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帶來了哪些潮流?數字技術如何促進產業發展?當萬物都可計算時,我們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
計算萬物,湘約未來。9月15日,2023世界計算大會開幕式在湖南長沙召開,來自人工智慧、大數據、計算產業等領域的國內外權威專家、知名企業紛紛雲集長沙,圍繞大計算、新數據、強融合,共謀未來。

人機社會將成為一個核心產業
人工智慧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尤其是去年底ChatGPT的出現,它帶來了真正的AI新潮流,也讓不少人了解到語言大模型的能力所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非凡便利。
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2021年京都獎得主姚期智在大會開幕式上分享了關於人工智慧新潮流的思考,為促進計算產業發展獻策。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這兩大產業在未來真正融合起來,能替我們做非常多的事。」姚期智說,在未來,想要把AI大語言模型的通用智能和一般的通用能力細化到各個行業裡面,就必須要鎖定一個行業。比如醫療行業,提供給它行業中的專業數據,通過訓練形成場景化、定製化、個性化,可以產生一個專有的模型。這將在醫療垂直領域中帶來真正的AI革命。
在姚期智看來,語言大模型的出現給人工智慧帶來了一個真正了不起的新潮流。「我們對人工智慧80年來的理想可能快要成功了。一是重大的科學進步與積累,讓通用人工智慧發展得到新動力;二是它有無限的產業應用前景,在近期能夠影響各個行業。在中長期它實現人機一體,能夠使得將來的人機社會成為一個核心產業。」
共建鵬騰、昇騰生態,促進計算產業可持續發展
當下,華為的回歸引發了熱潮。在當天的開幕式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圍繞計算如何為企業解決問題支招。
「只有把本源問題都解決了,我們才能真正持續地提供算力,這也是我國計算產業應該要最優先去解決的問題。」徐直軍認為,所有跟計算機相關的都可以納入到計算產業,但是最難解決或者說最需要解決的、必須全面去突破的,要回歸到計算機的本源:也就是PC、伺服器(包括AI伺服器)、操作系統、資料庫;構成PC機和伺服器的處理器、內存條等。
我國計算產業長期面臨很多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計算產業的發展路徑是什麼?
徐直軍分享了四個觀點:一是要規模使用,在使用中發現問題,追趕差距。二是包括通用CPU、AI處理器等圍繞計算產業的所有晶元,都應該構築在實際可獲得的晶元製造工藝基礎上,只有這樣才可持續。三是要堅定不移地打造自主的計算生態。有了自己的生態,通過生態的繁榮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最後,算力基礎設施要構築在可持續獲得的計算晶元和生態之上,這樣才不會出現突然性、不可預見的崩潰。
此外,徐直軍建議,湖南的大學要為計算產業可持續發展培養相關人才,特別是處理器、操作系統、資料庫、人工智慧等方面的人才;同時希望湖南制定政策,繁榮活躍開源生態。
夯實自主算力底座
目前,我國算力總規模全球第二,但自主算力卻是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開幕式論壇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周進軍表示,ChatGPT發布後,我國進入「百模大戰」的場景,大家都在談演算法、算據,卻少有人談算力「根」的問題,應用做得再好,沒有底層算力的支撐,缺乏核心競爭力。
核心技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產業體系的競爭。周進軍認為,自主可控的關鍵不只是技術可控,而更重要的是產業可控。只有產業可控,技術可控才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如何做到產業可控?周進軍表示,要強化國家戰略需求牽引,從以「技術驅動」為主,轉向「國家戰略需求牽引+技術驅動」雙輪發展模式。
談到此處,周進軍舉例說,中國電子從支撐保障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場景出發,對計算產業進行體系性的設計,提出構建六層計算產業體系,具體包含基礎層、終端層、支撐層、系統層、平台層,以及貫穿始終的安全層。其中,基礎層聚焦底層關鍵核心技術,終端層聚焦伺服器、工業控制等核心產品,支撐層聚焦構建新型的數字基礎設施,系統層聚焦關鍵行業領域的核心系統,平台層聚焦支撐關鍵場景的平台,安全層聚焦體系的網路安全。整體形成了以平台層為牽引,以系統層為通道,以支撐層為載體,以終端層為抓手,以基礎層為根基,安全層貫穿始終的各層之間的邏輯關係。
同時,周進軍表示,湖南是國家計算產業集群的核心要地,也是中國電子計算的起源地和福地,中國電子將和湖南各界一起,為我國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自主計算產業體系,為湖南打造國家計算產業創新高地貢獻力量。
瀟湘晨報記者王茶茶 攝影記者吳琳紅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