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2022年11月03日18:36:11 历史 1504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在这普天同庆的大好日子,任弼时终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俯在栏杆上的他一寸寸移动目光将下面欢庆的人民尽收眼底,任弼时的心里是满足,但身体却是不适,医生“身体状况出现恶化,建议休息”的声音一遍遍萦绕在脑海,但他怕自己不坚持,就永远没有这与民同乐的机会。

但终究还是没有第二次了。

1950年是任弼时第一次站在天安门城楼,也是最后一次,他在同年10月27日走完了自己46岁的人生,“人民的骆驼”心不甘情不愿的放下了身上担负着的沉重担子,他终于可以休息了。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得知消息的周总理“哭得像个孩子”,二人情谊深厚是人尽皆知,可任弼时去世之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不愿相见的真实原因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本是邻国的家事,好不容易安生下来的新中国本不必牵涉其中。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图片源自网络

美国的蓄意将水搅和得越来越浑,摆明了是要将中国拉下水,可彼时的新中国对于是否出兵朝鲜这件事,有着很大的纠结。

有人同意,有人反对,可就在众说纷纭的复杂之下,周总理却与林彪在1950年的10月8日秘密离开了北京,前往苏联的克里米亚与等在那里的苏联领导人洽谈。

形势严峻,但在动身之前,周总理却神秘兮兮地来到了一个地方,那便是任弼时的病房。

周总理将自己要去苏联商讨朝鲜战争相关问题的事情告诉了任弼时的爱人陈琮英,并且表示自己想要带着任弼时的病情报告一同去苏联。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与陈琮英

“我听说苏联有很多这方面的专家,等工作之余,我就亲自去找找看看,任弼时同志的病,一定能治好的,在我回来之前,你们一定要保重”,这番话在来的路上,周总理是想着亲口对任弼时说的,但不凑巧的是,周总理到的时候,任弼时刚刚被推进手术室治疗,什么时候能出来还不一定。

国事不敢耽搁,周总理没有时间干等,只是在手术病房外站了一会儿,然后让警卫带好任弼时的病情本就坐车离开了,只不过这一下的阴差阳错,再见之时任弼时的病情已是无力回天,几乎辨别周总理的模样。

周总理走后的没多久,躺在病床上的任弼时就被推出了手术室,陈琮英赶紧走上前去,伏在他的耳边说“总理说他要去苏联帮你找专家,一定要将你治好”。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彼时的任弼时已然精疲力竭,但却还是强行睁眼,小幅度地扫视了一下四周,没人!

他松了一口气,觉察到丈夫细微动作的陈琮英赶忙说了一句“总理已经走了,你们两人差了一点”。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陈琮英(右)

“走了好啊,我现在也不想见他,这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什么都做不了”,任弼时的语气多了些气恼,他恨自己的身体不争气,不愿见周总理并非是不想,而是不忍心。

没有人比任弼时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可他没想到垮塌的那一天竟会来得这么快。

10月26日,是中国军队打响抗美援朝之战的第二天,也是任弼时病情恶化的日子。

闻之消息的毛主席、周总理与刘少奇都守在任弼时的身边,但他却紧握住儿子的手,眼神已然涣散,却紧紧盯着门口的方向,直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过后,朱德的身影出现在了门框,又走近在任弼时的身边,喊出一句“弼时啊,我来看你了”。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毛主席与周总理

彼时正是出兵朝鲜的关键之际,身为总司令的朱德特别忙碌,所以才会姗姗来迟,五大书记重新聚齐,看着朱德走进屋内之后,任弼时就再也没有醒来,于10月27日离开了人世。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朱德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初代领导层中第一个倒下的“创业者”,与之并肩战斗多年的毛主席亲笔题写墓碑“任弼时同志之墓”,追悼会上的周总理滔滔不绝的讲授了许多任弼时过往的事迹,没有提前做过准备。

仅是看到一张遗像,周总理的喉咙就有千百个词汇喷薄而出,他在说给别人听,更是说给自己。

在任弼时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周总理也赶到了任家,他安慰陈琮英好好生活,叮嘱几个孩子要听妈妈的话,可他自己却在无人在身边的时候放声大哭,浑身上下散发着无尽的悲伤。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毕竟他们一起经历了革命路上的风风雨雨。

入狱落下的病根

作为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选出的“五大书记”之一,简单的辞藻根本形容不到位任弼时的好。

他在年仅16岁的1920年就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的毛主席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担任主事,为人才的培养发力,而彼时赴洋留学的周总理团结了一批先进人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三人都在不同的地方发热,为顶峰相见的那天做着厚积薄发的准备。

1921年4月,外国语学社外派去莫斯科学习的名单下来了,任弼时的名字赫然在列,知晓此事的父亲在5月4日给其写了一封“此事从长计议”的信,任弼时知晓父亲是担心自己,但他为国效力的心已定,只是在启程之前,给父亲写下一封“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这是儿之责任”的家书。

17岁的任弼时登上了从上海扬帆的邮轮,7000余华里的路程,邮轮上的艰苦环境,即便是每天只能领到200克又硬又酸的黑面包,任弼时也没有抱怨过一句,清贫的是物质条件,但富裕的却是精神生活。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三年之后任弼时走上了青年团的工作岗位,他用“绝对不与帝国主义和军阀妥协”的振聋发聩坚持着中国共产党确定的青年团运动的正确方向,可1927年国内政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蒋介石叛变革命,面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神州大地的从南到北尽是腥风血雨,可任弼时和周总理等人非但没有被屠刀吓倒,反而坚定不移的决心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蒋介石越是猖狂,就越彰显无实无势的狐假虎威,只不过因为叛徒的出卖,任弼时却意外落入敌人的手中,而这也成了他身体不好的主要原因。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蒋介石

那是1929年的11月17日,深秋初冬交接飘起的小雨甚是寒凉,但任弼时却步履匆匆,朝着上海公共租界走去。

他是要准备出席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扩大会议,但是当任弼时走进华德路的竞业里,心中却猛地一沉,中计了。

觉察到异常的任弼时转身就要离开,可却被早已埋伏在门后的密探扭住,不容置喙的将他塞进了警车,关进了阴湿寒冷的拘留室。

吱呀的铁门打开,原在其中的周朴农看到了任弼时,就要站起来给他打招呼,但任弼时却直接使出一个眼色,佯装与之不识的坐在了另一个角落。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等到没有人的时候,任弼时才悄悄来到周朴农的身边,叮嘱他“注意隐蔽,两人要装作不认识”。

这周朴农是上海总工会的青工部长,看得到任弼时的授意,无论敌人怎么严刑拷打,他都只说自己是书店的职员。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至于我党关键人物的任弼时,身份更是不能透露,于是他一口咬定敌人误抓了前来上海投靠亲友的自己,敌人问“你既不是上海人,为何能直接摸到共产党人开会的地点”,任弼时招招化解,只说自己是不认识路,找错了地方。

敌人不信也不甘心,为了让其开口,开始对其用刑。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图片源自网络

第一次受刑回到监狱之后,任弼时满头汗水,但却对周朴农说“我们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经得起考验,也随时可为我们认定的事业殉命”。

任弼时一字未说,为了让其开口,敌人在第二次行刑的时候动用了惨无人道的电刑,他的后背直接被烙了两个大窟窿,可却依旧一句没有泄露有关我党和同志们的秘密。

因为敌人的惨绝人寰,任弼时的身体自此落下虚弱发烧的毛病,他为组织忠贞,而组织更是亲自派出周总理负责营救工作。

与众不同的三怕

为了营救顺利,周总理请了上海著名的律师潘震亚出庭辩护,法庭之上,潘震亚凿凿在理,可即便如此,敌人还是强下“危害国家安全罪名”将任弼时判刑40天。

1929年的12月25日,任弼时离开了提篮桥监狱,自此拉开了敌人自掘坟墓的道路。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合照

各位党员砥砺同心,赶走了外部的侵略者,蒋介石也败逃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的10月1日宣告成立,但在这普天同庆的大日子,天安门城楼之上,任弼时却缺了席。

因为敌人留下的“烙印”,他的身体已然透支,整日的卧床抱病,毛主席忧心他的身体,所以任弼时才缺席了开国大典

垮塌的是入狱之后落下病根的身体,但不朽长青的却是任弼时的奉献精神,他一生有三怕——怕工作少,怕用钱多,怕麻烦人。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右)

得知1929年营救自己出狱中央专门为周总理拨款花了不少钱的时候,任弼时说“都怪我自己不小心,不应该让中央花费这么多的钱”。

就怕麻烦人这件事,周总理与任弼时之间还发生过一件趣事。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那是有一次两人住进了一间窑洞的东西两间,任弼时的习惯是每天早上都要去呼吸些新鲜空气,但因害怕将周总理吵醒,就不开门,每天蹑手蹑脚的从窑洞的窗户跳到外面。

至于周总理因为突发咳嗽,担心自己的动静太大,就强压着紧捂嘴巴夺门而出,巧的是,两人在门外四目相对,一时之间都笑了起来。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再说任弼时最怕的工作少,更是不现实,在延安的时候,他每天保持至少十五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即便是进入1948年身体已然病重,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纷纷出面劝其休息的时候,任弼时也总言一句“事情还未尘埃落定,我怎能安的下心?”

直到1949年的3月,中共中央进入北京,他才终于歇息,进入了休养所,可是身体稍有好转之后,他就又迫不及待地开始工作,即便医生再三叮嘱工作时长不可超过四个小时,可一旦投身于工作,任弼时总会是超时的。

任弼时总想做得再多一点,恪守自己“能走一百步,绝对不走九十九步”的原则,可他的身体却撑不住了。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1950年10月27日,操劳一生的任弼时走完了自己46岁的人生,毛主席亲扶灵柩,挥笔写下“任弼时同志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以表浓厚的战友之情。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任弼时

28日,中央成立了以毛主席为首,240人组成的“任弼时同志治丧委员会”,遗体入棺的时候,也是由朱德、周总理等人亲抬。

46岁英年早逝的任弼时,去世前为何不愿见周总理最后一面?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人民的骆驼”终于迎来了休息,任弼时的人生只有46年,可却又不止是46年。

身为人民的功臣,民族的脊梁,他的生命是一篇不朽的著作,深刻地烙印在所有国人的心中,永永远远,未有相忘。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却因推广交际舞,不得不离开延安 - 天天要闻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却因推广交际舞,不得不离开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废弃教堂里留声机流淌出《蓝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随乐起舞。舞池中央,一位涂着口红、烫卷发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轻挽领袖的手臂旋转,裙摆划过尘土飞扬的地面,仿佛硝烟中绽放的玫瑰。这一幕,让窑洞外几名裹绑腿的女红军攥紧了
管仲:通过经济手段消灭一个国家的鼻祖 - 天天要闻

管仲:通过经济手段消灭一个国家的鼻祖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应该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物质生活满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简单说,这句话阐述了最基本的一个人生道理,所谓的修养、礼仪都是吃饱了饭以后的事。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出自哪里?如果你不清
蔡畅:日本手上的这几张牌,哪一张都不好打 - 天天要闻

蔡畅:日本手上的这几张牌,哪一张都不好打

7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日本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远超此前针对汽车等特定行业的征税范围。面对这一“最后通牒”,日本首相石破茂当天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强硬回应“日本不会轻易妥协”,并誓言继续谈判以捍卫国家利益。此次关税升级直击日本经济命脉——汽车产业占对美出口超30%,丰田已预警2025财年净...
鹈鹕3年6800万提前续约赫伯特-琼斯 合计剩5年合同成重点培养对象 - 天天要闻

鹈鹕3年6800万提前续约赫伯特-琼斯 合计剩5年合同成重点培养对象

北京时间7月11日,根据ESPN名记Shams报道,鹈鹕与前锋赫伯特-琼斯完成提前续约,双方达成一份三年6800万美元的合同,加上他的现有合同,他与鹈鹕还剩5年9700万美元合同,其中2029-30赛季为球员选项。赫伯特-琼斯是2021年的二轮秀球员,他过去4个赛季均是效力鹈鹕。在上赛季赫伯特-琼斯因伤仅出战20分钟,场均32.4分钟能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