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宋濤,1983年10月出生,河北港口集團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股份有限公司調度指揮部部長、科研總監、首席技術工匠。十多年來,宋濤以實際行動踐行工匠精神,不斷創新創造,曾榮獲「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選、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十大最美港航人」等稱號。202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臉上洋溢著微笑,眼中透著自信,說話不急不躁,儒雅氣質中透露出幾分幹練,這個人就是宋濤。5月8日,在河北港口集團曹妃甸港辦公大樓里,記者見到了剛剛開完一場技術會議的宋濤,他說這兩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宋濤出生於滄州的一個小漁村,從小就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專業畢業後,他滿懷熱忱來到正在建設中的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機械技術員。2012年,他開始擔任卸船隊隊長,負責卸船作業管理及港機設備的維護保養。
宋濤在碼頭指揮調度
碼頭運營初期,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都沒有經驗,宋濤就帶領大家摸著石頭過河。每當有卸船作業任務時,他都在現場盯到後半夜,特別是遇到技術難題,會組織技術人員集思廣益,做到解決一個難題全員都能掌握方法。經過半年試運營,他帶領數十名「港口新人」保障礦石碼頭實現了「兩年達產、三年三跨越」的目標。
「持續創新需要發揚工匠精神,更需要打造工匠團隊。」宋濤說。2014年,以宋濤為帶頭人的宋濤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
2015年,40萬噸級「宏遠」輪首航曹妃甸港。如何接待這艘「巨無霸」牽動著港口行業的目光。為此,宋濤團隊自主研發出「一種新型橋式卸船機作業方法」,通過精準優化抓鬥軌跡和作業技巧,一舉創下1.31萬噸/小時的世界紀錄,並保持至今。這項技術更於2023年獲得國際發明專利授權,讓中國港口的「效率密碼」登上國際舞台。
受渤海海峽水深實測數據限制,曹妃甸港長時間未能實現40萬噸級船舶滿載靠泊。針對此,公司成立了40萬噸船舶滿載靠泊項目攻關隊伍。作為團隊核心成員之一,宋濤全程參與了項目論證、編審等工作,和團隊成員在無經驗可循、無資料可考的背景下,於2022年9月22日實現了40萬噸級船舶滿載靠泊,成功打通直達外海的渤海灣深水航道,極大釋放了曹妃甸的深水大港潛能。
面對港口智能化轉型的迫切需求,宋濤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自主研發。2021年,他帶領團隊攻關礦石堆場堆取料機自動化系統,僅用半年時間便實現了2人遠程操控6台設備的突破,一次性節省成本1200萬元。
2023年,曹港股份黨委著眼於自主研發礦石碼頭全流程自動化技術,將攻關卸船機自動化技術這一行業「卡脖子」難題交到了宋濤創新工作室,以宋濤為項目負責人成立了專項攻關小組。卸船機因其作業非連續、工況非標準的特點,已成為港口自動化領域的最後一道壁壘,多項關鍵技術尚未完全攻克。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宋濤說。面對抓鬥防搖演算法這一行業技術壁壘,宋濤帶領團隊從基礎物理定律出發,經過無數次建模、演算、數據修正,最終攻克演算法難題,研發出國內首個由企業職工完全自主研發的卸船機自動化系統,直接節約成本約2100萬元。這一成果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職工創新補助。
擁有專利18項,發表論文6篇,這是宋濤的創新成績單。而作為「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他更注重人才培養,目前已累計培養出省級以上先進人物20餘人,將工作室打造成了技術攻關與人才孵化的「雙引擎」。宋濤說:「科技創新並不只是科學家的事情,技術工人只要精益求精、敢為人先,也能在智慧港口建設中綻放光彩。」
(文/圖 河北工人報記者朱潤勝)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