,这些原因你得知道 - 天天要闻

牙齿松动并非 “衰老专属”—— 年轻人啃骨头硌到牙突发松动,孕期女性发现牙齿变 “晃”,甚至青少年出现多颗牙松脱…… 牙齿松动的背后,藏着 四大类 “破坏因素

一、牙周炎:就像啃噬牙槽骨的 “白蚁”

核心伤害: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炎症如 “白蚁” 侵蚀 牙槽骨(牙齿的 “地基”) ,地基逐渐萎缩,牙齿自然松动。

慢性牙周炎(成年人高发)
初期仅刷牙出血口臭,待发现牙齿松动时,牙槽骨可能已被 “啃蚀过半”,晚期整排牙齿如 “摇摇欲坠的危房”

侵袭性牙周炎(青少年 “隐形杀手”):
十余岁即可发病,进展极快!半年内多颗牙齿或突然松动,家长常误判为 “换牙”,错失黄金治疗期。

二、外力冲击:牙齿的 “急性外伤”

两种伤害模式:

直接冲击:
摔倒、撞击、咬硬物→ 牙周膜撕裂牙槽骨骨折,牙齿似 “被连根拔起”,被瞬间松动、移位。

长期慢性伤害:
牙列不齐(龅牙、地包天)夜磨牙紧咬牙牙齿长期受力不均,受压侧牙槽骨逐渐 “崩塌”悄然松动
正畸加力过猛假牙适配不良→ 也会加速牙齿松动

三、炎症与肿瘤:牙根下的 “暗涌”

根尖周炎
蛀牙、外伤未及时治疗→ 牙髓发炎化脓,炎症从牙根尖 “迸发”,就像“气球膨胀” 一样顶松牙齿。急性期剧痛,消炎后多可挽救。

颌骨疾病:
颌骨骨髓炎(细菌感染)、肿瘤→ 直接破坏牙槽骨结构,或挤压牙齿,导致 多颗牙齿同步松动、移位 ,甚至牙槽骨 “破溃”

四、全身健康:牙齿松动的 “连锁反应”

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 免疫力下降,牙周炎反复爆发,加速腐烂,牙齿松动风险较常人升高 。

骨质疏松:
骨密度降低→ 牙槽骨同步变脆,尤其老年人,轻咬硬物都可能致牙齿松脱。

特殊时期:激素波动的 “临时影响”

换牙期:恒牙萌出 “顶落” 乳牙,属生理性松动(勿随意拔除)

孕期 / 经期:激素变化使牙龈、牙周膜更敏感,或出现 暂时性轻微松动 ,产后 / 经期后多可缓解。

牙齿松动的 “求救信号”,切勿忽视!

这些情况快去看医生:

松动伴牙龈出血、肿痛(提示牙周炎 / 根尖炎急性发作);

外伤后牙齿移位、剧痛(可能伴牙槽骨骨折);

多颗牙齿突发松动(警惕侵袭性牙周炎或全身性疾病)。

可挽救的牙齿别放弃:
若未达 “三度松动”(晃动感强烈,濒临脱落),通过洗牙、根管治疗、松牙固定,多数牙齿可 “保留”。


牙齿松动的本质是 “支持系统” 的崩塌 —— 从牙槽骨到全身健康,环环影响牙齿稳固。早发现、早干预,方能让牙齿 “扎根” 更久!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治疗高血压时,为什么低压难控制,选择药物时需注意什么? - 天天要闻

治疗高血压时,为什么低压难控制,选择药物时需注意什么?

有位患高血压的老年朋友跟华子说,他服用降压药之后,现在血压是130/90mmol/L,高压控制得很好,但低压还是偏高,要怎么办,要不要换降压药呢?华子说,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收缩压(高压)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效果明显;而舒张压(低压)对降
清晨第一眼看手机?身体正在悄悄抗议 - 天天要闻

清晨第一眼看手机?身体正在悄悄抗议

清晨第一眼看手机,似乎成了现代人的 “开机仪式”。解锁屏幕、回消息、刷社交媒体吃瓜、打开短视频,这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却可能让身体在刚苏醒时就埋下健康隐患。
生姜可以预防脑梗?医生提醒:保持大脑健康,这6物要多吃 - 天天要闻

生姜可以预防脑梗?医生提醒:保持大脑健康,这6物要多吃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中国人的厨房里,生姜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炒菜提香、驱寒暖胃、泡水解腻,一物多能,风头不减。最近有种说法在网上悄悄流行开来: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哪个省市的人更长寿? - 天天要闻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哪个省市的人更长寿?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9岁,比上一年度的2023年提升0.4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而在1949年时,这一数据还仅是35岁。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另外,什么是“人均预期寿命”?不同省份之间,这一数据又有多大区别呢?这些电影史上的经典角色和形象,你能认出几个?▼先别沉迷黑神话悟空了,这些游戏没20年网...
小暑时节,要护好心脾,推荐10个小妙招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要护好心脾,推荐10个小妙招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大医精诚】天渐渐热起来,人们很容易感觉到精神疲惫,口渴汗多,会觉得脘腹胀满,有时候会感觉到恶心,甚至腹满腹泻、胸闷气短。之所以出现这些症状,跟盛夏暑邪的2个特点有关:一个是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