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肺栓塞,这个名字听着挺专业,但它干的事却相当吓人。
简单点说,就是血块或者其他“奇怪的东西”跑到肺部的血管里,把管道堵住了。
肺是个靠血管维持工作的器官,一旦堵了血流,氧气供应跟不上,就像城市的水管突然被堵了一样,问题立马暴露出来。
更要命的是,这种事通常发生得很突然,让人猝不及防。
肺栓塞为什么会发生?
其实,血块(也叫血栓)是罪魁祸首。
血液本来应该在血管里自由流动,但某些情况下,它会变成“懒人”,爱堆在某个地方不走。
久而久之,这些血液就会凝结成块,变成血栓。
如果血栓形成在下肢的深静脉里,它可能会“搬家”跑到肺部。
再加上手术后久坐不动、长时间卧床,或者坐飞机、火车不活动,这些都是血栓的高发场景。
但让人无语的是,肺栓塞经常没有预警。
早期可能只有一点胸闷或者轻微的呼吸急促,就像跑了两层楼梯的感觉,大多数人会忽视。
等到症状变得明显,比如剧烈胸痛、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可能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了。
这个病还有一个“坏脾气”,就是发作起来特别快,抢救时间很短,延误几分钟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虽然说肺栓塞没什么征兆,但有些人群的风险比较高,比如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人,长期卧床的病人,或是最近做过大手术的人,都是“危险名单”上的常客。
另外,肥胖、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人,血液更容易黏稠,这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这些人应该格外警惕。
如果真遇上肺栓塞突发的情况,应该怎么自救?
这个问题看似很绝望,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办法可以为自己争取时间。
第一个原则,就是立即停下手头的一切活动,保持安静。
很多人遇到紧急情况会下意识地乱动,但对于肺栓塞患者来说,任何剧烈的动作都可能让血栓脱落,跑得更快、更远,堵得更彻底。
最好的姿势是半躺或者半坐,让身体尽量放松,减少对肺部的压力。
深呼吸是另一个重要的技巧。
虽然肺栓塞让呼吸变得困难,但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奏非常重要。
可以尝试缓慢吸气、慢慢吐气,这样不仅能增加氧气的摄入量,还能让心情稍微平复一些。
千万不要因为慌张而大口喘气,这样反而会让氧气摄入量减少。
如果身边有氧气瓶或者类似的设备,马上使用氧气吸入,这能有效缓解低氧血症的症状。
如果氧气供应不足,脑部和心脏都会受到影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没有专业设备也没关系,打开窗户或者尽量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总比捂着脸喘气要强。
同时,注意观察症状的变化,特别是心跳和呼吸的频率。
如果心跳突然加快、头晕恶心的感觉加重,可能是肺栓塞正在加剧。
这种情况下,必须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清楚告知自己的症状和既往病史。
如果有可能,尽量告知家人或旁人,让他们协助求救。
对于周围的人来说,如果发现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昏迷或者倒地,千万别慌。
先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果都没有了,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压的位置是胸骨正中偏下一点的地方,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次以上。
这时候,按压的力度和节奏比精准度更重要。
预防肺栓塞比发病后抢救要简单得多。
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多活动。
长期久坐或者卧床的人,必须有意识地增加腿部的活动,比如脚踝的旋转运动或者简单的抬腿动作,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的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
如果是坐飞机或者长途车,可以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就算不能走动,也要经常伸展一下双腿。
饮食上也有一些讲究。
想要防止血液变得黏稠,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是关键。
每天喝足够的水,可以让血液保持流动性,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另外,避免高脂肪、高糖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坚果、三文鱼和亚麻籽油,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健康。
适度使用抗凝药物是另一个有效的预防手段。
对于一些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比如术后患者或者有血栓病史的人,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者其他抗凝药物。
这些药物能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降低肺栓塞的风险。
但这种方法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用药。
还要注意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壁,让血栓更容易“趁虚而入”。
戒烟不仅能减少肺栓塞的风险,还能改善整体心血管健康,是一件百利无一害的事情。
最后,管理好体重和慢性疾病同样重要。
肥胖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增加血液粘稠度,让血栓形成的几率大大提高。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运动,不仅能减轻心肺负担,还能让血液保持健康的流动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肺栓塞是否有遗传性,家族中有肺栓塞病史的人是否更容易发病?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遗传因素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比如一些遗传性的凝血功能异常疾病。
但大多数肺栓塞的发生还是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高风险人群,更重要的是加强预防意识,做好日常健康管理。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资料参考
[1]毛进璞.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观察[J].大医生,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