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生產水平落後的古代社會,總有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頻繁發生,哪怕是打雷閃電,在古人眼裡都是超自然現象,這要是放在現代,不過都是些自然界的正常現象而已。
可同樣發生在古代的某些事情,其事情背後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比如在古代曾發生過三次爆炸,每次爆炸的威力都堪比核彈,而且每次爆炸發生,後人雖然都經過了多次考證,但都未能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
由於事件發生時間離我們太過遙遠,再加上古人記錄殘缺不全,直到現在,這三次玄乎的爆炸事件都成為了人類史上的未解之謎,他們分別是:通古斯大爆炸,明朝天啟大爆炸和印度死丘事件。
關於爆炸發生的原因,是隕石墜落,是地震還是火山爆發等天災所為?這些答案看似都能解釋過去,但還是差點意思,那是不是人禍所為呢?可要造成威力如此巨大的爆炸衝擊波,在那種火藥發展水平非常低下的社會,是人禍也不太現實。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些爆炸事件雖然離我們太過遙遠,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從某些文獻記載中找到一個最貼切於當時實際情況的答案。
今天咱們不談別的,就來好好談談發生在古印度境內的死丘事件,這事除了導致5萬人憑空消失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今考古專家在遺留下來的殘垣斷壁中居然發現了現代城市建築分布的雛形,他們很可能是史前超文明的存在。
死丘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據說1922年一個印度考古學家在距印度河右岸大概400公里外的一個區域經考古發現了一個距現在3500年的古城,由於其已完全成為廢墟,再加上遺址分布形狀比較怪異,看起來死氣沉沉,所以這位考古學家就將其稱為死亡之丘,簡稱為死丘。
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
這一發現立馬引來很多科學家的圍觀,在場所有科學家觀察到,他們在這個古城的遺址里,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廢墟里有一個輪廓十分明顯,但周圍建築物全被夷為平地的破壞中心。
以此為中心,考古學家還觀測到,離中心越近,建築物毀壞程度越高,在最中心地帶曾經的建築已完全夷為平地,根本無法辨識出曾經的面貌,但離爆炸中心較遠的地方,雖然建築物破壞也比較嚴重,但依稀可以辨識當時的輪廓。
其整個破壞的模樣相當於二戰時期發生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核爆後的場景,更為奇怪的是,在這座古城中,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不少的遺骸,按照遺骸所保持的動作可以得出當時有不少人正在散步或行走的結論,說明他們的消亡是突發性的,當時肯定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災難,讓這個古城瞬間沉寂。
那到底有什麼力量能夠使一座堅不可摧的城池瞬間消失呢?難道距離現代3500年前的人類已經掌握了核技術?再天馬行空的來講,難道他們真的碰到了宇宙外其他星球的致命衝擊?
這座古城的原名叫摩亨佐·達羅,建立於公元前2600年前,分布在離印度河400公里外的一個地方,如今這個地方位於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境內,真正讓這座沉寂幾千年的古城名揚天下的是1922年的考古大發現。
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
眾所周知,在古代,一條河流往往能培育出一個文明,尼羅河培育了埃及文明,黃河培育了華夏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培育了古巴比倫文明,而印度河則培育了古印度文明,雖然其中有些文明如曇花一現,但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通過挖掘這些古文明遺留下來的痕迹也算是當今人尋根覓祖,溯源的一種方式。
作為曾經繁育古印度文明的印度河,在其附近必然還會留下不少的遠古痕迹,抱著這樣的想法,1922年夏天,在英屬印度殖民地上,一位叫做班納吉的考古學家帶領團隊在信德省境內進行考古挖掘,但你要說他在挖什麼,連他自己也說不準,但作為考過學家,不進行試掘,很多古代遺迹就會錯失最佳的搶救時間。
巴基斯坦信德地區地圖(紅色框內)
班納吉就想通過嘗試著挖掘,希望能夠在這片舊土上發現更多的遺迹,經過地理環境的初步探測之後,擁有著敏銳職業嗅覺的班納吉深刻的感覺到,在信德省境內的這個地方肯定會有古代遺迹存在,他命令自己的團隊開挖,沒過多久,一面精美的建築牆壁就裸露在人們的眼前,這讓班納吉欣喜若狂,馬上加派人手對此地進行大範圍的挖掘。
隨著考古挖掘的工期不斷推進,一直持續到1931年,一座古印度時期的城池逐漸顯露出來,通過技術勘測,這座城池距離現在大概四千多年時間,按照古印度各王朝發展脈絡往前推,再結合史料記載,班納吉等考古學家推測出這座城市應該是四千多年前的摩亨佐·達羅城。
自發現這座城之後,考古工作一直處於推進狀態,但在二戰期間,工作的進程比較滯緩,直到1945年,日軍撤出印度,印度考古學家得以大規模進行開挖,離咱們最近的挖掘大概是在1965年左右,後來印度當局考慮到,無休止的對遺址進行開挖破壞比較嚴重,如今已有不少的殘垣斷壁已被酸性物質和大風侵蝕,故從1965年開始關於摩佐亨·達羅城的考古挖掘工作就此停止。
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考古挖掘,曾經的達羅城遺址已幾乎全展現在世人面前,從整個城市的布局來看,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座非常繁榮的城市,整個城市大概佔地8平方公里,分為西面的上城和東面的下城兩個部分,根據分散在城裡的遺骸和印度歷史上的兩部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耶那》上的記載進行推測,達羅城在當時應該擁有4~5萬人口。
重點是這座城市規劃的非常明確,城建也非常合理,上城居住的主要是身份尊貴的祭司和城市首領,上下層的平房主要是居民居住,而且兩城之間街道縱橫分布,房屋星羅棋布分插其中,臨街一面的房屋沒有窗戶,避免沙塵干擾,每家每戶幾乎都有廁所,浴室和排水系統。
除此之外,整個大陸城還有一個面積達到1063平方米的公共浴池,這些浴池由土磚築成,上面塗有瀝青,而在浴池的周圍還分散著單獨的洗澡間,而居民建築的樣式有點類似於咱們北京的四合院,中間是一個庭院,四周則是居室,當然以上說的都是上城的建築格局。
而下城的建築則迥然不同,除了樓房排序參差不齊之外,更重要是這些房子看起來比較破敗,應該是當時農民,商人或奴隸等身份比較低下的人所居住的場所。
整個城市的建築布局已經有了現代城市的元素,居民生活起居設施健全,還擁有了排水系統和各種娛樂休閑場所,所以也有印度考古學家將這座城市稱之為4000年前橫亘在印度河流域的大都市。
除了發現這些建築之外,在這些房屋遺迹里還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像,陶器,各種印章和銅板等等。
可惜的是,這座繁華的城市,在3500年前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一夜之間摧毀,而這兩座城市將近5萬人如人間蒸發一樣也在一夜之間消失。
隨著考古進程的推進,那些考古學家在發現這些特殊的建築之外,還挖出了不少幾千年前的遺骸,可能是因為達羅城所處位置比較乾燥,這些遺骸並未徹底化作塵土尚依稀可見。
考古學家發現,摩亨佐·達羅城到處都有燃燒的痕迹,說明這個古城市當時經歷了火災,但不是一般的火災,而到底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火災的,現在還沒有得出確切的答案,除這些燃燒的痕迹之外,在遺址內還發現了不少男女老少的屍骨,正因為這些屍骨的存在,考古學家將此地命名為死丘。
通過現場觀察,考古學家發現,這些遺留下來的屍骸,他們所保持的姿態都有很大的區別,正所謂千人千面,可以看出有的人當時正在走路,有的人正在勞作,還有的人正在沐浴。
然而隨著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他們都化作了一堆朽骨,而這個曾經物慾橫流的古代大都市也在頃刻之間夷為廢墟,達羅城曾經到底經歷了什麼?
經過考古學家和學者的不斷推測,現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是瘟疫或傳染病導致這座古城消亡。
有的學者認為,在那種科技和醫療水平發展相對落後的古代,經常發生傳染病是很正常的,當時肯定是發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傳染病,而且當時沒有任何的藥物能夠根治這種病,導致疾病猖獗,而所有達羅人都因染上這種疾病去世,最後整個城市因為無人進行管理,隨著時間流轉,被自然消亡了。
如果仔細想想,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首先不管再怎麼恐怖的疾病,都不可能讓所有的人一夜之間全部消失,如果沒有全部消失,那麼肯定有人倖存下來,那他們可以繼續繁衍下代,不可能出現城市沒人管理的現象,當然存在一種情況,那就是因為該城市爆發瘟疫,其他人選擇避難都離開了這座城市,但這座城市的各種建築設施都還在,往後的幾千年,不可能會沒有人回來重建這座城市。
只有一種情況,就是當時這座城市和城市內的所有居民同一時間毀滅,而且我們可以通過遺骸的各種姿勢判斷,當時很多人正在進行生產勞動,有的人還在散步或洗浴等等,這更加說明了傳染病不可能造成這樣的結果。
2.是洪水帶來的災難
有的學者根據這座古城所處地理位置最後得出結論,是因為印度河上游改道,再加上河水泛濫或因地震導致水災淹沒了這座城市,要知道,當時達羅城處於印度河中心的一座島上,被特大洪水淹沒的可能性極高。
但根據城裡的遺骸也可以判斷,洪水導致大陸城毀滅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是因為洪水導致達羅城最後被徹底毀滅,那麼居民的遺體會隨著河水流動的方向被輸出城外或輸往更遠的地方,而不是大多都留在城內,而且城裡的遺骸姿勢各異,如果是洪水,人們肯定會掙扎,不可能保持走路或勞作,洗浴的狀態。
而且考古學家在殘垣斷壁中發現了燃燒的痕迹,更加說明洪水或傳染病導致達羅城被毀滅的觀點是不太可信的。
目前最可信的一種說法,就是大爆炸所造成的,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爆炸,如今依舊沒有定論,但有三種說法比較合理。
考古學家在整個遺址範圍內根據建築物的毀壞程度大致找到了當時的爆炸中心,而整座城市的破壞程度是隨著爆炸中心向四周遞減,也就是說離爆炸中心越遠的地方建築的保存狀態更好。
考古學家還從遺址中發現了由粘土和其他礦物質燃燒而成的結塊,有的地方還發現了玻璃化痕迹,這種東西大致需要上千度的高溫才能夠形成,一般的火災是不可能形成的,而且科學家還從這些遺骸的體內勘測出一定的輻射含量。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爆炸的呢?當時誰也不知道,直到1945年,關於這個問題的謎底好像有了答案。
1954年8月,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根據爆炸後現場的狀態顯示,整座達羅古城的遺址和日本廣島和長崎爆炸後的場景非常相似。
所以當時考古學家就得出一個結論,達羅城很有可能是被類似於核武器的東西所摧毀的。
但這種說法很快受到科學家的質疑,那個時候的社會生產水平遠不如現在,幾乎都沒有工業化,怎麼可能掌握核技術,而距今3600年左右的時間,當時我國正處於夏商時期,根據我國史料記載,商朝中期才開始冶煉青銅器,所以當時整個世界不可能有超或仿現代文明的存在,而那個時候人們掌握核技術更是痴人說夢。
那除了核武器會導致破壞性如此強烈和破壞範圍如此廣大的效果之外,還有什麼能夠產生同等的效果呢?
經過科學家研究,又得出一種結論,引起爆炸的很有可能是球形閃電,而根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 》記載,其描繪的模樣和球形閃電有相似之處:
「空中響起轟鳴,跟著一道閃電,南邊天空有一股火柱衝上天,有一道光甚至勝過太陽,將整個天空割開一半……房屋,街道同所有生物都被天火毀於一旦。」
球形閃電,又叫滾地雷,雖然不常見但危害極大,它出現時,會放出強烈光芒,成圓狀形,直徑在二十五厘米左右,最大直徑可達到半米,出現時間不會太長,但是遇到障礙物就可能會發生爆炸,和球形閃電一同出現的還可能有黑色閃電。
它形成的原理是由於宇宙射線和電離場的作用,在大氣層形成一種微粒物質,而這些微粒物質活躍性非常高,在磁場的作用下會變得越來越大,從而形成一種物理化學結構體。
這種物質不僅有毒,如果積累到一定程度還會發生爆炸,而爆炸時可能會形成如同核爆炸的鏈式反應,處於爆炸中心的最高溫度可達到1.5萬攝氏度,完全可以將石頭融化形成玻璃狀物質。
但是要將整個達羅城徹底毀掉,大概需要3000個黑色閃電和1000多個球形閃電才可以完成,這麼多閃電同時出現,倒不是不可能,但概率很低,或許當時達羅城碰巧遇到了這事兒。
但不管如何,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於認為是因核爆而產生的結果,其中還有不少學者指出,我們不應該用現代人的思維去思考過去的事情。
百慕大三角海底下的金字塔
比如在當時生產力如此低下的古社會,能建造出如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以及古巴比倫空中花園和百慕海底的金字塔之類的建築,本身就是不太現實的,但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確是真實存在。
據各種作品記載,在距今3800年左右,在今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境內還發現兩座名字分別叫做索多瑪和蛾摩拉的古城,在神話小說里,他們是因為觸犯上帝,被上帝降災導致摧毀,但經過考古發現,他們的毀滅方式和達羅城幾乎相近。
除這兩座古城之外,在幼發拉底河也就是曾經的古巴比倫文明區域,也發現有不少和達羅城毀滅方式相似的城市,他們有的距今大概8000多年,而最短的也有3000年左右,而從這些古迹里依舊能發現經過高溫之後所產生的玻璃晶狀物,要形成這種晶狀物,核爆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難道當時人們真的擁有核武器?並且還經歷了核戰爭?
現在網上有一種說法,我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可,就是說現代文明只是遠古文明一種延續,或許在地球更早的時期有過和現在同等先進,甚至是比現在更為先進的文明存在,他們因為發動了核戰爭或因其他什麼原因而導致整個地球重啟。
比如上個世紀70年代,有科學家在非洲加彭共和國境內發現了距今大概20億年的核反應堆,至於是不是核反應堆,咱也不敢確認,但是這些東西與核反應堆相近,這點是肯定的,而且我國《山海經》和《淮南子》等古籍的些許描寫,和古代王朝實際發生的事情完全不相符,而描寫的內容實在過於離奇古怪,有些甚至和我們現代的發明相近,這些又作何解釋呢?
說一千,道一萬,這個世界太過神奇,有很多東西現在我們用科學無法解釋,但我希望隨著科學的發展進步,將來有很多的未解之謎都能找到最可信的答案,或許我們現在的文明真不是這個地球上最先進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