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百病生!夏季这样养阳,增强体质身体棒

2025年05月13日08:23:05 健康 1075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阴阳不调则会出现各种疾病,因而人们应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平衡。

如今已是立夏节气,虽然气候意义上的夏天还未到来,但春夏之交亦是养生的重要时节。“春夏养阳”是中医因时制宜养生的原则之一,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护养体内阳气,避免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阳气不足百病生!夏季这样养阳,增强体质身体棒 - 天天要闻

哪些表现提示阳气不足

阳气充足是人体各机能正常运作的根本,当阳气不足时,便会引发诸多疾病,正所谓“阳气虚,则百病生;阳气旺,则百病不生。”

中医认为,阳气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母胎带来的“先天之精”,二是后天通过自然界摄取食物和空气等在体内转化而来。人平时的活动、工作、情绪变化、体温调节、创伤修复等都需要消耗阳气,所以重养生者必然要注重阳气的顾护,才能使身体保全精气,有益健康。

阳气对生命的功能首要表现在“温煦”上。四季中,春季和夏季日照充足、气候温热,动植物生长迅速,秋季和冬季气温降低,动植物的生长缓慢下来,人也是如此。阳气就像太阳,人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身体健康。阳气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气化推动”,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新陈代谢功能,人把摄取的食物和空气在“气化推动”的作用下转化为身体必需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再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阳气还有“卫外固密”的作用,“卫外”可阻止外界病原体和有毒物质的入侵;“固密”可稳定和调节体内环境,使人体状态良好,夏不怕热、冬不畏寒。

那么,有哪些表现提示阳气不足呢?

阳气充足的人往往精力比较旺盛,大脑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身体适应环境能力强,很少生病。但当体内阳气不足时,身体各项机能会随之下降,导致易疲劳、感冒等诸多不适。如果缺乏锻炼、长期熬夜,会进一步损伤阳气,出现手脚冰凉、四肢酸软无力、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表现。

避免暴晒和贪凉否则易伤身

既然春夏宜养阳,又为何容易出现阳气耗损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春夏季人体的阳气主要集中在体表以起到保护和防御作用,而脏腑内的阳气相对较少且时常出汗会使阳气随汗液外泄,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另外,随着春季过渡到夏季,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好食冷饮、瓜果等寒凉之物,对阳气耗损较大。同时,夏季在单位和家庭开空调的频率较高,从室外热环境进入空调房,寒气会随着打开的毛孔进入身体,难免伤及阳气,导致机体防御和调节功能下降,进而出现体虚、消化功能障碍等诸多不适。

人体要养护阳气,又需防止过犹不及,不可走极端。无论是“春夏养阳”还是“秋冬养阴”,其目的是实现阴阳平衡。

众所周知,晒太阳是补益阳气最简单的方式之一,但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体液在春夏会出现大幅亏耗,出汗过多将消耗大量体液,造成新的梗塞病灶,所以这类人群要适度晒太阳,可选择清晨或午后,切勿长时间或正午暴晒,同时注意给身体补充必要的水分。

阳气不足百病生!夏季这样养阳,增强体质身体棒 - 天天要闻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春夏两季,很多人摄入冰冷食物过多、吃火锅后大量喝冷饮等贪凉行为,极易伤及脾阳。脾胃是“后天之本”,受损则会削弱机体抗寒能力,到冬季时必不耐寒而发病。中医建议,春夏日常当以温热或常温饮食为主,少食寒凉之物。

养生应顺应“春生夏长”

进入立夏节气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扰动,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宁静,也有助于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季养生需“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在春季要适当增加室外活动,鼓动身体内的阳气,经常见见太阳、吹吹风、做做户外活动可激发体内的阳气。“夜卧”不是指很晚,23时至次日1时是子时,为阴阳交接的时刻,超过子时入睡对阳气的耗损很大,因此在子时前入眠为最佳,最好不要熬夜。《黄帝内经》又言:“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季自然界万物繁茂,人们应早早起身,保持情志轻松愉快,切勿发怒,使人体气机宣畅、精神外向,并保持对外在事物的浓厚兴趣,这是适应夏季时令的保健养生要点。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当下时节,大家在饮食上可多吃韭菜、茴香、葱、姜、蒜等温性食物以顾护体内阳气。由于春夏季湿度较大,人容易出现头沉、腹胀、乏力、身体沉重、大便黏腻等,宜选择鸭肉、鲫鱼、虾、瘦肉、蘑菇、银耳等食物,淮山、芡实、扁豆、小米等也可帮助身体排湿。阳虚、气虚者应多吃助阳益气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黄鳝鱼等,为秋冬储存能量。

此外,对于某些常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在春夏季趁其缓解期可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如三伏天灸,可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病情。一些补益阳气的要穴,如气海为阳气之海,在肚脐下约两指处;神阙穴在肚脐,是人体生命的根源;涌泉穴在足心,为肾经原穴,长寿大穴,以上三大穴位在夏季时进行按摩、艾灸、药敷、泡洗,均可温阳保健。

阳气不足百病生!夏季这样养阳,增强体质身体棒 - 天天要闻

王春琛

副主任医师

专长:帕金森综合征、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白质病、周围神经病

出诊时间:针灸科 周一上午 周四上午 周五下午 周日上午

本文已刊发于北京日报

作者为 针灸诊疗中心 王春琛

编辑:宣传中心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减肥不掉秤的三大元凶!不戒掉这些习惯,瘦不下来! - 天天要闻

减肥不掉秤的三大元凶!不戒掉这些习惯,瘦不下来!

很多人都说:“我明明已经很努力在减肥了,为什么就是不掉秤呢?”绝大多数都是这三个原因,只是你平时忽略了,才会导致减肥不掉秤。有时候,非常细小的事情,都会导致你在减肥过程中不掉秤,最后发现自己努力好久,可体重就是纹丝不掉,然后到处说我喝凉水都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闻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常听到身边的人说:“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别嫌我冲!”走得快,似乎是一种动力满满的状态,而走得慢,则给人一种悠闲、从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诉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响寿命,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意外?有研究显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 天天要闻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因为胃部手术后长期饮食受限,导致胆汁代谢紊乱,60岁刘大叔胆囊里竟塞满了199颗结石!刘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过手术。然而,近期他频繁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起初并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剧难以忍受,这才匆匆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 天天要闻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来源:市场资讯(转自:拇指药略)更灵活的支付限额管理作者:西北哽从昨天开始,国家医保局要推出支持创新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里传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开会的时候,医药板块都没什么动静。说实话,这些年创新药支持鼓励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决过一些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 天天要闻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现代人一体检就查出各种结节。有人焦虑不已,害怕结节长大或癌变;有人则执着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长结节”。到底什么样的结节会癌变?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集齐”各种结节?结节真的会被“气”出来吗?资料图 孙良摄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 天天要闻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里有,快自查

来源:掌上春城一种全球公认的强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欢现在的天气——又湿又热,正是出来作恶的好时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黄曲霉素,全名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钾、三聚氰胺的数倍。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能导致癌症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 天天要闻

空调吹成白肺?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进入6月,温度持续升高,开空调成为不少人解暑纳凉的首选。然而近日,一则“男子吹空调3天致肺‘白’化”的新闻冲上热搜。患者因持续发热、咳嗽未重视,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险些丧命。这种由空调、热水器滋生的“隐形杀手”究竟从何而来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 天天要闻

再登国际舞台!沈洁教授团队6项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当地时间6月18日至22日,第17届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沈洁教授团队共6项与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关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大会摘要,其中2项被大会遴选为口头报告,4项以壁报形式展示,展现了团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