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對他們,我們要有戰略耐心」,任正非給誰提了醒

2025年06月10日14:13:06 科學 1182
銳評|「對他們,我們要有戰略耐心」,任正非給誰提了醒 - 天天要聞
資料圖

近日,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圍繞熱點問題接受記者採訪,再次呼籲要尊重理論科學家。「他們頭腦中的符號、公式、思維,世界上能與之溝通的只有幾個人。對他們,我們要有戰略耐心,要予以理解。」

理論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被視為一切科學的基礎。它就像一個總開關,是理解世間萬物、運用自然規律、推動人類發展的「肇始」。譬如,沒有經典力學,我們不可能迎來蒸汽時代;沒有電磁學,電話、廣播,電視和手機就不會誕生;沒有量子力學,計算機、激光和納米等技術發展幾無可能。經過幾輪科技革命洗禮,世界對於基礎研究的戰略價值認識愈發深刻。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重視理論研究,是夯固科技創新研究地基的必須,也是尋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

但也要看到,作為科學體系源頭的基礎研究,好比在「無人區拓荒」。一切艱難摸索都是不確定性的,沒有路徑經驗可遵循,沒有方法思路可預設。很多時候,突破都是源自厚積薄發、靈光一現。「吊燈為什麼左右搖晃」,伽利略不斷思考,提出了單擺等時定律;「世界地圖為什麼是這樣的」,魏格納大膽想像,萌生了大陸漂移說的想法……這些慧眼看出的「意義」,極大促進了科學向前,甚至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方法。

然而很長時間以來,社會對於科學家的態度卻常常走偏。要麼熱衷「造神」,過於關注科研者的個人生活,渲染炒作高智人士的「反差」,追拍偷拍、跟風合影,動輒大呼「偶像」卻連崇拜對象的科研領域是什麼都不清楚;要麼過於功利,一味盯著「有沒有用」「賺不賺錢」,不時計算「性價比」,若一時未有產出,便抨擊「浪費經費」「毫無意義」;有的煞有介事逐幀分析,捧一個壓一個,搞出了「飯圈」套路。諸如此類,都攪得輿論場烏煙瘴氣,也嚴重干擾科學家的正常工作。

「理論科學家是孤獨的」,一方面可能要坐幾十年的冷板凳,一方面即便研究出了成果,當時當地的人也常常難以理解。愛因斯坦發現光線會彎曲,一百年後才得以再證實。貴州農學家羅登義,上世紀四十年代就發表論文論證野果子刺梨是維C之王,直到今天才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渠道……但基礎科學的前行,離不開這群「孤勇者」的漫漫求索。對他們的研究,大眾可能的確無法理解,但至少當保持真誠尊重。特別應多一些耐心和包容,放下「摘果」的急躁,提供長期穩定支持,保障理論科學家可以慢慢往前走。不問前程,少些打擾,讓科學家能心無旁騖做事,才是最好的保護。

「科學家應該經常坐在蘋果樹下『胡思亂想』」。面對世界,我們依然有太多未知。期待更多「天才」「奇才」湧現,帶領我們走向更深更遠的知識海洋。推動基礎研究「於無人處更進一步」,中國科技發展才有可能贏得未來。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著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 天天要聞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視頻截圖59萬千米外!天問二號拍攝的地月影像圖發布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獲取的地月影像圖。目前,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軌運行超過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工況良好。近期,天問二號探測器配置的窄視場導航敏感器,分別對地球和月球成像,顯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