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体”书法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伟人诸多的诗歌手稿,诸多的电报手稿,都很好地揭示了书法和写字的区别!
喜欢伟人书法的朋友,一定清楚,毛主席也曾经用最为简练的语言这样描述到“草字是草字,草书是草书,一字之差大不一样,书法里面有规律,有章法”,从毛主席这样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书法的切中点,就是“法”。
那么究竟该如何练好书法呢?毛主席也曾经这样说道“第一要多看帖,第二要多练习,写多了就熟了。”,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于书法严谨的法度,写熟了就掌握了,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并且,毛主席还提到“要反复看,反复记,等到帖的内容能背下来时就更熟了。”,从这样的论述中,我们也感受到伟人用最为浅显的道理来教育我们如何学好书法。
从诸多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伟人的书法,也是在不断的练习中,而形成了一种独到的造型,伟人的很多诗歌手稿,很多电报手稿,都是一个过程,而伟人亲笔抄录古人的诗歌,更是一个练习书法的过程。
诸如下面的这幅作品,就是伟人亲笔抄录古人诗歌的手稿,这首诗歌,或许我们都很熟悉,内容就是秦观的《鹊桥仙》,即“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过,这里的字迹,在书写的格调上,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的,相信,好书的你看到后,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的。
首先,第一个不同,笔者认为,就是在墨色上,我们常见的伟人书法作品,在墨色上,一般情况下,会呈现出这种层次感,而这里的字迹,却不是这样。
这里的书写,在墨色上的表现,始终是一种浓墨重写的状态,并且,你会发现,这种笔墨的效果,对于很多经常欣赏伟人书法的朋友来说,就是一种新鲜的存在。
其次,第二个不同,那就是通篇的不仅上,我们印象中的伟人书法,始终是一种突破的状态,对于没有界格的纸张,更是一种相互穿插,相互顾盼,纵横交错的状态。
即使有界格的纸张,也有着非常突出的突破,不会将字迹局限于界格之中的,而这里的字迹,却是不同的存在,每一个字,都写在了这种界格之中的。
并且,你会发现,这里的字迹,不仅写在了界格之中,而有的字迹,是一种似乎想突破,而又是一种没有突破的状态,不是吗?
对比这样的布局,你会发现,这里的字迹,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
而第三个不同,你会发现,这里的字迹,扛肩效果上,对比效果更加突出,尤其是对于左右结构的字迹,不仅左右两个部分的位置差比较大,而且你会发现,这种左右结构的字迹,其扛肩效果,时而是左上扛肩,时而是右上抗肩。
这样的状态,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 伟人的书法,真正变幻莫测,更是一种经典的存在,也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变化才是书法不变的道理,不是吗?
在此,我们也希望你能够分享你的看法和认识,一同交流,一同学习,提高,也希望你能够分享更多更加优质的内容,为进一步弘扬伟人书法,弘扬红色文化,做出自己的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