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機器與人腦「對話」:腦機介面發展應用進入「快車道」

2025年04月02日23:30:38 科技 2122

讓機器與人腦「對話」:腦機介面發展應用進入「快車道」 - 天天要聞

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展覽上展出的一款可安裝於安全帽內的腦機介面產品(3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連日來,在北京舉辦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展覽上,來自國內多家科技企業及機構的創新產品吸引了大批參觀者駐足。其中,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腦機系統「北腦一號」頗受關注。

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總監李園正為人們介紹腦機介面產品及功能。展台視頻中,一名因漸凍症導致言語障礙並在硬腦膜外植入「北腦一號」的患者正在電腦前訓練,通過「意念」輸出言語,之後「幫我找醫生」幾個漢字閃現於屏幕上。

據介紹,目前「北腦一號」已在北京三所重點醫院完成三例人體植入手術,至今患者狀態良好。「漸凍症導致言語障礙者在術後通過訓練已能解碼60多個中文常用字詞,正逐步在腦機介面幫助下,重建中文交流能力。」李園說。

腦機介面設備可捕捉和解碼大腦信號,讓大腦與機器「對話」,再控制輔助設備做出動作。這項人機交互的前沿技術正展現出無限可能性,引領從基礎研究到多產業融合的深刻變革。

在腦機介面創新發展與應用論壇上,來自腦科學研究機構、醫院、高校、企業等多領域專家,圍繞腦機介面技術發展及產業應用分享經驗,討論熱切。

「腦機介面作為多學科交叉的前沿技術,已引起全球廣泛關注,相關技術發展與產業應用進入快車道。」中國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說,隨著技術成熟發展,腦機介面發展從萌芽期進入關鍵階段。

讓機器與人腦「對話」:腦機介面發展應用進入「快車道」 - 天天要聞

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的腦機介面創新發展與應用論壇上,專家學者就腦機介面研究展開討論(3月31日攝)。新華社發

近年來,中國出台系列政策,加強腦機介面研發部署及產業布局。記者從論壇上獲悉,目前中國已實現通過腦機介面輔助疾病診斷、實現高風險作業安全監測、促進運動康復以及帕金森、癲癇等腦疾病神經調控治療等場景應用。

中國自主研製的可用於帕金森病等神經功能性疾病治療的腦起搏器、腦電採集康復訓練設備、腦電大模型……此次論壇上,腦機介面產業聯盟發布的《2025腦機介面十大創新成果》展示了中國腦機介面技術產業化能力和巨大應用潛能。

今年1月,北京出台《加快北京市腦機介面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據此方案,到2030年,北京腦機介面產業生態初步形成,技術創新體系逐漸完善,實現腦機介面創新產品在醫療、康養、工業、教育等領域的規模化商用。

此次論壇上,腦機介面聯合創新中心揭牌、腦機介面臨床應用場景平台簽約等活動也密集展開,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台,推動腦機介面研發及應用。

北京一位因脊髓損傷四肢癱瘓10多年的患者,在顱骨植入半侵入式腦機介面一年多後可以自己端起小水杯喝水……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向與會者介紹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這一腦機介面臨床應用案例。

「腦機介面通過記錄和解讀大腦信號,可以實現大腦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趙國光表示,全球有著龐大的腦網路疾病患者群,「未來,腦機介面在失語症、阿爾茨海默病、抑鬱症、漸凍症等疾病方面的應用需求非常大。」

「當前腦機介面技術發展突飛猛進,臨床對腦機介面的需求極為旺盛。」神經外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說,腦機介面為解決治癒難、後遺症多、經濟負擔重的腦重大疾病治療開闢了新路徑,發揮出積極作用。

參會者的熱情與專家學者的熱切討論,讓人們看到腦機介面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及潛能。但不少業界人士指出,當前腦機介面距大規模、實用化、產業化應用還存在一定距離,其在科學原理、技術性、安全性、倫理等諸多方面還面臨許多挑戰和難題。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所長羅敏敏表示,腦機介面目前主要應用的還是醫療場景,未來實現向消費級產品的跨越、擴大應用場景還需攻克難關,「可穿戴、低功耗、高續航的非常小型的腦機介面對未來進入消費市場非常重要。」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工業等離子體醫療應用詳解,探索未來科技新趨勢! - 天天要聞

工業等離子體醫療應用詳解,探索未來科技新趨勢!

工業等離子體醫療理療固態徽波發生器特性與應用介紹。在醫療科技與工業等離子體領域如何實現更高效、更安全、更穩定的能量輸出?傳統微波電源體積笨重、能耗高、控制精度不足,成為制約設備性能的瓶頸。雙頻固態微波電源(2.
宜信財富:人工智慧發展迅猛,降低成本將會有更好前景 - 天天要聞

宜信財富:人工智慧發展迅猛,降低成本將會有更好前景

近幾年,人工智慧AI的發展勢頭正盛,就連英偉達CEO黃仁勛也在此前最新表示,人工智慧(AI)的未來,或許將是「推理」的服務,但要達到如此高端的階段,還需要先把計算成本降下來,因為這一領域燒錢太猛,成本下降可能讓未來AI行業發展會更光明。
AI 不是來當員工,而是來當老闆的| 46 個 AI「金句」 - 天天要聞

AI 不是來當員工,而是來當老闆的| 46 個 AI「金句」

毫無疑問,我們處在一個 AI 的大變革時代。每天都有新的 Agent 發布,新的模型開源。每天都有小 AI 公司正在變成巨頭,而巨頭們也在拿到越來越多的,甚至令人難以置信的錢。或興奮,或恐懼,或擔憂。在所有的大變革時代,我們都難免多想。
電動車賣不好,賓士這款燃油車之後你也買不到了 - 天天要聞

電動車賣不好,賓士這款燃油車之後你也買不到了

賓士甫於 2025 年 3 月 14 日帶來大改款 CLA 車系,首度搭載全新 MMA 模塊化平台,並提供 48V 輕油電動力與純電車型選擇。而隨著大改款 CLA 車系的推出,賓士也確認了未來新世代產品編成及發展方向,其中較大的變動,即在於賓士表示現行 A-C
智能鎖「一拽就開」,莫讓技術升級淪為「黑色幽默」 - 天天要聞

智能鎖「一拽就開」,莫讓技術升級淪為「黑色幽默」

□肖鋮權(西南科技大學)山東濟南的李女士稱,新安裝的玥瑪YM-S6智能門鎖,不用密碼、不用指紋輕輕一拽就能開門。記者調查發現,同款智能鎖的多家用戶都遇到了類似問題。生產廠家承認沖模有瑕疵,可聯繫更換。區域負責人卻推翻廠家客服的說法,稱「開門
國家應急管理部就小米SU7事故發文:目前市售智駕車輛最多只屬於L2級 - 天天要聞

國家應急管理部就小米SU7事故發文:目前市售智駕車輛最多只屬於L2級

快科技4月4日消息,針對小米SU7出現的事故,國家應急管理部公開表示,目前市售智駕車輛最多只屬於L2級,所以大家千萬別過於相信和神話自動駕駛。國家應急管理部就3月29日小米SU7重大事故發文稱,依據我國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標,自動駕駛技術根據自動化程度的不同,被分為L0到L5六個級別。其中,L0級、L1級、L2級都...
iPhone 17 Pro長焦大改 | 余承東卸任華為車BU董事長 - 天天要聞

iPhone 17 Pro長焦大改 | 余承東卸任華為車BU董事長

自從iPhone用上5X潛望長焦後,2X-5X的數碼變焦畫質就一直被用戶詬病,而且因為最近對焦距離遠,所以日常使用起來根本不如之前的3X長焦順手。不過這個現象在iPhone 17 Pro上或許會引來改善,據消息源@majinbu offical近日發文稱,iPhone 17 Pro將搭載革新性攝像頭模組與先進長焦鏡頭,有望重新定義手機攝影標準。首先是焦段..
估值20億的機器人Embodied,破產了 - 天天要聞

估值20億的機器人Embodied,破產了

這是一記刺耳的警鐘。曾風靡一時的美國 AI 陪伴機器人公司Embodied正式關停旗下公司主打的兒童情感機器人 Moxie最近迎來了最後的告別。身後創始人Paolo Pirjanian博士深耕機器人領域多年,曾經對產品的完美性有著如喬布斯和馬斯克一樣的執著。Moxie誕生之際,創始團隊曾將它描述為 「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朋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