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貪玩好動,熱愛冒險,故常被家長訓斥,尤其是熱天下河戲水,更是沒少受皮肉之苦。究其緣由,還不是家長擔心我等頑童溺水。
那時候的人較為迷信,年紀越大,迷信思想便越是深厚,總嚇唬我等頑童:水裡有「水猴子」,有「水鬼」,有「水蛇」,有「水龍」,有「夜叉」;還有比圓桌大數倍的老龜,比牛還有力氣的大蛤蟆。
對於這些怪力亂神的邪說,只能是信則有、不信則無,少年人才不管這一套,依舊我行我素,儘管每年都能見到頑童不幸溺水的悲劇,但仍舊擋不住我們那顆「不羈的心」。
絮叨半天,轉入正文。今借清光緒二十九年《河決志》中所寫之奇聞,以供各位看官消遣。
其中寫道,光緒二十二年盛夏時節,河南祥符十三堡,出現水患跡象,鄉民紛紛逃奔大梁。有一書生,名叫宋泰,攜妻子、兒子投奔相國寺,借寺中米水度日。
這期間,宋泰每天跟隨相國寺的僧人一同念經祈福。數日之後,水患竟有減緩跡象。於是,眾僧人皆以為是志誠感動上天,而致水患消退,不禁歡天喜地,紛紛奔走相告。
一日午後,宋泰陪同眾僧人前往禹王台乘涼。談笑正歡之際,突然大地震動,旋即,水浪滔滔,洶湧而至。
清末百姓
只一瞬間,房倒屋塌,樹木折斷,哭嚎之聲,不絕於耳。宋泰與眾僧被困禹王台,眼看著大水即將將眾人吞噬。
宋泰在恐慌之際,忽見有塊門板隨波逐流。情急之下,顧不得管旁人生死,一猛子撲向門板。那許多僧人,頃刻被大水裹挾而去,十有七八,葬身污水當中。
宋泰隨門板漂流,情知照此下去,勢必不妙。於是,在門板靠近一棵大樹之時。用力一縱,抱住樹榦,攀援而上,總算躲過一劫。
卻不想,竟看到妻子抱著孩子在水中掙扎的畫面。奈何無法營救,眼睜睜看著妻兒沒入水下,葬身魚腹。宋泰痛斷肝腸,幾欲昏厥。
清末百姓
正悲痛間,忽聽旁邊樹上,傳來陣陣驚呼之聲。忙擦乾淚眼,舉目觀望,竟看到平生難見之奇觀。
只見:無數只大如鍋蓋的巨黿,隨著污水一起一伏,探頭探腦,目視著樹上的人們,似有嘲諷之嫌。
在巨黿之後,是一隻龐然大物,說牛不像牛,說蛇不像蛇,牛頭、蛇身,遍體鱗甲,頭上生有一對大角,張著大嘴,哞哞叫個不停,震耳欲聾,摧心裂肺。
等這隻龐然大物過去之後,又出現數十個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的東西,通體墨綠,四肢有蹼,尖嘴猴腮,眼睛奇大。能在水面行走,又蹦又跳,嗚哇怪叫,很是興奮的模樣。
待這些猴形之物過去後,突然之間,污水翻騰起來,如同沸水開鍋相似。霎那之間,從水中出現一條巨型長蟲,足有數十丈,頭上長角,遍體生鱗;鼻孔兩側,有兩條白色長須,足有三四尺。此物在水中翻騰、攪動,如同戲水。不久,便向南遊去了。
宋泰與僥倖生還下來的人們,在樹上整整困了五天。這五天內水米未進,所有人全都奄奄一息。正待眾人認為求生無望之際,開封官衙派來的船隻將其救下,給其吃喝,供其活命。
待水退之後,宋泰苦苦找尋妻兒的屍骨,可惜始終沒能找到。再到相國寺時,方知大多數僧侶已經遇難。
清末百姓
宋泰其後在縣衙供職,負責編纂縣誌,以及水患紀要,這段經歷遂被記錄在冊。在留存至今的好幾本清末文獻當中,都有對於這場水患的記載。而對於宋泰所見,是否屬實,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