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甘肃天水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引发持续关注。据报道,多名住院儿童的检测报告中,血铅值高于200微克/升,部分超过了450微克/升,即重度标准。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更能戳痛父母的心。当家长拿到数据的那一刻,他们的崩溃可以想象。

根据最新消息,该幼儿园多名老师血铅也严重超标,平日她们与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同吃同住。
现下,在尽最大努力治疗孩子和老师的同时,找准并切断“毒源”,是同样重要的事。如果“毒源”未断,师生们受到的健康威胁就不会消失。
此前,关于“毒源”是什么,当地初步判断涉事幼儿园提供的餐食中,三色枣发糕和玉米肠卷存在添加剂超标。但这中间仍然有很多疑问待解。
如果铅中毒是由食物违规使用添加剂引起的,那这两种食物还有没有供给其他幼儿园或机构,都流向了哪些市场?添加剂又从何而来,是在哪个环节被添加进食物的,一共用于了哪些产品?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直接关系铅中毒的来源和危害程度。

据报道,涉事幼儿园实控人名下的其他三家幼儿园目前并未发现儿童血铅超标。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使用了相同的食品配送,如果是相同食品供应商配送,且其他幼儿园血铅正常,那“毒源”可能就另有他处。
如果铅中毒不是由添加剂引起的,那是环境中铅浓度超标?是土壤和水遭到了污染?又有哪些途径可以污染土壤、水和食物等?所有的可能都需要被一一排除,以求得最后的真相。
目前当地被广为诟病的一点,就是不少幼儿在当地和在西安查出的血铅结果并不一致。据报道,甚至出现并没有在当地参加检测的幼儿,其家长也被告知结果正常。这到底是检测技术导致的误差,还是当地存在捂盖子行为,也得有一个说法。

铅中毒事件关系着260多个孩子和老师的生命健康,关系背后260多个家庭的悲欢,如果当地仍然是把事情当作舆情来处理,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未免太过冷血。若确有其事,那造假行为也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辜的孩子、心碎的家长,都需要一份经得起检验的调查结果。把事情彻查清楚,堵上铅中毒发生的源头,才能杜绝下一次悲剧的出现。
(大众新闻记者 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