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中國科技突破引領全球,能源與交通領域迎來重大變革

2025年06月14日01:32:14 科學 1584


震撼!中國科技突破引領全球,能源與交通領域迎來重大變革 - 天天要聞

在科技發展的浩瀚星空中,中國正以璀璨之姿閃耀,多項科技突破如同一顆顆耀眼的新星,照亮了人類進步的道路。近日,我國在能源與交通領域取得的兩項重大科技突破,更是讓世界為之矚目。


首先,在能源領域,中國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創造了新世界紀錄核聚變能源一直被視為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終極方案,一旦實現商業化應用,將徹底顛覆現有的能源格局。中國核聚變集團和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人造太陽裝置——中國核聚變三號,此次實現了百萬安培 - 多h膜級裝置同時達到等離子體電流100萬安培,離子溫度1億度,高約束模式運行,綜合參數巨變三乘積再創新高,達到10的24方量級。這意味著什麼呢?巨型環形托卡馬克裝置內部溫度可達1.5億攝氏度以上,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倍。而此前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試圖在核聚變領域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如今中國科研團隊用實力打破了質疑,成功讓核聚變快速挺進燃燒實驗階段。更令人振奮的是,中國還在同步推進核聚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從核心材料的自主研發到核聚變裝置的模塊化生產,正逐步改寫全球能源規則。


震撼!中國科技突破引領全球,能源與交通領域迎來重大變革 - 天天要聞


震撼!中國科技突破引領全球,能源與交通領域迎來重大變革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交通領域也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國中科院成功研發出400瓦時每公斤的固態電池,相比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300瓦時每公斤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超出了30%。這一突破的意義非同小可,搭載這種電池的電動汽車充電十分鐘即可續航一千公里。全國人大代表陳軍表示,未來一到兩年,團隊還將致力於突破600瓦時每公斤的固態電池研發,屆時充一次電電動汽車就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同時在快速充電、低溫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也都將大幅提升。可以預見,固態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將為電動汽車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燃油車將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震撼!中國科技突破引領全球,能源與交通領域迎來重大變革 - 天天要聞

這兩項科技突破,不僅彰顯了中國科技的強大實力,更展示了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華麗轉身。相信在無數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中國科技將繼續創造更多奇蹟,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做出更大貢獻。讓我們拭目以待,共同見證中國科技的輝煌未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國家自然博物館開啟「光韻之夜」 - 天天要聞

國家自然博物館開啟「光韻之夜」

7月16日18時,國家自然博物館展廳內燈火通明,該館2025「博物館之夜」拉開序幕。在開放至21時的夜場參觀時段內,精彩的「光韻之夜」為觀眾送驚喜。3層,「遇見生命之光」發光植物展人氣旺。依託展覽開發的研學課程吸引了一批好奇的小觀眾。「大家
寧波大學,獲批1778萬國家重點項目 - 天天要聞

寧波大學,獲批1778萬國家重點項目

據寧波大學7月16日消息,近日,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關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人口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立項的通知」。
諾獎得主,受聘華南理工大學 - 天天要聞

諾獎得主,受聘華南理工大學

據華南理工大學消息,7月12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荷蘭格羅寧根大學Ben L. Feringa教授訪問華南理工大學,做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麟鴻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唐洪武為其頒發榮
對話 | 做「金字塔尖」的手術機器人 - 天天要聞

對話 | 做「金字塔尖」的手術機器人

作為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引領者,康諾思騰歷經六年的探索和發展,已在全球設立四大研發中心,完全掌握機械架構、電氣架構、軟體架構、複雜演算法以及視覺影像等核心技術,自主搭建手術機器人底層技術平台。康諾思騰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設有超萬平米的量產工廠,成功實現手術機器人的「自主製造」。康諾思騰自主研發的Sentire思騰...
今年夏天格外熱?預計還要熱多久?最新專家解讀來了 - 天天要聞

今年夏天格外熱?預計還要熱多久?最新專家解讀來了

為什麼感覺今年夏天格外熱?快來聽聽湖南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專家謝益軍,和湖南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唐明暉的專業解讀。與往年相比較,湖南今年高溫有何特點?一是首次高溫日開始早。3月26日出現了今年湖南首個超過35℃高溫日,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紀錄以來第2早。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冷暖變化更加劇烈,氣溫更容易大起大落...
利用農村地里的蓖麻,居然可以製成生化武器,而且原理很簡單! - 天天要聞

利用農村地里的蓖麻,居然可以製成生化武器,而且原理很簡單!

前陣子有個新聞說特朗普收到個寄蓖麻種子的包裹,白宮直接拉響警報,說怕有人用這東西做生化劑害人。這事讓我想起前兩年看過的冷戰時期老新聞,有個保加利亞記者在倫敦公交站被雨傘扎傷腿,幾天後死了,後來才查出傷口裡有毒蛋白。原來這普普通通的植物,真的
直擊超級「水脈」,現場科普實驗,回應西江水水質疑慮 - 天天要聞

直擊超級「水脈」,現場科普實驗,回應西江水水質疑慮

發源於雲南曲靖烏蒙山余脈的西江,一路奔騰而下,流經貴州、廣西後進入廣東,以滔滔江水哺育沿線萬千民眾。7月15日,深圳市水務局邀請媒體記者、專家代表前往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下稱「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現場,深入了解工程的建設與運行情況,並以現場實驗科普回應民生關切。取水第一站·鯉魚洲,超級水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