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姐时常抱怨带孩子太累了,每天起早贪黑的照顾孩子,连点自己的空间都没有。按理说张姐家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张姐应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才对的。
但是没想到的是,张姐说自己有时候都会忘记吃午餐,常常一天两顿饭就解决了。
早上起床的时候,张姐要给一家人做早餐,然后催促孩子吃饭,送孩子上学,回到家后张姐要给孩子洗衣服,收拾孩子弄乱的玩具。到了下午的时候还要去买菜,按孩子的要求买好吃的零食。然后接孩子放学,吃完饭后要辅导孩子功课。孩子去睡了,张姐要给孩子收拾好书包以及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等张姐忙活完的时候已经12点多了。
"
包括小编身边的朋友,也是时常在吐槽,带娃太累了。全身心都精力都扑到孩子身上,为孩子的衣食住行操心,但是通常孩子又对父母的付出不以为意。很多家长标榜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所以不会去计较,但是孩子不懂感恩也确实是教育的缺失。为什么中国式的家长会如此“费力不讨好”呢?
为什么中国式家庭的父母这么累?
01
中国式家庭的父母表现得过于无私
在中国式家庭的父母心里,无私是家长的标配,所以家长们倾向于让孩子无条件的享受自己的关爱。即使孩子有能力完成的事情,父母也会急于代为处理,并且对于这种无私的行为倍加推崇。
02
中国式家庭的父母表现得过于担心
担心孩子的安全,担心孩子的动手能力,父母的过分担心使得家长更加倾向于替孩子解决问题,以此来避免对孩子造成危险的事情发生。家长的过分担心使得父母们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03
中国式家庭的父母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宠溺
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而中国式家庭的父母更加倾向于溺爱的方式。孩子享有家里的特权,好吃的先给孩子吃,孩子可以花钱大手大脚,父母却要节衣缩食。父母要忙于创造物质条件,也要兼顾孩子的日常琐事。
中国式家庭的父母之所以觉得累是因为承担的过多,这种类型的父母更加类似于是孩子的保姆、管家,不懂得做减法的父母,孩子只会更自私,更懒惰。
家长不懂做减法,只会让孩子更懒
01
家长不懂得适当放手 孩子的自理能力受限制
家长们不愿意放手,认为自己可以庇护孩子的风雨,但是家长们也忽视了,孩子的人生终究是要自己去走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培养,最终只会造成父母的辛劳和孩子的能力缺失。
02
家长的期望越高 孩子越抵触
当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为孩子的付出也就越多,孩子内心承受的压力也更大。当这些压力超过孩子的承受范围后,孩子会表现得越发的抵触。孩子的不领情也说明了父母们过多辛劳没了意义。
03
家长过分的责任感 让孩子没有存在感
家长对孩子有教育的责任,但是却没有掌控的权利。父母们过分的强调责任感,让自己被这份责任感所捆绑。而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缺乏存在感、参与感。
其实,聪明的父母并不会让自己觉得累,适当的偷偷懒反而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秀。
学会“4种懒”,让孩子更优秀
01
懒于辅导孩子
当孩子学期初期,父母的辅导有助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但是如果孩子到了可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家长应该适当的懂得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02
懒于唠叨孩子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偏差会非常的重视,经常以唠叨的方式来培养孩子,虽然目的是想要提醒孩子,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消极的环境刺激。懒得唠叨,反而让家长更有说服力。
03
懒得动手
当父母习惯于替孩子代劳后,孩子的自理能力因为缺少锻炼的机会而受到限制。所以家长懒得动手,孩子才更加独立自强。
04
懒于往身上揽责
很多家长在孩子做错事后,选择包庇的态度应对,家长们把责任归结到自己的身上,对于孩子过分的宽容。这样的做法使得孩子很没有担当,过多的依赖父母,遇到问题时常会以逃避的心态来应对。
父母们的累并不一定能够换来孩子的成长,不恰当的付出并非会得到教育的回报。当父母承担的过多时,孩子的能力发展反而有所限制。中国式家庭的父母承担了过多的养育责任,这不仅使得孩子过分的懒惰,也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