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信“命”,看《寒窑赋》就知道了

2025年07月08日15:00:33 育儿 3602

命里有时终须,命里无时莫强求。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关于“命”的说法,很多人都感慨万千,对“命有定数”是深信不疑。

宋代宰相吕蒙正,写了《寒窑赋》,用大量的典故,解说“命”的样子。

聪明的人,从多角度看命,解说文章,从而找到人生的阳光。

为什么很多人信“命”,看《寒窑赋》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01

人生中,无法解释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为“命”。

《寒窑赋》写道: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

孔子是一个终身读书的人,也在鲁国做官,富有政绩。

他走到哪里,都有人尊敬,还有弟子追随。

但孔子却多次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饿了好几天,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反而是孔子的几个弟子,都混得一官半职。比方说,子贡妥妥的外交官,子游做了武城宰。

还有姜太公,大半生都没有出息,做过屠夫,做过打鱼人。妻子大概是嫌弃他穷,也离开了。

到了七十多岁,姜太公反而走大运,成为了西周的功臣,也得到了封赏。

还有尧帝,自己贤德,但是儿子却吊儿郎当,不能继承家业。

同样的祖宗,为什么就不一样的子孙呢?

没有人可以解释,为什么努力的人,失败了;优哉游哉的人,还成功了。

为什么师傅失败了,徒弟成功了;父亲成功了,子女失败了......但凡各种无法说清楚的,就是“命”。

好了,我们有了“命”的概念,这心中的疑惑就少了,并且也能够为自己境遇,充分解释。

但凡信命的人,常常在消极、积极之中摇摆。

一个人,努力一阵子,又看不到什么效果,也真的累了。这就是命,算了。

比方说,逼着孩子读书,也送孩子去辅导班,艺术培训。花掉了好几十万。孩子却什么也不出成绩。

父母终于想通了,不是孩子有好的文凭,就是最好。在家庭附近打工的孩子,反而能够陪伴多一些,也很欣慰了。

学业,工作,地位,收入,寿命,父母尽孝等,都听之任之,不亏待自己为根本。

一个人,不甘心被命运束缚自己,就反复折腾。总是希望有什么起色。

为什么同龄、同村的人,赚大钱,自己什么都没有?那就鼓起勇气,也学一学他人。

在经历一次小挫折之后,还是打起精神,认为自己折腾不够彻底,不能放弃。

到了一定的年纪,自己折腾了,放弃过,麻痹过,最终结果如何,就是“命该如此”,死而无憾。

为什么很多人信“命”,看《寒窑赋》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02

所谓“命”,一半是世事无常,一半是规律运动。

《寒窑赋》写道: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至三公。

一个街头卖唱的女人,摇身一变就是贵妃,甚至是皇后。北宋的刘娥,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寄居在他乡的读书人,被人奚落了无数次,后来却考上状元,成为了宰相。北宋的吕蒙正,就是这样。

当然,还有一些大人物,各种折腾,却不尽人意。比方说,诸葛亮,可以三分天下,却没有办法一统天下,匡扶汉室。

但文章中,还有很多写命运规律的句子,很容易被人忽视。破烂衣服的人,却面带自信;人在低谷,却依旧坚持走下去,这是改命的征兆。

衣服华丽的人,面带愁容,负能量很多,后来就真的穷困了。

说明白一点,就是——命随心转。

宋代的理学家邵雍也说过:“天道远,人道迩。尽人情,合天理。”

如果一个人积极行动,又符合天道,那么他就会成功改命。

去观察成功的人,就会明白:他们都是“有心人”。

看起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是人家早就准备好了,符合厚积薄发的规律,而外人看到的,只是“爆发的一刻”,认为是命运使然。

就说吕蒙正自己,在小时候,家庭很穷,亲戚都不愿意借钱给其过年。亲戚担心吕蒙正还不起。

吕蒙正接受了所有的冷眼,读书更加努力。在考中状元之后,亲戚都来祝贺。

亲戚们的眼睛里,只有“状元”,认为这是命。没有看到吕蒙正的读书苦。

这恰好给需要改变命运的人,一个启示,那就是在无常的人生中,找规律,让努力有效果。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结婚是人获取偏财的机会;育儿是逼着父母变强;孝顺是最好的善良,善有善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都是命运的规律,别视而不见。

为什么很多人信“命”,看《寒窑赋》就知道了 - 天天要闻

03

《寒窑赋》最后写道:“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人要相信命运,更要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在变数中,有很多定数。

用辩证的思维看人生,什么都会是一个闭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人生如何安排,你应该非常明白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坟的风水与家族兴衰常被赋予神秘联系,民间流传的“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便是典型例子。这句俗语表面指坟墓土壤颜色与财运的关联,实则暗含古人自然观察、五行学说与伦理观念的多重交织。要探究其真实含义,需从民俗学、地理学及历史背景等多维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 天天要闻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曾听闻这样一句话,掷地有声:“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绪,宛如手中可调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缓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张等待绘制的画卷,色彩与构图皆由你决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剧情走向全凭你掌控。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人生犹如一场漫长且充满未知的旅程,每个人都会在这条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难题。有些困境看似能绕开,实则无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这七难,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终将一一面对。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闻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备受关注的天水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事件,有了最新调查进展。据通报,事件起因是园方在部分面点制作过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而据警方介绍,如此荒诞之举,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进一步扩大生源,增加收益”。铅是公共健康领域最受关注的有毒化
45岁老师带71岁失智的母亲上班,却被家长围堵“讨说法”! - 天天要闻

45岁老师带71岁失智的母亲上班,却被家长围堵“讨说法”!

45岁男老师带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母亲上班,还安排母亲在学校干活,谁料,学生家长知道后竟围堵学校“讨说法”。男老师叫孙元金,出生在普通家庭,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照顾他,生活艰难,但是母亲却拉着他说:“儿子,一定要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