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夏,正是吃杨梅的好季节,一颗颗红得发紫的杨梅挂满枝头。吃下一颗,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总让人欲罢不能。杨梅又被称人们为“果中玛瑙”,不仅是我们的心头好,甚至漂洋过海卖到迪拜,单颗价格高达60元!那么,哪个地方的杨梅最好吃?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分享新鲜出炉的杨梅产地前十排行榜,看看你家乡有上榜吗?哪里的杨梅能让你“一口入魂”?
第十名:宜兴杨梅
宜兴杨梅产自江苏南部的宜兴市,当地杨梅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宜兴县志》记载,早在400多年前,山区农户就开始在山坡零星栽种杨梅,现在全市种植面积超2万亩,主产区集中在太华、张渚等山地乡镇。每年6月中下旬,宜兴杨梅进入盛果期,比浙江早熟品种晚10天左右,部分果园还保留着树龄超百年的“杨梅古树”,所结果实风味更浓郁。
宜兴杨梅以“荸荠种”为主的品种。荸荠种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如荸荠外皮,单果重约12克,吃起来甜多酸少,果肉细腻无渣,核小如豆,一口咬下汁水饱满,甜润中带着清爽的果酸尾韵。这里还保留着古法吃法:杨梅用淡盐水泡半小时,说是能逼出果虫,其实更多是为了增加风味。吃完杨梅再把核埋进紫砂壶花盆,来年说不定能长出小树苗。
第九名:始兴杨梅
始兴杨梅产自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主产区分布在罗坝、隘子、司前等乡镇。始兴杨梅种植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最开始为农户零星栽种,2000年后规模化发展,现在全县种植面积超3万亩。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集中上市,比浙江、福建产区早15-20天。
始兴杨梅以“荸荠种”“东魁”为主,搭配少量本地优选品种“始兴黑珍珠”。荸荠种果实圆整,成熟时紫黑色,单果重约10-13克,可吃起来甜酸比约8:2,果肉细腻柔软,核小如米粒,咬开后汁水饱满,甜润中带一丝清爽尾韵。东魁果形更大,单果重20-25克,果皮深红近黑,肉柱稍粗,酸甜比例约7:3,果肉厚实质地偏脆,咀嚼时能感受到明显的果肉纤维感。“始兴黑珍珠”是本地选育品种,果色乌亮,单果重15克左右,甜度更高,口感浓甜微酸,带有独特的蜜香。
第八名:青田杨梅
青田杨梅产自浙江丽水青田县,主产区集中在仁庄、方山、山口镇等山地乡镇。青田杨梅种植历史超过130年,据《青田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当地农户已在山坡零星栽种杨梅,最初以本地小果品种为主。20世纪90年代起,当地引进“荸荠种”“东魁”等优良品种并规模化种植。每年6月,顺丰在村里设临时机场,杨梅坐着专机48小时到巴黎,侨胞们说:“吃一颗就像回了趟老家。”
“荸荠种”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如荸荠皮,单果重10-13克,甜酸比约7:3,果肉细腻无渣,核小如豆,咬开后汁水瞬间溢出,甜润中带着清爽尾韵。“东魁”果实更大,单果重20-25克,果皮深红至紫黑,肉柱饱满坚挺,酸甜比约6:4,果肉厚实质地稍硬,咀嚼时能感受到明显的果肉纤维感,酸甜层次更丰富。新鲜采摘的杨梅,“荸荠种”入口软嫩甜润,适合喜欢清甜口感的人。“东魁”则酸甜分明,适合偏好有嚼劲的食客。无论是直接鲜食,还是制作杨梅干,泡制杨梅酒,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第七名:丁岙杨梅
温州丁岙杨梅产自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地处大罗山北麓,这里种植的丁岙杨梅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浙江省四大杨梅良种之一。因果实紫黑发亮、果柄细长翠绿、基部有红色果蒂,被誉为“红盘绿蒂”,跟其他杨梅有显著区别。丁岙杨梅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弘治年间,《温州府志》记载当地“杨梅,泰顺尤盛”,而茶山丁岙杨梅在清代已以“味尤胜”闻名,至今仍保留着树龄超150年的古杨梅树。
岙杨梅果实甜度明显,甜酸比约7:3,果肉柔嫩而脆,核小汁多,咬开后酸甜果汁瞬间溢出,清爽中带着自然果香。新鲜采摘的丁岙杨梅不仅适合鲜食,还可加工成杨梅酒、杨梅酱等产品,温州人把它做成杨梅炒粉干、杨梅炖排骨,连《舌尖上的中国》都来拍过。可惜产量只有5000吨,想吃新鲜货得掐着表抢预售。
第六名:浮宫杨梅
浮宫杨梅产自福建漳州龙海区浮宫镇,主产区分布在浮宫、港尾等乡镇,因“早熟、个大、酸甜适口”成为福建杨梅代表,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浮宫杨梅种植历史超千年,据《龙海县志》记载,宋代当地已“广栽杨梅,夏至前后熟”,明清时期成为朝廷贡品。
浮宫杨梅主要品种为“东魁”“荸荠种”及本地优选“安海变”。东魁果实圆球形,单果重20-25克,成熟时紫红至紫黑色,酸甜比约6:4,果肉厚实质地脆嫩,咬开后汁水饱满,酸感明亮不涩。荸荠种果实较小,单果重10-13克,紫黑色果皮薄如纸,甜多酸少,果肉细腻入口即化,核小如米粒。“安海变”是本地特有品种,果形略扁,甜度更高,带有独特蜜香。当地人吃杨梅讲究“冰镇配酱油”,说是能激发出更深层的甜味,外地人直呼“黑暗料理”,尝过之后却纷纷真香。
第五名:慈溪杨梅
慈溪杨梅产自浙江宁波慈溪市,主产区集中在匡堰、横河等镇,这里背山面海,昼夜温差大,所产杨梅糖分积累更充分,是“中国杨梅之乡”核心区域。慈溪杨梅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宋代《宝庆四明志》已有“慈溪杨梅甲天下”的记载,明清时期成为宫廷贡品,至今仍保留着树龄超300年的古杨梅树。
主要品种为“荸荠种”和“早大种”。“荸荠种”占比超80%,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如荸荠皮,单果重10-13克,甜酸比约8:2,果肉细腻柔软,核小如豆,咬开后汁水瞬间溢出,甜润中带一丝清爽尾韵。“早大种”果实稍大,单果重13-15克,果皮深红,成熟时间比荸荠种早5-7天,口感更偏纯甜,果肉脆嫩无渣。新鲜采摘的慈溪杨梅,“荸荠种”入口即化,适合直接鲜食。“早大种”则适合制作杨梅干或泡制果酒。每年6月,沪杭高速上全是运杨梅的冷链车,老上海人认准慈溪杨梅做糖水罐头,说这是“夏天的第一口甜”。慈溪杨梅还出口至意大利、法国等地,单颗25克以上的精品果在欧洲市场售价达10元/颗。
第四名:石屏杨梅
石屏杨梅产自云南红河州石屏县,主产区分布在异龙镇、宝秀镇等山间盆地周边,独特的“一山分四季”立体气候,让石屏成为全国杨梅成熟最早的核心产区之一。石屏杨梅种植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以零星引种浙江荸荠种为主,2000年后通过“东魁”“荸荠种”改良品种规模化推广。当地人说秘诀在“三不”:不打膨大剂、不催熟、不用除草剂,全靠高原阳光自然养甜。
主栽品种东魁占60%、荸荠种占35%,另有少量本地优选品种“石屏早梅”。东魁果实圆球形,单果重20-25克,成熟时紫红至紫黑色,可酸甜比约6:4,果肉厚实质地脆嫩,咬开后汁水饱满,酸感清爽不涩。荸荠种果实较小,单果重10-13克,紫黑色果皮薄如纸,甜多酸少,果肉细腻入口即化,核小如米粒。新鲜采摘的石屏杨梅,东魁酸甜平衡适合鲜食,荸荠种则甜润如蜜适合制酱。
第三名:靖州杨梅
靖州杨梅产自湖南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作为“中国杨梅之乡”,靖州杨梅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清代《靖州直隶州志》记载“杨梅,州中佳果也,端午前后熟,色红紫,味甘酸”,至今仍保留着树龄超200年的古杨梅树群,200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靖州杨梅以本地优选品种“靖州东魁”为主,另有少量“乌梅”“光叶杨梅”。“靖州东魁”果实圆球形,单果重18-25克,最大可达30克,成熟时紫红至紫黑色,甜酸比约7:3,果肉厚实质地柔软,核小如豌豆,咬开后汁水饱满,甜润中带清爽酸感,果香浓郁。独特之处在于果实含酸量仅0.8%-1.2%,低于普通东魁品种,口感更偏清甜。当地人说吃靖州杨梅要“三抿”:一抿果肉,二抿汁水,三抿核缝里的甜味。现在10万亩杨梅林年产6万吨,还开发出杨梅酒、杨梅干,连果核都被做成文创饰品,真正把一颗杨梅吃干榨净。
第二名:余姚杨梅
余姚杨梅产自浙江宁波余姚市,作为“中国杨梅之乡”,余姚杨梅种植历史超千年,宋代《宝庆四明志》记载“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而余姚又为会稽冠”,苏东坡曾写下“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盛赞其味,至今仍保留着树龄超500年的古杨梅树。
余姚杨梅以“荸荠种”为核心品种,另有少量早熟品种“早大种”和晚熟品种“西山夏至红”。“荸荠种”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如荸荠皮,单果重10-13克,甜酸比约8:2,果肉细腻柔软,核小如米粒,咬开后汁水瞬间溢出,甜润中几乎尝不出酸感,入口即化。“早大种”果实稍大,单果重13-15克,果皮深红,5月25日前后即可上市,比露天杨梅早1个月,甜度达14%,果肉脆嫩无渣。“西山夏至红”6月20日成熟,果色紫红,甜酸平衡,适合加工果干。
想品尝最地道的余姚杨梅,建议选择紫黑色、果刺圆钝的“荸荠种”,直接鲜食能感受其蜜甜多汁的本味,也可尝试当地传统吃法“杨梅浸白酒”,鲜果洗净晾干后浸入高度白酒,密封半月后饮用,酒香中带着杨梅的清甜,是夏日消暑佳品。
第一名:仙居杨梅
仙居杨梅产自浙江台州仙居县,这里种植杨梅历史超1300年,唐代《仙居县志》已有“杨梅,邑中特产,其味冠绝他处”的记载,现存千年以上古杨梅树13000余株,其中一株“杨梅王”树龄达1500年,至今仍年产鲜果200公斤。
仙居杨梅以“东魁”“荸荠种”为主栽品种,其中“东魁”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东魁果实圆球形,单果重25-35克,最大可达54克,成熟时紫红至紫黑色,甜酸比约6:4,果肉厚实质地柔软,咬开后汁水饱满,甜润中带清爽酸感,果核小如豌豆,可食率达95%以上。荸荠种果实较小,单果重10-13克,紫黑色果皮薄如纸,几乎纯甜无酸,果肉细腻入口即化,适合偏好清甜口感的人群。
新鲜采摘的仙居杨梅,东魁咬开后酸甜层次分明,适合鲜食或泡制果酒;荸荠种则甜润如蜜,可直接制成果酱。想体验最地道的仙居杨梅,建议6月中下旬前往官路、横溪等主产区,亲手采摘紫黑发亮的东魁鲜果,感受“中国第一杨梅”的酸甜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