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锅巴、搪瓷碗小面!曾经的香饵胡同,究竟有多好吃?

2022年07月04日18:09:22 美食 1180

鱿鱼锅巴、搪瓷碗小面!曾经的香饵胡同,究竟有多好吃? - 天天要闻

鱿鱼锅巴、搪瓷碗小面!曾经的香饵胡同,究竟有多好吃? - 天天要闻

原标题丨香饵胡同的搪瓷碗小面

北京有句俏皮话,老太太摔尿盆——臭瓷(词)乱飞。30多年以前,家家户户过日子肯定离不开搪瓷盆、搪瓷缸子、搪瓷尿盆之类的家伙什,就连幼儿园食堂大师傅精工细作的菠菜粉丝汆丸子也只有装在白底绿花的搪瓷小碗里,再拿红、绿两色的搪瓷勺㧟着吃才算对味。

二零零几年那会儿,一位打小用搪瓷碗吃饭的北京80后去重庆溜达了一圈,坐在马路牙子上吃了碗当地刚开始流行的小面,觉得挺地道,回北京以后就在香饵胡同开了家叫“唐瓷”的小馆,专卖盛在搪瓷碗里的重庆小面

搪瓷碗配小面,就是香!

重庆小面,说白了就是把四川担担面跟苏州的头汤面重新优化组合了组合。抗战以前,重庆早点的标配就是大米饭。这种卖大米饭的早点铺,当地叫“粑粑馆”。

老重庆人去粑粑馆吃早点,一般都是就着豆浆、油条吃大米蒸饭、糯米饭团,没什么人喜欢吃面条。抗战以后,东南沿海的老百姓顺着长江往四川搬家,这才把早起吃面条的风俗带到重庆,发明了重庆小面。

鱿鱼锅巴、搪瓷碗小面!曾经的香饵胡同,究竟有多好吃? - 天天要闻

重庆小面

标准的小面不带浇头,全靠作料提味。油辣子、酱油、葱花、榨菜末、花椒面这些东西搁在碗里搅和匀了,拿滚开的猪骨汤一砸,趁热再把煮到八九成熟的面条和绿菜叶往碗里一下,麻辣鲜香、面条筋道、菜叶脆嫩。

清早起来,坐着小板凳,守着大马路,提哩秃噜一口面条下肚,从嗓子眼到胃里能辣出一条缝来,浑身上下的汗毛孔猛地一张,连打嗝都带着香味。

标准小面的基础上,讲究的吃主进了面馆还可以提点额外要求。比如说“重辣”,意思就是多搁两勺辣椒;“加青”,意思是多给几片绿菜叶。有人愿意吃得瓷实点,进了面馆可以吆喝一声:“牛肉面二两,辣子要重!”意思就是告诉大师傅,来一碗二两的标准小面,再加一份炖牛肉当浇头。

重庆小面的浇头,从理论上说,只要您自个乐意,那就什么配料都能往面碗里搁。各种浇头里边,重庆人公认的经典组合是在标准小面的基础上㧟两勺肉丁杂酱——是杂酱,不是炸酱——再来一小把炖得烂烂乎乎,拿舌尖一抿就能化开的嫩豌豆,为的是用豌豆的软烂、清鲜化解小面的咸和辣。这种优化组合的高配版小面叫“豌杂面”。

鱿鱼锅巴、搪瓷碗小面!曾经的香饵胡同,究竟有多好吃? - 天天要闻

如今香饵胡同的网红店

豌杂面是唐瓷小馆的招牌美食,只可惜前两年疏解整治,这家面馆已经从胡同里搬走了,所幸香饵胡同东口新开了一家面馆,卖的还是豌杂面。

路过北新桥,要是看见好多人跟老信托商行门口排队,那不用问,准是吃面的。

“轰炸东京”2.0版

过去30年,北京连着刮了好几波吃川菜的流行风。比如前些年特别火的水煮肉、沸腾鱼,1990年代末满大街都是的麻辣烫,1990年代初下馆子桌桌必点的酸菜鱼,还有1980年代红得发紫的鱿鱼锅巴。

鱿鱼锅巴、搪瓷碗小面!曾经的香饵胡同,究竟有多好吃? - 天天要闻

鱿鱼锅巴丨图源@瓷器的局

那时候的运输、储存条件没现在这么好,离海远的地方轻易吃不着鲜鱿鱼,饭馆做鱿鱼锅巴用的全是水发鱿鱼。水发鱿鱼切成骨牌块,单面打上横竖切花刀,切成一格、一格的,切的时候还不能把鱿鱼片彻底切透了,特别考验厨师的刀工。打了花刀的鱿鱼片下锅一受热,一打卷,有花刀的那面朝外,一格、一格的当时可就支棱起来了。

这时候,锅里再俏点香菇、玉兰片、黄瓜片,然后浓浓的一勺高汤倒进去,勾芡,放盐,撒味精,搁番茄酱。最后熬出来的是一碗黏黏糊糊、花花绿绿,酸甜口的卤汁。弄得了卤汁,麻利的就得炸锅巴。锅巴在油锅里边炸得焦黄酥脆,捞出来装盘,跟卤汁一起上桌。吃这个菜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能凉了,凉了就没意思了。

服务员把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锅巴端上桌,当着吃主的面,端起卤汁猛地往上一浇,那真是“刺啦”一声满座皆惊。凭良心说,鱿鱼锅巴这道菜吃到嘴里,实际也就那么回事。

真正有意思的,就是上桌浇汁,“刺啦”一声的这个热闹劲。

鱿鱼锅巴、搪瓷碗小面!曾经的香饵胡同,究竟有多好吃? - 天天要闻

“浇汁”是鱿鱼锅巴的灵魂丨图源@瓷器的局

鱿鱼锅巴到底算淮扬菜还是川菜,眼下也是一本糊涂账。

民间传说,300多年以前,乾隆皇上下江南,溜溜达达走到无锡那边,肚子饿了,看见大道边上有个小饭馆,就想垫补两口,打打尖、歇歇脚然后接茬再往前走。偏赶上小饭馆马上就要关门,厨房里盆干碗净,除了几块糊饭嘎巴,半盘炒虾仁,一碗烩鸡丝,别的什么吃的也没有。要是换成一般人,伙计没准直接就说:“爷,对不住,我们关门啦,要不您活动活动,再往前走走?”

乾隆皇上不是一般人,穿得阔,骨子里又透着那么一股厉害劲,气场特别强。伙计的眼睛毒,看出这位爷不是凡人,不敢得罪。挤对得实在没辙,灵机一动,让后厨大师傅把锅巴下油锅使劲炸了炸,炸得又酥又脆,再拿剩下的虾仁和鸡丝配上高汤弄了个卤汁。两样东西端上桌,卤汁往锅巴里一浇,“刺啦”一响。乾隆皇上看得高兴,吃得痛快,跷着二郎腿,吧唧着嘴,随口问了一句:“这道菜叫什么名字?”伙计又是灵机一动,告诉乾隆说这道菜叫“平地一声雷”。“一声雷”形容的就是卤汁往锅巴上一浇,“刺啦”的那一下。

俗话说,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蜜不甜。乾隆那天是真饿了,吃什么都香,觉得“平地一声雷”就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菜,所以又给它起了个外号叫“天下第一菜”。抗战爆发以后,东南沿海的老百姓顺着长江内迁,把这道菜带到四川。川菜厨师按当地的口味把“平地一声雷”改良了改良,重新起了个名叫“轰炸东京”。1980年代火遍全国的鱿鱼锅巴,打根上说,其实是“轰炸东京”的2.0版。

要想吃锅巴,香饵一拐弯

按北京人的标准,80年代想吃最地道的鱿鱼锅巴,必须得去安定门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您跟香饵胡同吃完了豌杂面,出了饭馆一直往西走,溜达到胡同西口往北一看,从交道口到安定门是一条繁华热闹的商业街。

40多年以前,北京有名的女大厨常静在这条商业街上开了一家叫“康乐餐厅”的小馆子,俗称“康乐儿”。

常大厨是土生土长的北京旗人,年轻的时候远嫁四川,学了一手地道的南方菜,她做的鱿鱼锅巴有个挺文艺的名字叫“桃花泛”

鱿鱼锅巴、搪瓷碗小面!曾经的香饵胡同,究竟有多好吃? - 天天要闻

1980年代那会儿,谁要能去“康乐儿”暴撮一顿女大厨的桃花泛、汽锅鸡、过桥面,绝对是一件特别露脸、特别拔份的事。

用当时最流行的话说,那就算是盖了帽儿了,最起码能连着跟别人显摆半个多月。

直到今天,哪位要是有机会跟香饵胡同周围遛个弯,住在胡同的老街坊还能告诉您不少康乐餐厅的老故事。

作者丨曹磊

【文章来源:《北京纪事》6月刊】

鱿鱼锅巴、搪瓷碗小面!曾经的香饵胡同,究竟有多好吃? - 天天要闻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这帮非洲人怎么就会想到吃蚊子饼? - 天天要闻

这帮非洲人怎么就会想到吃蚊子饼?

每年梅雨过后,就到了我和蚊子必须死一个的季节。就像昨天晚上房间里跑进一只蚊子,身上咬了几个包痒的不行不说,这嗡嗡声尤其不能忍。 然后开了灯吧又一时半会找不着,我就一宿的都希望这位大姐能赶紧的一次性吸饱然后哪凉快哪呆着去
巫山脆李借力立体交通网络 实现“今天下单、明天见李” - 天天要闻

巫山脆李借力立体交通网络 实现“今天下单、明天见李”

中新网重庆7月5日电 (记者 贾楠)5日,2025巫山脆李开园订货会暨邮运通“脆李专机·空铁联运·全邮营销”启动仪式在重庆市巫山县举行,标志着该县30万亩脆李正式上市开卖。同时,将通过脆李航班、高铁快运和水上航线等形式,确保全国1000多个城市“24小时鲜运直达”,实现“今天下单、明天见李”。 据介绍,巫山脆李种植起源...
谢谢盒马把我演了 - 天天要闻

谢谢盒马把我演了

1最近冰箱,被盒马的冷萃茶占领了。这东西长这样,不仔细看你会以为是海带汤。一打开冰箱门,一排排瓶子堆得像我体检报告里的问题一样满,它们填满了我的冰箱,也塞满了我的生活。为什么我买了这么多?因为盒马冷萃茶是预制茶里面,为数不多愿意演我一下的。
避暑腾冲丨味觉降温术,舌尖上的清凉风暴 - 天天要闻

避暑腾冲丨味觉降温术,舌尖上的清凉风暴

热浪来袭急需一剂“清凉暴击”续命?来腾冲就对了!这里的避暑秘方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藏在酸、辣、鲜、香交织的舌尖风暴中!当撒撇的柠檬酸直冲天灵盖卷粉的爽滑封印燥热凉拌水果的酸甜唤醒味蕾... 腾冲人用美食施展“味觉降温术”一口就能把盛夏的黏腻“榨干清零”!走,跟着本地老饕开启一场舌尖上的清凉暴击之旅!撒...
全国多地变身“桑拿房”?还要“蒸”多久? - 天天要闻

全国多地变身“桑拿房”?还要“蒸”多久?

眼下,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7月1日至7日,全国十余省份一起“蒸桑拿”。高温天数最多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将持续经历“桑拿天”。这种天气和往年相比是否异常?还要持续多久?什么是“桑拿天”?“桑拿天”,是闷热天气的一种形象说法。具体是指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等气象条件...
这么热的天,能吃一碗凉面真的是太舒服了吧。 - 天天要闻

这么热的天,能吃一碗凉面真的是太舒服了吧。

大家好,我是爱吃美食的小w麻辣鸡丝凉面料汁:蒜末,白芝麻,辣椒粉用热油淋香,加三勺生抽,一勺陈醋,一勺蚝油,一勺半辣椒油,半勺糖,半勺盐,半勺味精,半勺麻油,搅拌均匀。鸡蛋酱凉面做法:起锅烧油(油要多一些)打入鸡蛋快速炒散,加入熟酱翻炒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