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兩家國產手機品牌均確認了新品發布會的時間。oppo reno 14系列通過邀請函劇透會在5月15日於珠海發布,上個月跳票的星紀魅族note 16系列終於確定5月13日發布。有意思的是兩家的新品都「那麼巧」長得像友商的產品,機圈模仿秀要再次流行了嗎?
又一款ophone!oppo reno 14系列的喜與憂
首先看看oppo reno 14系列,大致上傳承了上代機型reno 13系列的設計風格,背面相機deco以及直邊設計都挺像蘋果iphone,並且oppo提供給kol的宣傳物料依然不忌諱「ophone」的描述。事實上從reno 13系列到find x8系列、oppo k12s,再到即將推出的reno 14系列,oppo多款機型長得像iphone,還反覆拿蘋果產品加以比較,並默許kol使用ophone或iphone平替之類的話說。在對「本分」二字的理解上,如今的oppo似乎應該要加上一句「蘋果除外」。
從目前所掌握的信息看,oppo reno 14系列標配50w無線充電和50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儘管只是定位一般的三星jn5感測器,但起碼長焦能拍更遠了,實用性得以提升,也迎合了當下眾多年輕人的需求。reno 14配備與上代相同的天璣8350處理器,電池容量提升至6000mah;reno 14 pro升級採用天璣8450處理器,電池容量6100mah。oppo首波預熱強調,reno 14系列集iphone的「真實感」、大疆pocket 3的「畫質」、ccd相機的「氛圍感」於一身,是「live圖神機」。如果oppo reno 14系列不漲價,產品力相比上代是進步不小的,不過vivo與榮耀的2-3k檔新品也會在本月迭代,reno 14系列面臨嚴峻的考驗,顏值擦邊蘋果也是雙刃劍。
ophone的利與弊,oppo走出險棋卻並未解困
上個月oppo find x8s以及find x8 ultra發布會期間,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現場回應了「ophone」,他表示ophone是用戶起的昵稱。設計、體驗和生態,是iphone廣受用戶喜愛的原因,oppo認為ophone是用戶對oppo的肯定。在此我想反問的是,好的設計難道僅此一家?如果用戶都覺得蘋果三星的設計好,國產手機是否不需要設計創新了?走捷徑還省錢呢~耐人尋味的是,oppo去年底還專門申請註冊了「ophone」商標。
說起「ophone」,其實十幾年前曾經掀起過一波小旋風,中國移動基於android「魔改」出oms系統,並聯合多普達、聯想、lg、戴爾多家手機品牌推出搭載oms系統的ophone手機。然而因終端產品定價昂貴、體驗欠佳,加上中國移動定製機的各種植入及限制令人反感,多款ophone口碑拉胯,來勢洶洶的ophone沒過多久便偃旗息鼓。
iphone在中國盛行的初期,oppo和vivo已經吃到過模仿蘋果設計的紅利。曾經大紅大紫的oppo r9系列與r11系列,vivo x7系列及x9系列,很明顯折射出iphone 6和iphone 7系列的身影,「果里果氣」那時候大概就是爆款保底。後來小米8也學起了這招,與iphone x很相似的設計引發更廣泛的議論。當「山寨iphone」漸漸流行,善變的消費者反而開始追求原汁原味的iphone了,畢竟用起來各種順心,拿出來更有底氣。
在這之後的較長一段時間裡,主流國產手機品牌似乎達成了默契:不再刻意模仿iphone。抄襲iphone,始終是不光彩的事,而且還存在商業風險(參考魅族m8遭禁售),對於想把自有品牌做強做大的企業而言,模仿友商的成功產品只能是短期策略,需要慎之又慎。
多年之後,當oppo一再引導「ophone」風向之時,或許是oppo在業績下滑、市場競爭加劇後的主動求變,也不妨視為正在經歷重要轉變的真實寫照。就如oppo品牌logo已在一年多之前由綠色底變黑色底那樣,對oppo各方面的認識,恐怕也需要重新審視了。又比如oppo reno 14,產品型號中出現「4」,還要是「14」,綠廠年代是幾乎不可能的。在oppo由外到內生變的過程中,已經有不少媒體同行及網友表示,曾經本分的「綠廠」有些變味了,如今的「黑廠」從產品到營銷,爭議明顯變多了。此前劉作虎在發布會上「拋轉」的名場面,講真是五十步笑百步,這是否會是黑廠今後不本分的信號?
目前來看,各方對於oppo頻繁掛鉤ophone的評價褒貶不一,「ophone」到底是良藥還是毒藥,尚需更長時間驗證。需要指出的是,一旦消費者加深了oppo即ophone的認知,品牌的調性、成長性恐怕都會面臨不少限制。而由市場份額變化來看,oppo的這招險棋暫未明顯改善其困境。根據counterpoint數據的對比,2024年oppo智能手機銷售份額在中國市場相比2023年大跌10.4%,排名掉出top5;2025年q1,同比下滑2.4%,排名第四,與第六的榮耀份額相差不到1%。隨著近幾個季度華為和小米的穩健成長,加上國內市場vivo長期堅挺(近四年國內市場「四連冠」),oppo躋身市場前三變得越發困難,稍有不慎還會跌出前五。
變味的情懷!魅族note 16系列「致敬」中迷失
接下來再聊聊魅族,星紀魅族note 16系列不僅傳承了之前魅族「超長預熱」刷存在感的套路,還玩起了跳票和碰瓷,引發許多網友反感。魅族note 16系列號稱與華為三摺疊「心有靈犀」,並且是「人人都買得起、用得爽的國民手機」、「平凡大師」。有網友評價魅族幼年抄蘋果,青年抄三星,成年抄華為,硬是把自己抄沒了!從國產蘋果到珠海小三星,星紀魅族這是要押寶武漢小華為了嗎?
說起武漢,順便插播星紀魅族的一則動態,前不久網路上曝光一份內部文檔聲稱,今年4月開始星紀魅族位於珠海的營銷服務中心全員搬遷至深圳。由於對員工的搬遷補償不給力(總計補貼6000元/人),預計會流失不少老員工,將加速星紀魅族的「星紀化」。
事實上,自2022年7月星紀時代正式宣布持有魅族科技79.09%控股權開始,魅族的眾多變化調整已悄然提上日程。名義上魅族創始人黃章還是戰略顧問,但當時已經僅限於「魅族科技產品」的戰略顧問而已,淡出只是時間早晚問題。類似於2024年nba球隊達拉斯獨行俠老闆發生易主,前任老闆庫班對2025年球隊交易當家球星東契奇的決策無能為力。
天眼查數據顯示,如今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已是武漢星紀魅族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的子公司,產品雖然保住了魅族二字,然而許多方面都變得物是人非。「meizu」所承載的情懷與魅友,講真所剩無幾。想想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曾經的情懷故事,誰不比魅族精彩?如今又是怎樣的境地?所以若不遠的將來魅族突然消失,大家也不必感到意外。
回到魅族note 16系列的話題,目前已知會有兩款機型note 16和note 16 pro。對於note 16背面長得像華為mate xt三摺疊,並且明目張胆營銷碰瓷友商,許多網友表示「很low」。另一方面,魅族note 16曝光的配置讓大家啼笑皆非,去年公認「韭菜機」魅藍20的同款處理器紫光展銳t765,性能僅為入門級,玩遊戲、體驗ai可能會挺吃力;至於lcd屏,意味著大黑邊以及顯示素質沒優勢。山寨外觀與平庸的配置,還是小廠出品,奉勸各位三思。縱觀主流品牌的千元機,不僅各方面更靠譜,還有許多選擇,魅族還能拿什麼和別人搶用戶?
好在,魅族手機並非星紀魅族僅剩的底牌,星紀魅族ar智能眼鏡starv view、flymeauto預計未來幾年仍有不錯的想像空間。或許魅族手機選擇躺平,少折騰少虧錢,是活下去、活更久的更好選擇?
科客點評:無論「果里果氣」還是「華里華氣」,模仿秀都不是主流手機廠商走得更遠的長遠之策,「靠抄襲是沒有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