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之死是个谎言?你看他在金庸笔下成了谁,黄蓉因他尝尽苦头

2025年07月02日01:00:17 育儿 8433

你心中对《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的印象是怎样的?他们路见不平就会拔刀相助?哪里有奸恶之人,他们的拳头就挥向哪里?

不,《水浒传》其实不是一本歌颂绿林好汉的小说,施耐庵也压根没有美化这帮人,他是直接将好汉们的好与坏都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李逵杀人如麻,周通欺男霸女,难道他们的行为不足以颠覆你对“好汉”二字的认知?

鲁智深之死是个谎言?你看他在金庸笔下成了谁,黄蓉因他尝尽苦头 - 天天要闻

真正算得上是“好人”的,其实并不多,比如那“花和尚”鲁智深就算得上是其中之一,不过《水浒传》原著中赋予鲁智深的结局却十分耐人寻味,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蹊跷。

所以他真的死了么?

一、死得蹊跷的鲁智深

鲁智深算是故事初期最早登场的角色之一,因为“鲁十回”的存在,他也成了读者心中人气最高的好汉,唯有武松、林冲能与之相提并论。

不过相对于武松和林冲而言,鲁智深那仗义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一些,毕竟他帮金老汉父女教训镇关西,在野猪林救林冲,在桃花村帮刘太公教训周通等事迹都可以说是在惩奸除恶。

他在后续的剧情中,无论是二龙山时期,还是上了梁山之后,都有不少精彩的表现,一个为人仗义,且武功高强的人,怎能不让人喜欢,再加上他那豪爽的性格,谁能不想要结交这么一位兄弟呢?

鲁智深之死是个谎言?你看他在金庸笔下成了谁,黄蓉因他尝尽苦头 - 天天要闻

(鲁智深之死剧照)

施耐庵也确实是将他作为主角一般来塑造的,毕竟后来擒下方腊的人就是他。

这里要解释一番,原著中可不存在“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桥段,真正擒下方腊的人正是鲁智深。

可以说鲁智深这角色身上的“主角光环”是十分耀眼了,可谁又能想到,在一切看似尘埃落定,梁山群雄要归朝接受封赏之时,鲁智深却死了。

只是他的死属实有些不合常理。

书中只提到一句:“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说圆寂就圆寂啊?这未免也太扯了,毕竟鲁智深之前甚至连伤都没怎么受过,怎么说死就死了?

只有一种解释,他是为了不与宋江归朝,才故意以“听潮圆寂”为借口,来金蝉脱壳,不愿再与宋江有任何的瓜葛。

尽管《水浒传》的故事在一百二十回画上了句号,但金庸却用自己的想象力给鲁智深编了另一段传奇人生。

二、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

多数人可能不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是存在不少水浒元素的。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郭啸天被设定为“赛仁贵”郭盛的后人,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郭靖也是梁山好汉的后人,这属于是金庸单方面蹭了《水浒传》的热度。

不过他笔下的水浒元素可不仅仅只是如此,其中被提及最多的要数那“浪子”燕青。

鲁智深之死是个谎言?你看他在金庸笔下成了谁,黄蓉因他尝尽苦头 - 天天要闻

(燕青剧照)

比如郭靖与梁子翁交手时,书中就明确提到了那参仙老怪的招式:“只见参仙老怪梁子翁笑嘻嘻的站起身来,向众人拱了拱手,缓步走到庭中,忽地跃起,左足探出,已落在欧阳克插在雪地的筷子之上,拉开架子,‘怀中抱月’、‘二郎担山’、‘拉弓式’、‘脱靴转身’,把一路巧打连绵的‘燕青拳’使了出来,脚下纵跳如飞,每一步都落在竖直的筷子之上。

还有《飞狐外传》中也提到:“那燕青是宋朝梁山泊上好汉,当年相扑之技,天下无对。

《鹿鼎记》中的李西华也用过燕青拳。

那燕青在梁山之上只排名第三十六,固然排名不完全与实力挂钩,但很明显,他的实力是远不如鲁智深的,燕青尚且能够影响武林数百年,那鲁智深在金庸的武侠世界观里岂不是更厉害了?

你还真别说,至少他的传人就给黄蓉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三、被欺负的蓉儿

鲁智深以“圆寂”为由金蝉脱壳后去了哪儿?《水浒传》中只提到武松在六和寺活到八十岁,那鲁智深自然是离开了六和寺。

鲁智深之死是个谎言?你看他在金庸笔下成了谁,黄蓉因他尝尽苦头 - 天天要闻

(丐帮剧照)

而在金庸笔下,他是成了丐帮之人。

毕竟后来他的武功就成了丐帮长老的拿手绝技。

你且看黄蓉与简长老的这场战斗:“蓉竹棒伸出,一招‘拨狗朝天’,将钢杖杖头挑得甩了上来,笑道:‘不用多礼,只怕我本领不及你。’这钢杖是简长老已使了数十年得心应手的兵刃,给她轻轻一挑,竟尔把持不住,杖头翻起,砸向自己额角,忙振腕收住,更加暗暗吃惊,当下依晚辈规矩让过三招,钢杖一招‘秦王鞭石’,从背后以肩为支,扳击而下,使的是梁山泊好汉鲁智深传下来的‘疯魔杖法’。

这简长老就让黄蓉尝尽苦头,尽管最后是黄蓉获胜,却也是使出了洪七公的打狗棒法才得以压制那长老,若没有拜师洪七公的经历,只怕黄蓉都难免死在简长老手中。

且不知鲁智深是如何加入的丐帮,他在丐帮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鲁智深之死是个谎言?你看他在金庸笔下成了谁,黄蓉因他尝尽苦头 - 天天要闻

(黄蓉、洪七公剧照)

至少洪七公传功郭靖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师父,就是个脾气暴躁之人,说是:“洪七公见他脸上神色似懂非懂,说道:‘这‘降龙十八掌’的道理,深奥得很。当年我恩师教我之时,我还以为出掌越强越好,拼命发力,给恩师重重打了几个耳光。’

若洪七公口中的这位师父就是当年的鲁智深,那一切就说得通了,毕竟鲁智深确实是个急性子。

当然,这只是笔者结合原著剧情做出的推测,且当笑谈罢。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句句精辟) - 天天要闻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句句精辟)

看到这样一段话:时间在变,人也在变。背不动的,要放下;伤不起的,要看淡;想不通的,可以不想;恨不过的,要抚平。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何必用这一颗不平的心看待人和事,作践了自己,辜负了岁月。
原来这就是轻松养娃秘籍,走进孩子内心的365个问题,越聊越优秀 - 天天要闻

原来这就是轻松养娃秘籍,走进孩子内心的365个问题,越聊越优秀

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中午约了朋友在茶楼吃饭。吃饭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孩子看着摆在面前的两双筷子发出了提问。“妈妈,为啥有两双筷子?”“一个是公筷。”“那另一个是母筷?”……孩子天真的发问一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朋友后来偷偷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