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旅行者號倆姐妹承載著人類的希望,從地球出發。
旅行者號
2012年旅行者1號飛行超過200公里的路程,成功穿越柯伊伯帶,來到太陽系之外,時日至今,已經飛了45年。
旅行者號飛行軌跡
在此之前,它在距離地球229.8億公里的位置傳回了一張照片,引無數人陷入沉思,相對於宇宙而言,人類究竟有多渺小?
傳回的照片
其實照片非常簡單,就是一張以黑色星空為背景宇宙景觀圖,由於光線太暗,人們甚至無法從中得出有用信息。
但讓人注意的是,在照片右上角的位置,有一個藍白色的小點。
顯然,這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暗淡藍點
相對於整個太陽系而言,我們的地球是如此的渺小,這不禁讓科學家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類對於太陽系、整個宇宙來說,究竟算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要知道,我們地球當中「逃」出來,都花費了幾千年的歲月,正所謂人外里有人、天外有天,我們要從更廣闊的太陽系走出,又要花多久時間呢?
也許時間會給出答案,但是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遙遙無期。
當然,人類的目標不能只放眼於「小小」的太陽系,整個銀河系當中,像太陽系這樣的星係數不勝數,據天文學家觀測,銀河系的恆星約有2000億顆。
也就是說,整個銀河系大約有2000萬個「太陽」。
銀河繫結構與太陽系
它們在各自的區域,滋養著自己的行星,也許就在某處,已經形成了像人類一樣高級的智慧生物。
如果真的存在比人類更加高級的生物,它們也許能夠讓人類看到光明的未來。
至少目前,人類是渺小的,就連走出地球也只是少部分精英。
人類有多渺小
人類的渺小,超乎你的想像,接下來就從我們的生活出發,帶你領略人類的渺小。
在我們生活當中,有人覺得幾十層高的大樓,如同「巨獸」一般,當人們站在它腳下的時候,像是要被吞沒了一樣。
與珠穆朗瑪峰相比,再高的建築物,也相形見絀,而人類站在珠穆朗瑪峰的腳下,連螞蟻都不如。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高度達到了8848米,可它相比地球的直徑來說,就很「小兒科」了。
地球的直徑約為12742km,我們從太空觀察珠穆朗瑪峰,甚至找不出它在何處。
面對地球的直徑,就連人類引以為傲的高鐵(時速300km)也要「馬不停蹄」的跑42個小時。
對地球而言,人類就像是海邊的沙子一般渺小。
人類唯一的家園
當然,這樣的對比僅僅只是開始,此後的對比,地球連計量單位都配不上。
太陽直徑約為1.392×10^ ⁶ km,質量佔據整個太陽系的99%。
太陽系的直徑約為190億千米,旅行者1號花了35年才穿越太陽系。
太陽系大致結構
地球與之相比,就像是人類與地球的對比,此時我們無法用於參考了。
關於太陽系的邊界,天文學一直有爭論。
如果以海王星為邊界,太陽系直徑約為60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1.5億千米)。
如果以最薄弱處的日球層為邊界,大約為100個天文學單位。
如果是以奧爾特雲為邊界,則是有著恐怖的20萬個天文學單位。
從這裡開始,我們就要用光年來計算,1光年相當於光走一年的距離,光速每秒是30萬千米,一年就是9460730472580千米。
奧爾特雲的最大直徑約為2光年,旅行者1號飛到奧爾特雲的邊界,至少需要30萬年。
奧爾特雲
從此刻開始,地球作為計量單位也完全失去了意義。
太陽系的位置在銀河系的旋臂處,而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拍攝下整個銀河系的照片,人們很難從億萬星系當中,找到太陽系的存在。
從此刻開始,太陽以及太陽系作為計量單位,也已經失去了意義。
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直徑大約22萬光年,距離地球245萬光年,然而它在整個宇宙當中,卻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處星系群。
未來仙女座與銀河系很有可能相撞
由此可見整個宇宙有多麼空曠且浩瀚。
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同屬於本星系群,由大約50個類似於銀河系的星系組成,直徑大約為1000萬光年。
你以為,本星系群就足夠大了嗎?遠遠不止!
本星系群和以其他不知名的星系群又同屬室女座超星系團,其直徑大約為1.1億光年。
室女座超星系團屬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它整體看上去像是絲狀結構,大到人們在其中不可能用肉眼找出銀河系。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直徑約為5.2億光年,其中包含有10萬個像銀河系一般的星系,質量是銀河系的10萬倍。
我們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位置如圖所示
相比較整個可觀測宇宙來說,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就連「襁褓中的嬰兒」都算不上。
可觀測宇宙的半徑約為456億光年,大約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180倍。
更加可怕的是,這遠遠不是宇宙的終點,沒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或許就連如今的可觀測宇宙,都只是「冰山一角」。
由此看來人類真是太過渺小了,也許就連渺小也無法形容我們。
人類不僅渺小,而且就連引以為傲的文明在整個宇宙當中,都相形見絀。
浩瀚的宇宙太過神秘
人類文明
此前,有科學家根據能源的使用,劃分出了文明等級,其中人類就連1級文明也算不上。
1級文明,也被稱為行星文明,智慧生物生活在行星上,依靠各種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獲得能源,在航天領域小有成就,能夠隨意掌控自己生活的行星。
根據標準,人類的文明等級只有0.7。
2級文明,又被稱為恆星文明,智慧生物能夠完全利用自己的恆星產生能源。假如人類文明是2級文明,人類可以在太陽系之間任意穿梭。
3級文明,被稱為是星系文明,智慧生物可以在恆星所在的星系當中來回穿梭,並依靠其他恆星獲取能源。
浩大的星系
也就是說,人類可以利用銀河系當中的任何一顆恆星,為自己的需要創造能源。
4級文明,被稱為列星系文明,此時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恆星產生的能量,轉而向暗物質或者是暗能量索取。
5級文明,多維空間文明,人們擁有更加高等的能源後,能夠實現多維空間的轉化,例如發明一種設備將人類轉化為四維、五維生物。
維度概念
在小說《三體》當中,向太陽系投放的「二向箔」很有可能就是五級文明所為。
6級文明,又被稱為平行宇宙文明,人們已經能夠將能量和物質進行轉化,進入到其他平行世界。
7級文明,又被稱為神級文明,人類宛如是世界的造物主,利用能源創造出任何需要的東西,像是住在宇宙的神靈。
人類也可以在多元宇宙之間自由穿梭。
多元宇宙概念
在宇宙面前,人類顯得微不足道,在看到龐大的宇宙之後,希望大家的煩惱也能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