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宝珍
“医生,我儿子头晕、头痛,在家电子血压计都量不出来,赶紧帮忙看看!”日前,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心内科林建珍副主任医师的门诊,来了一对母子,患者是不到30岁的年轻男子小张(化名),身高1.73米,体重竟达200斤,血压高到“爆表”,医生用水银血压计多次测量血压最高达260/140mmHg!
这种情况容易出现高血压急症,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脑血管意外!林医生赶紧安排小张住院治疗。经过监护下静脉泵入降压药,小张的血压逐渐降到安全的范围,并过渡到口服药物治疗。
9月29日是第23个世界心脏日,主题为“万众一心”,意在提高公众的心血管健康意识,倡导心血管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减少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四高”小伙血管钙化
林建珍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才得知,小张父母来自北方,饮食一直都比较重口味,喜欢咸油甜辣,父亲有几十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小张在5年前也发现血压开始变高了,血压在150-160/90-100mmHg左右。社区医生建议小张改变生活方式,并开始口服降压药治疗,但父母不能接受的这么年轻就吃降压药,他本人也没有意愿改变生活方式,就一直“视而不见”,加上是个“宅男”,上班在办公室,下班就在家玩游戏、追剧,这两年体重是一路猛进至200斤大关。
入院后经过详细专科检查,发现小张除了肥胖,血脂、血糖、尿酸都开始变高了,明显出现代谢异常,肾功能也出现了损害,心脏彩超提示心肌出现肥厚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心脏CT扫描看到,他的心脏血管壁长出大小不一的“石头”——血管出现钙化了。
小伙子的冠状动脉多处钙化了,在心脏CT下像白色的“石头”
冠脉钙化的年轻人并不少见
“血管钙化失去弹性,容易出现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心血管病。”林建珍副主任医师介绍,90%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存在钙化,且钙化程度和冠脉狭窄程度呈相关,“过去,大家认为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现在很多中青年也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尿酸异常、慢性肾脏病等,冠脉钙化的人群也不少见。”
而小张的冠脉钙化就是因为多年的肥胖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危险饮食,而且没有及时干预所导致。通过沟通和健康教育,林医生给小张开出一套心脏康复处方:包括药物降血压、调血脂、降尿酸和控血糖,限制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处方,以及安全有效的精准运动处方等。小刘的危险因素得以控制。
预防心血管疾病 从健康生活做起
9月29日是第23个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万众一心”,意在提高公众的心血管健康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心血管病发生,同时强化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科学规范诊疗心血管病,从进程上延缓心血管病发展。
那么,我们日常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冠脉钙化的出现,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呢?林建珍医师提出了5点建议。
1.平衡膳食习惯: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普通成人每日谷薯类食物250-4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鱼禽蛋200-350g,奶类300g。食盐摄入小于5克/日,胆固醇小于300g/日,避免反式脂肪酸,碳水化合物供应能量控制在50-55%。
2.坚持身体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广场舞、太极拳等;结合隔天一次的抗阻训练,包括弹力带、健身器械等。
3.合理控制体重:成人男性每日热量摄入控制在1200-1500大卡(女),1500-1800大卡(男),肥胖人群每日热量减少500卡左右,控制体重指数(BMI)<24千克/米2,腰围小于85厘米(女)、90厘米(男)。
4.戒烟和限酒:吸烟和接触二手烟均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戒烟5年后心血管病风险可恢复正常水平。过量饮酒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25克,女性/15克。酒精量=酒瓶标识酒精含量×饮用量(ml)/100×0.8。
5.健康睡眠和心理:睡眠紊乱和包括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每日保持7-8小时充足的睡眠时间及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乐观的情绪,出现心理压力时克通过倾诉、运动、就医等及时解压。
最后,林医师提醒,如果已经出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就医,不要有“视而不见、等一阵再说”等侥幸心理,避免延误病情。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肖肖
实习生:赖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