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做人的道理,都是反人性的。
比方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的本性是争强好胜,但真正让人强大的,确实“退步、忍让、包容”等。
顶级聪明的人,凡事不对抗,犹如病猫,胜过老虎。

01
清朝的名臣曾国藩,被朝廷委以重任,剿灭太平军。
他训练了强大的湘军,也多次胜过太平军。但他在江西,战事却很不利。
就在湘军节节败退之时,江西巡抚陈启迈等人,却一点都不配合,还公开嘲讽他“未奉明诏,不应称钦差”。
曾国藩忍无可忍,上书弹劾陈启迈,文字里透着怒气,说其是“劣迹较多,恐误大局”。
意外的是,上书之后,江西官员对曾国藩的态度,更加恶劣了。
接着又是父亲病故,给了曾国藩很大的打击。
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曾国藩开始反思,调整态度。主动和地方官员表达善意,形成合力,也最终打败了太平军,立下赫赫功劳。
曾国藩有句名言:“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这应该是他的亲身体会,也给了后来人很多的启示。
不与君子斗名。
君子爱惜自己的名誉,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
你的名气再大,也不要和他比。你还可以把一些虚名,给对方。
不与小人斗利。
小人的世界里,都是利益。他还喜欢算计利益。
你和他在一起,就学会让利好了。自己什么都少得一点,是吃亏,但不会吃大亏。
你抱着一种态度:钱财乃身外之物。这就好了。
特别是一些亲人,很喜欢斤斤计较,你更要舍去利益。反正是一家人,利益给谁保管,都差不多。
不与天地斗巧。
人在天地之间,如蝼蚁一样。
就算你有巨大的本事,遇到洪水、狂风、暴风雨,也毫无办法。
你要对抗天地的变法,肯定是以卵击石。唯一的做法,就是躲避恶劣的天气,顺着自然规律。
综合一下,我们可以明白:但凡别人需要的东西,你都不要和他争;别人需要走的路,你都不要拦着,处于不对抗的状态,就可以改善关系,也得到对方的支持。
不对抗,就是顺从对方,你也顺着对方的脚步去走,达到借力的目的。
不对抗,就是研究事物的自然规律,然后再去按规律做,也是借用自然的力量。
顺风而呼,随人之心,顺水推舟,都是真正用巧劲。

02
西汉有好几个开国功臣,萧何、韩信是大家很熟悉的。
韩信,因胯下之辱而出名。
韩信,还因为回馈缥母的半碗饭,成为了感恩的人物。
但是韩信在辅佐刘邦的时候,却表现得“硬气”。刘邦被困,韩信却写信:“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西汉建立之后,韩信显得嚣张。在刘邦的授意之下,吕后、萧何把韩信斩杀了。
相对来说,萧何的结局就好多了。
他把自家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去,而不是在家享受富贵。
他遇到韩信,非常欣赏,极力举荐。韩信要离开的时候,萧何又亲自骑马去追,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萧何功劳很大的时候,就故意强行买走农田。以至于一部分农民,状告萧何,强买强卖。
刘邦听说萧何强买农田,并没有责怪,只是对他的提防,少了些许。
萧何也常常写歌颂刘邦的文书,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忠诚。
萧何有一个死对头“曹参”。萧何却反常地举荐曹参。
萧何有句名言:“上畏君疑,下惧民望,如履薄冰。”
是的,伴君如伴虎。一个大臣,再厉害,也不要盖过君王的名声,不要有越权的迹象。
对于同僚,真正需要的是“团结一心”,而不是一己私利。
有一句古训: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一个人处于上升的过程中,不要得意洋洋,而是看到还有比自己更厉害的人。也愿意低头向高人学习,为高人服务。
一个人到了最高处,就要想一想和比自己低一点的人,如何相处。低处的 人,是你的底盘。

03
凡事不对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不和自己对抗。
很多人可以对周围的人低头,对社会大局低头,但总是为难自己,导致内耗很严重。
大家熟悉的“杞人忧天”,就是杞国人胡思乱想,把自己折磨到生病。
有这样一句话:“你担心的事情,80%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担心也没有用。不如积极面对,把事情扛起来,处理好。
看过一个哲理故事:一个人挑着瓦罐,去隔壁的镇上贩卖。
半路上,瓦罐掉下来一个,碎了。那人却一步不停,继续走。
大家很奇怪:“你不停下来看看?”
那人说:“已经碎了,看也没有用。不如好好赶路,免得天黑也不会到镇上。”
木已成舟,你还能如何?
不和自己的过去对抗,过好当下;不和自己的情绪对抗,及时止损;不和未来对抗,不必乱想。

04
《人性的弱点》中写道:“有狗拦路的时候,最好给它让道,不要为了争路被它反咬一口;若是被咬了,即使杀了它,你的伤口也不会马上愈合。”
不对抗,就是一开始就想到了结果,因此对恶果,忌惮几分,还有效遏制。
不对抗,就是无为而治,把事情慢慢看,找到最佳的成事方法。
不对抗,就是低头走路,不给人看出攻击性,从而改善关系。
不对抗,就是放过自己,好好过当下的日子。
强大,不是张牙舞爪,而是游刃有余。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