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東西7月4日消息,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過去幾年,蘋果曾考慮推出面向開發者的雲服務,此舉將使其與亞馬遜、微軟、谷歌等雲服務巨頭展開直接較量。
對於長期以消費電子硬體和生態服務為核心的蘋果而言,此舉不僅是業務版圖的一次重要擴張,更是其在科技行業競爭格局中尋求新突破的關鍵一步。
不過隨著相關高管的離職,目前該項目的具體狀態尚不清楚。
01.自研晶元成關鍵籌碼 蘋果雲服務憑此突圍AI賽道
該雲服務項目被蘋果納入了「ACDC計劃」(Apple Chips in Data center,蘋果數據中心晶元)。作為該計劃的第一步,蘋果於去年推出了私密雲計算服務(Private Cloud Compute),利用高端Mac晶元運行新AI系統中無法在設備端處理的複雜請求。
Siri團隊率先試用了基於Mac晶元的伺服器,在文本轉語音功能的準確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均優於採用英特爾晶元的傳統伺服器。此外,蘋果已在內部測試其伺服器晶元在雲端處理Apple Wallet交易的能力,結果表明能夠有效節省內部基礎設施成本。蘋果的相冊和音樂團隊也嘗試使用了這些晶元,並在搜索等領域獲得了性能的提升。

蘋果M4晶元介紹,圖源:蘋果官網
儘管蘋果在AI領域的發展節奏一直相對滯後,但晶元方面的優勢無疑是其一大亮點。
蘋果高管認為,其自研晶元性能高效,能使開發者在使用雲服務時的成本低於主流雲服務廠商,尤其在計算密集型AI應用領域優勢顯著。隨著企業逐漸將AI模型商業化,推理在AI計算中的佔比將不斷提升,而這正是蘋果自研晶元的優勢所在。
長期以來,蘋果在其晶元上開展AI相關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Dragonfruit、webAI等公司已開始利用蘋果晶元開展業務,前者通過將Mac mini連接打造AI設備,獲得了顯著的成本優勢;後者則為企業提供在蘋果硬體上高效運行AI模型的能力。此外,蘋果還構建了開源機器學習框架MLX,並開放基礎模型,方便開發者在其應用中運行AI。
02.蘋果AI策略劍走偏鋒 靠外部雲服務布局AI
在AI領域,蘋果的策略與其他科技公司有所不同。
大型科技公司和AI初創企業每年在英偉達晶元上投入巨資用於大型AI模型訓練,而蘋果則更多地選擇從亞馬遜和谷歌的雲服務中租用晶元,年支出約70億美元,且其中用於AI訓練的比例較小。蘋果認為,使用外部雲服務進行訓練可避免在模型訓練完成後積壓大量英偉達晶元庫存。

蘋果AI,圖源:蘋果官網
「蘋果在其晶元上開展AI工作的時間,比任何一家公司都要長。」Dragonfruit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阿米特・庫馬爾(Amit Kumar)表示,該公司利用蘋果晶元為零售商開發了一款安全攝像頭分析產品。「在英偉達專註於遊戲領域時,蘋果就已經在進行實際的AI計算了。」
03.App Store傭金或遭威脅 蘋果寄望開發者雲服務激活收入新增長
推出開發者雲服務對蘋果的服務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服務業務是蘋果為數不多仍在增長的板塊,但正面臨多重挑戰:新法規和法院判決威脅著App Store的高額傭金,美國司法部也在質疑其與谷歌每年200億美元的默認搜索協議。在此背景下,面向開發者的雲服務被視為服務收入的潛在新引擎。

蘋果App Store,圖源:蘋果官網
與傳統雲服務廠商不同,蘋果計劃由開發者關係團隊負責對接註冊該服務的開發者,而非組建龐大的企業銷售團隊。這與其長期深耕開發者生態的路徑高度契合。儘管如此,對於一家一直堅定致力於消費業務的公司來說,跨界推出開發者雲服務也存在一定挑戰。
04.蘋果雲服務未來走向成謎
儘管在晶元方面存在較大優勢,但該項目的現狀目前尚不明朗。該項目最主要的支持者——雲服務高管邁克爾・阿博特(Michael Abbott)已於2023年離開蘋果。
儘管截至 2024 年上半年,相關討論仍在進行,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還在推進。若該雲服務業務最終落地,預計將由阿德里安・佩里卡(Adrian Perica)負責運營,他近年來已接管了蘋果更多的服務業務。
目前,儘管項目失去了主要推動者,但內部仍有支持者,其未來走向仍有待觀察。
05.結語:蘋果雲服務是彎道超車的契機 還是迷霧中的嘗試?
蘋果考慮推出面向開發者的雲服務,是其依託自研晶元優勢在業務拓展上的一次重要嘗試。但項目主要推動者的離開,從消費業務到開發者雲服務領域的跨界,都使得這一舉措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
如果蘋果能夠順利推進並落地該雲服務業務,不僅可能為其服務收入開闢新的增長極,還可能重塑其在科技行業的競爭格局,特別是在 AI 與雲計算深度融合的當下,或將成為蘋果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契機。
但最終能否成功落地並突圍,仍需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來源:The Information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東西」,作者:杜 志文,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