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7月4日訊(記者 陸鵬鵬)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輛,1小時大定突破28.9萬輛,18小時鎖單超過24萬輛……6月26日晚,小米yu7正式上市,直至今日熱度依然居高不下。
然而,yu7火爆銷售的背後也給小米帶來了甜蜜的煩惱。由於訂單量遠超預期,交付周期最高已延長至50周以後。這一情況引發了大量准車主的不滿。在社交平台上,關於交付延遲的討論持續發酵,數百名消費者甚至自發組織聯名行動,要求退還定金。
小米yu7鎖單前未告知交付周期
數百人簽聯名書要求退定金
來自武漢的張女士告訴藍鯨記者:「我在小米之家(武漢楚河漢街汽車體驗店)買的車,6月26日也就是發布當晚下的訂單,6月27下午1點鎖的單,從大定到鎖單全程沒超過24小時。但訂單界面顯示,預計還需50-53周交付,以此計算至少還需約350天,也就是差不多一年時間。」

在張女士看來如此長的交付周期是她不能接受的。張女士認為,小米汽車存在交付周期不透明的問題,在銷售過程中小米未明確告知交付具體時間,需要鎖單後才能看到,頭批鎖單車主甚至鎖單兩天內都無法看到交付時間。因此小米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此外,還有準車主對藍鯨記者透露:「有銷售在前期溝通時口頭描述年前可以提車等信息,誘導消費者下單。但app顯示實際交付周期超過30周。」
藍鯨記者了解到,由於出現交付周期過長、交付周期未提前告知、銷售話術不規範等問題,上百名准車主簽聯名書要求小米退定金。
聯名書中提到,小米汽車在銷售過程中,未明確告知車輛交付的具體時限及逾期違約責任,導致大量消費者在支付5000元定金後才知曉交車時間,面臨交付周期超過24周(6個月)甚至更久的情況。此種行為實質構成對消費者知情權與選擇權的侵害。

小米yu7准車主的訴求為,開放限時退定通道;完善合約條款,明確交車周期;汽車開售前應公開預計周期和交付量進行周期性限購。
藍鯨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上百人在聯名書上簽字,並且人數還在持續上升。

yu7最久需1年交付?
銷售稱實際交付周期可能提前
6月26日,小米首款suv車型yu7正式上市,共推出三款車型,分別為yu7標準版售價25.35萬元;pro版售價27.99萬元;max版售價32.99萬元。
yu7發布後市場反響強烈,3分鐘大定超20萬輛,1小時大定超28.9萬輛。對於小米yu7上線即爆單的情況,雷軍在直播中稱:「看到(三分鐘)大定數據的第一時間我都愣住了,看了好幾遍才跟現場的人分享。」
然而,熱銷的背後則是超長的交付周期。
藍鯨記者查詢小米app發現,yu7各個版本預計交付時間分別為,yu7標準版:預計58-61周;pro版:預計51-54周;max版:預計39-42周。這也意味著,現在下單最長需要一年多時間才能交付。

但聯名書上的准車主大多為發布會後兩天內鎖的單,部分還是24小時內鎖的單,在他們看來頭批鎖單的客戶不應有如此長的交付周期,他們也無法接受小米在鎖單前不告知交付周期的做法。
張女士告訴藍鯨記者:「近日剛與銷售就交付時間問題進行溝通,即便app顯示50周但銷售還是說年前能夠提車。我對這一說法表示質疑,如果年前不能提車,我該找誰說理去?」
對此,藍鯨記者也諮詢了小米銷售,對方表示,實際交付時間大概率會提前。
面對至少近1年的等待周期,一些鎖單用戶提出退還定金的訴求。
但根據小米汽車規定,在支付定金後,用戶仍需手動鎖單。訂單將按照鎖單時間順序排產。猶豫期(7天)內可修改配置,猶豫期結束後將自動鎖單,定金不退。
車企在鎖單前是否有義務告知交付周期?
已鎖單車主能否要回定金?
律師詳細解答
關於小米yu7交付周期的相關問題,藍鯨記者諮詢了律師。
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王瓊律師表示,消費者反映小米汽車未在鎖單前明確告知交付周期,導致部分訂單等待時間長達50周以上。這種行為可能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選擇權)和第26條(格式條款公平性)。尤其是當消費者因信息不對稱而失去選擇其他品牌的機會時,企業的行為可能被認定為不公平交易。
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對於車輛交付周期這一重要信息,如果企業在消費者支付定金之前未明確告知,則可能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
車企在消費者支付定金前負有主動告知交付周期的義務。若未能履行此義務,可能構成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侵害。小米汽車的現有做法雖符合行業慣例,但仍有優化空間以避免爭議。
關於已鎖單車主能否要回定金的問題,王瓊律師提到,小米汽車規定,定金在7日內支持無理由退款,超過7日後車輛配置將自動鎖定並進入生產階段。這意味著一旦訂單鎖定,消費者原則上無法要求退還定金。
王瓊律師認為,小米汽車的現行做法雖未明顯違法,但存在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風險。特別是在交付周期不透明的情況下,企業應承擔更多責任以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