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家做饭成为了奢侈的享受,而外出就餐或者点外卖成了越来越多的打工人的首选。但现在一些商贩为了利益最大化,在食品中掺假已经司空见惯了。作为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一辈子,开过快餐店、烧烤店、饭店的马师傅,来告诉你在外就餐或者点外卖,要注意哪些餐饮业的小秘密。
优美的就餐环境背后可能藏着看不到秘密
食材的秘密
1、牛蛙。现在的美蛙店越来越多,干锅牛蛙的口感也很不错,但是能不吃就不要吃。因为为了满足牛蛙的大量需求,牛蛙养殖场全靠抗生素提高产量,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养出来的都是毒蛙!过量摄入抗生素,会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长期应用抗生素可抑制或杀灭敏感细菌,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可以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治疗非常困难,病死率高。
2、鸡柳。路边小吃摊上的鸡柳闻起来很香,吃起来也很香,但是鸡肉含量太少了。最常见的一些鸡柳通常是采用鸡身上质量较差的一些肉,混合淀粉和食用胶、保水剂、色素等等组成,虽然吃起来鲜香滑嫩,实际上含肉量非常低。为了延长这些合成鸡柳的保质期,在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分量超标的防腐剂。大家在买鸡柳的时候要注意,纯正的鸡柳口感鲜嫩,而且吃起来有明显的鸡肉纤维。
雪花鸡柳
3、蟹柳棒。这是一种在火锅店、麻辣烫等很常见的海鲜制品。但是市面上常见的蟹肉棒基本上都是人工合成的,几乎不含蟹肉,就算里面含有一些肉,也是用的一些碎鱼肉,再加一些调味剂和添加剂就做成了味道和蟹肉很相似。这种合成的食物基本上和垃圾食品无异,所以各位小伙伴们千万不要吃。
4、鱿鱼、牛肚、牛百叶。几乎市面上所有的鱿鱼、牛肚牛百叶都用火碱泡过,“火碱泡鱿鱼,一斤变三斤”,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鱿鱼、牛肚、牛百叶用火碱泡发以后,会变得又白又嫩,口感还特别好。但是火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一旦误服便可能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包括口腔黏膜、食道黏膜以及胃黏膜,可能受到火碱的腐蚀性损伤,而出现疼痛、出血或发生感染等伤害。
5、撒尿牛丸。天冷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火锅,各种各样的丸子这时候就很畅销。但是市面上99%的撒尿牛丸根本不是牛肉做的,全是淀粉、食品胶、色素、保水剂。其他各种丸子也是一样,里面的添加剂太多,用的肉都是一些品质很差的肉,加上各种香精,才会闻起来很香。
撒尿牛丸
6、牛羊肉卷。作为火锅的绝配,很多朋友在家或在外就餐吃火锅,都会点牛羊肉卷。但是便宜的牛羊肉卷根本不是牛羊肉,而是用的鸡肉、鸭肉加上食用胶合成的。虽然食用起来对身体没有什么大的损害,但是花了牛羊肉的价钱,吃的却是鸡鸭肉,想想就很生气。
火锅绝配——牛羊肉卷
7、无骨鸡爪绝对是妥妥的科技与狠货。鸡爪用三聚磷酸钠泡发后会变得又肥又大又Q弹,然后用乙基麦芽酚增香去异味,再用脱氢乙酸钠让它久放不坏,再用柠檬泡椒香精增加酸味和辣味味,再加柠檬香精增加柠檬味。过量摄入三聚磷酸钠,会对肠胃黏膜产生刺激,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肠胃不适的症状;同时会对肝和肾带来很大的负担,长期如此肝、肾功能会出现损伤。
8、青椒肉丝。青椒肉丝在饭店里特别受欢迎,尤其是一些小饭店,价格便宜,有菜有肉,很下饭。但是很多小饭店的青椒炒肉丝,用的不是猪肉,不是鸡肉,用的是合成鸡肉丝。合成鸡肉丝主要是淀粉、大豆蛋白、卡拉胶和防水剂组成。
9、巴沙鱼。巴沙鱼千万别给孩子吃,很多巴沙鱼会用三聚磷酸钠保水剂,让肉更加白嫩,但是一旦吃多了后,就会磷超标,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甚至神经网络延缓发育。
10、肉馅。很多包子店、食堂包包子用的肉馅,都是猪肉的下脚料,非常便宜,几块钱一斤。肉贩在摊位绞好以后直接送到后厨,肉都是没有清洗过的。
有时候吃的肉包子口感不正常
配料的秘密
1、街边闻起来异常香的熟食,千万不要买。因为里面很可能是放了一级麦芽鸡粉,经常吃对器官和骨骼造成伤害。
2、几乎所有的干货如红枣干桂圆大料都是用硫磺熏过的,不熏容易发霉颜色还不好看。
3、卖的很好的榴莲千层,可能里面没有榴莲,而是榴莲沙拉酱。
4、超市很多面包为什么保质期有几个月?因为放了大量的防腐剂、乳化剂。
5、奶茶里面的奶其实是栀子木,茶大多数是茶精茶酚,糖是果葡糖浆和甜味剂。
6、很多饭店用的都是转基因油。
7、瓶装的绿茶红茶基本都是各种添加剂的混合料,没有一点点茶叶。
8、川菜火锅店的油基本都会回收再利用。
用餐的秘密
1、如果你下饭店吃的菜不合胃口,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厨师回锅,他们很有可能用口水给你调味。
2、饭店的餐具必须必须必须用开水烫一烫,如果你看到有些餐具的清洗过程,可能你就不会再用这种餐具吃饭了。
3、酒吧的冰块,其实一点都不高大上,都是自来水放进制冰机制作出来的。
结语
对于辛辛苦苦的打工人而言,每天在家就餐不现实。外出就餐时首选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环境整洁、网络评价较好的餐饮饭店,优选实施“明厨亮灶”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为“绿色笑脸”标识的餐饮服务单位。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尽量避坑,做到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