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孔天骄)5月23日,“这家饺子馆有12名孤独症员工”的新闻引起关注与讨论。“开这家饺子店是为了给孤独症青年提供就业和融入社会的机会,提高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和理解,让孤独症人士也可以创造价值又彼此温暖回馈社会。”5月23日,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理事长、门店发起人张秀丽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5月5日,“星点心愿”店铺内的“星朋友”们。受访者供图
这家店叫作 “星点心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一条巷子,是福建首家支持孤独症青年就业的手作饺子茶咖空间,店里的孤独症员工被亲切地称为“星朋友”。目前这家饺子店有12位孤独症青年,他们在店里的岗位主要是包饺子、落座区迎宾、洗碗和整理等工作。
5月5日,工作状态下的“星朋友”。受访者供图
“我们会结合他们的个人能力,我们把动手能力好,但语言输出能力弱的‘星朋友’安排在生包区,负责包饺子。就餐区就安排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好的,让他们跟客人交流。”张秀丽介绍,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幼儿期发病,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以及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
5月5日,“星朋友”们在店铺内进行一些演绎展示。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张秀丽和伙伴们一直在探索解决孤独症青年的就业问题,咖啡、烘焙等项目都了解过,为什么是饺子?张秀丽告诉记者,“饺子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有足够的市场接受度,手工水饺需要不停地包,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减少了他们放空的时间,更适合孤独症青年这类没有餐饮经验的人。”
为了让孤独症青年适应工作环境,张秀丽和同事们对店面设计进行了精心规划,特别设立了能量加油站,当他们出现情绪问题时,可以抱一抱毛绒熊,也可以到零食柜拿点零食,还可以通过听歌、聊天、深呼吸等活动缓解情绪问题。
5月5日,“星朋友”们在店与客人一起唱歌互动。受访者供图
张秀丽和团队伙伴看重每一位孤独症青年的成长。 “店里的小皓,语言表达和指令遵守能力较弱,最初包饺子的分量总是不标准,但经过不断练习,他现在已经能够掌握标准;而热爱唱歌的小森,则和店里约定工作期间只唱两首歌,以此训练他的自我控制。”
5月5日,“星朋友”在制作水饺。受访者供图
张秀丽希望,“星点心愿”不仅仅是一个用餐的场所,更是一个让顾客能够近距离了解孤独症群体和尊重生命差异并倡导融爱的平台,感受星朋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她强调,饺子馆是这些“星朋友”就业旅程的起点,而非终点,他们在这里经过孵化赋能,为未来的更多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