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总是毫无征兆?遇到突发的症状,记住这几种自救技巧

2025年01月03日13:42:14 健康 102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肺栓塞,这个名字听着挺专业,但它干的事却相当吓人。

简单点说,就是血块或者其他“奇怪的东西”跑到肺部的血管里,把管道堵住了。

肺栓塞总是毫无征兆?遇到突发的症状,记住这几种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肺是个靠血管维持工作的器官,一旦堵了血流,氧气供应跟不上,就像城市的水管突然被堵了一样,问题立马暴露出来。

更要命的是,这种事通常发生得很突然,让人猝不及防。

肺栓塞为什么会发生?

其实,血块(也叫血栓)是罪魁祸首。

血液本来应该在血管里自由流动,但某些情况下,它会变成“懒人”,爱堆在某个地方不走。

久而久之,这些血液就会凝结成块,变成血栓。

如果血栓形成在下肢的深静脉里,它可能会“搬家”跑到肺部。

再加上手术后久坐不动、长时间卧床,或者坐飞机、火车不活动,这些都是血栓的高发场景。

肺栓塞总是毫无征兆?遇到突发的症状,记住这几种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但让人无语的是,肺栓塞经常没有预警。

早期可能只有一点胸闷或者轻微的呼吸急促,就像跑了两层楼梯的感觉,大多数人会忽视。

等到症状变得明显,比如剧烈胸痛、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可能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了。

这个病还有一个“坏脾气”,就是发作起来特别快,抢救时间很短,延误几分钟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虽然说肺栓塞没什么征兆,但有些人群的风险比较高,比如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人,长期卧床的病人,或是最近做过大手术的人,都是“危险名单”上的常客。

另外,肥胖、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人,血液更容易黏稠,这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这些人应该格外警惕。

如果真遇上肺栓塞突发的情况,应该怎么自救?

这个问题看似很绝望,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办法可以为自己争取时间。

肺栓塞总是毫无征兆?遇到突发的症状,记住这几种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第一个原则,就是立即停下手头的一切活动,保持安静。

很多人遇到紧急情况会下意识地乱动,但对于肺栓塞患者来说,任何剧烈的动作都可能让血栓脱落,跑得更快、更远,堵得更彻底。

最好的姿势是半躺或者半坐,让身体尽量放松,减少对肺部的压力。

深呼吸是另一个重要的技巧。

虽然肺栓塞让呼吸变得困难,但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奏非常重要。

可以尝试缓慢吸气、慢慢吐气,这样不仅能增加氧气的摄入量,还能让心情稍微平复一些。

千万不要因为慌张而大口喘气,这样反而会让氧气摄入量减少。

如果身边有氧气瓶或者类似的设备,马上使用氧气吸入,这能有效缓解低氧血症的症状。

肺栓塞总是毫无征兆?遇到突发的症状,记住这几种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如果氧气供应不足,脑部和心脏都会受到影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没有专业设备也没关系,打开窗户或者尽量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总比捂着脸喘气要强。

同时,注意观察症状的变化,特别是心跳和呼吸的频率。

如果心跳突然加快、头晕恶心的感觉加重,可能是肺栓塞正在加剧。

这种情况下,必须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清楚告知自己的症状和既往病史。

如果有可能,尽量告知家人或旁人,让他们协助求救。

对于周围的人来说,如果发现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昏迷或者倒地,千万别慌。

先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果都没有了,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压的位置是胸骨正中偏下一点的地方,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次以上。

肺栓塞总是毫无征兆?遇到突发的症状,记住这几种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这时候,按压的力度和节奏比精准度更重要。

预防肺栓塞比发病后抢救要简单得多。

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多活动。

长期久坐或者卧床的人,必须有意识地增加腿部的活动,比如脚踝的旋转运动或者简单的抬腿动作,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的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

如果是坐飞机或者长途车,可以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就算不能走动,也要经常伸展一下双腿。

饮食上也有一些讲究。

想要防止血液变得黏稠,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是关键。

每天喝足够的水,可以让血液保持流动性,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肺栓塞总是毫无征兆?遇到突发的症状,记住这几种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另外,避免高脂肪、高糖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坚果三文鱼亚麻籽油,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健康。

适度使用抗凝药物是另一个有效的预防手段。

对于一些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比如术后患者或者有血栓病史的人,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者其他抗凝药物。

这些药物能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降低肺栓塞的风险。

但这种方法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用药。

还要注意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壁,让血栓更容易“趁虚而入”。

戒烟不仅能减少肺栓塞的风险,还能改善整体心血管健康,是一件百利无一害的事情。

最后,管理好体重和慢性疾病同样重要。

肥胖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增加血液粘稠度,让血栓形成的几率大大提高。

肺栓塞总是毫无征兆?遇到突发的症状,记住这几种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运动,不仅能减轻心肺负担,还能让血液保持健康的流动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肺栓塞是否有遗传性,家族中有肺栓塞病史的人是否更容易发病?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遗传因素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比如一些遗传性的凝血功能异常疾病。

但大多数肺栓塞的发生还是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高风险人群,更重要的是加强预防意识,做好日常健康管理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资料参考

[1]毛进璞.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观察[J].大医生,2025

肺栓塞总是毫无征兆?遇到突发的症状,记住这几种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打破抑郁的枷锁,祈愿世间清平,愿每颗心都被温柔照亮 - 天天要闻

打破抑郁的枷锁,祈愿世间清平,愿每颗心都被温柔照亮

当"网抑云"成为深夜朋友圈的接头暗号,当"我emo了"取代具体情绪表达,这届年轻人用戏谑解构着精神困境。可当调侃成为情绪的遮羞布,我们是否正在错失与真实自我对话的契机?那些未被言说的沉重,或许正悄然改写着大脑的沟回。某个慵懒的周末,你精心布
无意中发现比节食还掉秤的方法:5天轻断食,瘦12斤 - 天天要闻

无意中发现比节食还掉秤的方法:5天轻断食,瘦12斤

上个月遇到一位客户,40岁的林姐,平时工作忙得顾不上做饭,经常靠外卖应付。她试过节食,但每次饿到晚上睡不着,第二天反而更馋高油高盐的食物。后来我建议她尝试调整饮食节奏——5天轻断食,不用挨饿,也不用顿顿水煮菜。
21天掉了10斤,从146到136斤,严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 天天要闻

21天掉了10斤,从146到136斤,严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上周张姐来咨询时,手上还捏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她说试过节食、跳操、甚至买过代餐粉,但体重像卡在某个数字不动。我让她先回答一个问题:“你吃早饭时嚼了多少下?”她愣住了。于是我给她分享了四个简单到容易被忽略的生活习惯调整,让她先坚持21天。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 天天要闻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问华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但最近常去的药店断货了,店员推荐他用厄贝沙坦替代,说是两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华子告诉他,不建议两者混用。虽然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都....
今年小满是凶日,5月21日小满,提醒中老年人:牢记这4大禁忌 - 天天要闻

今年小满是凶日,5月21日小满,提醒中老年人:牢记这4大禁忌

您发现了吗?今年立夏后的天气像坐过山车——清晨薄雾未散,午间骄阳似火,傍晚又飘起细雨。这种忽冷忽热、湿气弥漫的初夏,正是身体最"遭罪"的时候。而即将到来的5月21日小满节气,更像一扇隐形的健康门:推得对,安然度夏;推得错,可能给中老年朋友埋
花生是心脏的“减速器”?医生忠告:这4种花生,建议多吃 - 天天要闻

花生是心脏的“减速器”?医生忠告:这4种花生,建议多吃

花生一直是争议很大的食物,有些人说它油脂高、热量大,吃多了发胖、不消化,还对心血管不好;也有人说它是长寿豆、植物蛋白之王、血管清道夫。这种说法各有一套逻辑,没法一刀切。但最近不少心内科医生开始重新关注花生的作用,特别是在心率控制、血脂调节、
这5种食物,正慢慢“损伤”血管,不想惹上血栓,尽量少吃些 - 天天要闻

这5种食物,正慢慢“损伤”血管,不想惹上血栓,尽量少吃些

很多人担心血栓,但不知道血栓的根子其实不是“突然形成”的。它从不是一块血块一下子堵住血管,而是血管内皮细胞长期受损、局部炎症慢慢积累、血液黏稠度逐步上升。几种机制交织在一起,最终才出问题。而伤害这一整套系统的,不是剧烈运动,不是情绪波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