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2020年07月24日13:40:02 科學 1614

昨天下午「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我國火星探測的征途正式開始。

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就是火星,

火星的直徑是地球的一半,表面積相當於地球的陸地面積,沒有液態水,重力相當於地球的五分之二,有大氣層但比較稀薄大約相當於地球大氣層濃度的1%,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南北極有冰層。火星是紅色主要是因為表面有很多氧化鐵。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水星,火星,金星,地球的大小對比

這樣看起來火星並不適宜人類生存,沒有液態水,也沒有氧氣這一生存的必需品。

那有沒有生物可以在火星上安家呢?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不喜歡氧氣的生物:厭氧菌。圖為牛胃和腸道里的一種細菌(M.formicicum),它們不喜歡氧氣,會產生大量的甲烷,為了排出這些甲烷,牛會不斷的放屁,這也是環保主義者攻擊養殖業的根源。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甲烷產生溫室效應的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0-30倍,是地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但是火星變暖了以後不是正合我意嗎?除了細菌可以產生甲烷,碳蒸汽和氫直接反應也可以生成甲烷。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溫室效應示意圖

地球上的大氣最開始沒有氧,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隨著溫度的升高,更多水蒸發到空中,在太陽紫外線的輻射下,水中的氫逃逸到太空中,而氧留了下來構成了大氣層。甲烷和氧反應也可以產生二氧化碳。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地球大氣的產生過程

再來看看可以製造氧氣的生物:藻類。

地球上的氧氣除了紫外線輻射分解水造成的以外,主要的來源就是來自光合作用。

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藍藻(如魚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不過這個功能在火星上有沒有用還有待觀察),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產。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藍藻還可以成為人們的食品,如著名的髮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吃完了滿嘴綠

藍藻不但能生活在水裡,還能生活在土壤和岩層中,這就讓它們適應嚴酷環境的能力更強了。

還有前段時間讓冰川變粉而名聲大噪的雪衣藻,本身就能分泌類胡蘿蔔素,避免紫外線的晒傷,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還有能在極端環境下生長的杜氏鹽藻,都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有了更多的氧氣,就可以為生物構建臭氧屏障,阻擋對大多數生物有害的紫外線。從而構建火星的生態圈。為開發利用火星鋪平道路。

火星的土壤也可以通過生物改造達到種植作物的條件,瓦格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蚯蚓可以在模擬火星土壤的環境下長期生存並繁衍後代,有了它們進行土壤改良,火星上一定會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

當然,如果不做準備就把生物放上去也可以,

不過這樣主要就是考驗生物的耐受力了。

水熊蟲是最先證明能在宇宙中生存的生物,火星上更是不在話下。作為緩步動物的代表,水熊蟲幾乎是不死的存在。不論是高溫、嚴寒還是真空,輻射,都不能把它怎麼樣,單純的低溫對於它來說更是如同空調房一樣不疼不癢,曾經有水熊蟲在冰層里生活了30年。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還有就是各種黴菌,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實驗室里,來自南極洲維多利亞高地的黴菌(Cryomyces antarcticus)已經生活了超過18個月,它們生存的環境是和火星環境基本一致的。

這些生物不一定能改變火星的環境,但是通過研究它們,我們或許可以了解生物在極端環境下可以生存的秘密。

至今為止,我們沒有在火星上發現任何生物,

不過在各種科幻小說和電影里,火星人一直是熱門的主角。

《大戰火星人》是關於火星人最早的科幻小說,是英國作家H.G.威爾斯寫的,關於火星人的一些特徵也在這本書里被確定了下來:大頭,高科技,不好溝通。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火星人的激光武器

《火星人玩轉地球》個人認為是拍的最好的火星人電影,片中大腕雲集,情節也非常有趣,有空可以找來看看。

什麼生物能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上可能有什麼生物? - 天天要聞

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結語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我們不能永遠呆在搖籃里。火星就像是客廳,我們顫顫巍巍的邁出了第一步。

太空探索不是短時間就能出成果的,也許會要幾十年,也許會要上百年。

但就像《流浪地球》里說的那樣。道路千萬條…對不起串台了,

應該是這句: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向中國航天人致敬!

謝謝您的觀賞

來源

《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

《雷達對火星次表層的探測與研究現狀》

《火星表面雅丹地貌地質特徵及古環境意義》

#人類為什麼執著於探測火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 天天要聞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隨著夏季來臨,水上活動增多。近期,有遊客在廣東珠海橫石基沙灘、木頭沖沙灘等地發現了一些像塑料袋一樣的物體,很多人還會用手觸摸。其實這些「不速之客」是水母。醫生也提醒:水母有毒,千萬別碰!據統計,我國沿海有30多種水母會蜇人。這些水母的觸鬚上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 天天要聞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走進貴州大學農學院實驗室,空氣中瀰漫著新鮮菌菇特有的泥土芬芳。來自印度、泰國和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們端坐於操作台前,在無菌氣流環境下小心翼翼地分離純化菌種,為後續研究做準備。 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省氣候濕熱、雨量充沛,為菌類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地「靠山吃山」的飲食傳統中蘊藏著豐富的野生菌資源,...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 天天要聞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都說「運動能夠抗衰老」,但也有些人發現自己堅持跑步一段時間後,反而看上去面部皺紋好像變多了,更「顯老」了。這也讓很多人疑惑:運動究竟是延緩衰老的「良方」,還是過度消耗體力、加速衰老的「催化劑」?最近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揭開了真相。01運動是抗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 天天要聞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目前正在進行,今天進入調查的第三天。前兩天,由於大風、冰雪等不利天氣影響,探測任務主要進行的是地面作業,那麼今天的情況如何? 航空物探直升機正在進行冰川調查氣象條件好轉航空物探直升機已起飛作業在西藏仁龍巴冰川調查點,經過昨天一天的風雪,今天已經雲開霧散,天氣晴朗,適合航...
今年我國腦機介面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濟南來分一杯羹 - 天天要聞

今年我國腦機介面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濟南來分一杯羹

腦機介面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著人工智慧、神經生物學、感測器等技術提升,「腦機介面」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 天天要聞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在過去一周的五一小長假里,國人再掀出遊熱潮,輕量化出行與高質量旅拍需求成為焦點。松典DC226K雙攝相機憑藉其「前後雙芯、超清畫質、智能操控」三位一體的硬核配置,直擊年輕用戶痛點。從商業級影像創作到一鍵濾鏡直出,從便攜設計到長續航能力,這款相機如何成為年輕人旅拍新寵?答案藏在技術細節中。硬核配置:前後雙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