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心都碎了!卡華為晶元發展的並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2022年12月04日22:40:20 科技 1747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諸如軍事、基礎工業、電器方面,甚至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是在高科技領域,依然處於落後的局面。本來人們的感觸還不深,直到華為被卡脖子後,才清楚的感知到差距。

可是任正非卻說:卡華為晶元發展的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當初任正非在C9高校聯盟上就曾說:

目前晶元卡脖子難題不需要你們高校來解決,你們的職責是敢於捅破天,培養出有愛國情懷的創新思維人才。

如此痛心疾首的一句話,又是從何說起呢?

任正非心都碎了!卡華為晶元發展的並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原來在全球前十的晶元設計公司里,有8家的創始人都是中國人。而且排名前100的材料科學家,名次排在前面的也都是中國人,裡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佔比最多。

怪不得任正非會說自家養的雞,卻跑到別人的窩裡下蛋去了。

排在第一名的楊培東是江蘇省蘇州人,國際頂級的納米材料學家,還獲得過麥克阿瑟天才獎。在2016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主攻太陽能電池材料和人工光合學。

任正非心都碎了!卡華為晶元發展的並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還有台灣的黃仁勛蘇姿豐,就不說了,美國跟台灣的關係,大家都知道。

在美國矽谷,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加入,甚至在清北校園畢業生調研中,就有20%的學生有意願畢業後去美國工作和定居,彷彿出國留美才是他們考入國內一流大學最終的歸宿。

當然,有不願意回來的,就有願意回來的。北京的尹志堯在北大碩士畢業後,去美國讀博士,而後在英特爾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學成之後回到國內,成立了中微半導體公司,發誓要做出國產晶元。

他在英特爾公司的時候,就發現公司的骨幹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是華人。這讓他感到很痛心,從而堅定了要做出國產晶元的決心。

任正非心都碎了!卡華為晶元發展的並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那麼多頂級人才為什麼非要去美國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就像很多人學到的技能,在自己老家用不上是一個道理。有些事情發展的晚就是特別吃虧。就像晶元一樣,人家做了那麼久,把成本壓縮的很低。

你剛剛開始,無論成本還是技術沒法比,根本就賣不出去。既然賣不出去,也就沒有公司願意花錢去研究,國內也就沒有這種就業環境,只能去國外。

這不怪那些人,因為單靠少數無私奉獻的頂級科學家,是無法把整個基礎環境建設好的。

而且國家不是沒有努力過,早在上個世紀,就舉國之力搞起了晶元。只是因為「漢芯一號」造假事件,澆滅了全部熱情。

任正非心都碎了!卡華為晶元發展的並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2001年,上海交大晶元與系統研究中心主任陳進宣布研發了「漢芯一號」晶元,性能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一時間舉國沸騰,而陳進也因此騙取了11億元人民幣的研發經費!

後來驚人舉報,所謂的「漢芯一號」其實是陳進托弟弟從美國買來摩托羅拉dsp56800晶元,在實驗室找民工用砂紙輕輕抹掉了摩托羅拉的logo,印上了漢芯的logo而已,靠這些被磨掉logo的晶元,陳進瘋狂斂財上億。

漢芯事件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導致「晶元」成為了政府和資本眼中「燙手的山芋」,一直都不敢碰。

這件事也讓大家意識到,政府或者企業的單一力量,是無法突破的,只有雙向聯合,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所以在華為被制裁後,對科技人才的待遇大幅提高。比如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只要你能力,剛畢業就能拿上百萬的年薪。任正非更是身體力行到各大高校去宣講,為了能吸引更多人才進駐華為。

還有包括華為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打造的鴻蒙生態菁英班」,也是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多的愛國人才。

任正非心都碎了!卡華為晶元發展的並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很多城市也開啟了人才吸引計劃,根據能力不等,給予不同等級的經濟補貼。

從清北學生的流失率上看,是逐年在降低的。而且目前政府、企業、學院之間,已經實現了聯動,共同發力,爭取早日讓國產晶元實現突破。

對戀家的中國人來說,只要國內有合適的發展環境,是不會非要選擇去國外的。當國內的科研環境達到理想狀態後,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科學家歸國效力,學成的也不用再出去。

到那個時候,中國夢才是真正的勢不可擋。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