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軍觀研究評論 從去年深圳「北極鯰魚」曬9位數存款辱罵網友,到最近百度「眼眸」公然泄露孕婦隱私,兩個90後「坑爹」事件撕開了特權階層的遮羞布。這些被父輩用貪腐和特權堆砌的「二代」,不僅沒繼承家風,反將「資源即正義」的腐朽價值觀暴露無遺。這背後,是不是社會資源分配的基因編碼、家庭教育倫理的權力馴化、代際傳遞的破窗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讓人不寒而慄!
全鏈條特權教育:從「浸潤式教育」到「認知隔離牆」
資源壟斷的「代際傳承密碼」。新千年之後,一批特權家庭通過「浸潤式教育」完成代際資源交割。如某紅牆內少年14歲參與企業併購模擬,其「教科書」竟是父輩的談判記錄;李嘉誠長孫女22歲繼承家族信託時,已掌握跨國併購與人脈網路的隱性資本;還有「土豪級」的的「礦二代」,乾脆在北京坐鎮「會館」,也是在廣泛集中資本和人脈。
權貴族眼中可怕的認知代差。普通人35歲才悟透的職場規則,權貴子弟25歲已在實戰中運用。當寒門學子在題海中掙扎時,他們早已通過家族酒會結識投資人,將千萬美元虧損視為「學習成本」,一方面別墅、名車和公子哥們裝扮豪門,一方面已視普通百姓為「下等人」。
價值觀扭曲的「權力馴化」。特權家庭普遍存在「認知隔離牆」。香港頂級律所的人脈、跨國併購的經驗,通過家族書房談話完成傳遞;藤校「傳承錄取制」讓校友子女錄取率高出三倍,本質是知識特權的世襲化。這種教育導致權貴子弟將「貪了才合理」視為生存法則,而寒門學子即便成為人大代表,仍需用二十年打破「做題家思維」。
危害:當「坑爹」成為階層固化的終極武器
法治尊嚴的「慢性屠戮」。「北極鯰魚」爺爺鍾庚賜雖被開除黨籍,但9位數存款來源成謎,暴露出反腐調查的「擠牙膏式」作風;「眼眸」父親謝廣軍以「社工庫」解釋信息泄露,卻未提及如何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當特權者總能「破財消災」,法治精神將蕩然無存。
社會信任的「癌細胞擴散」。海淀家長豪擲705萬給28歲兒子買房被贊「懂事孝順」,而同齡失業青年回鄉即被貼上「啃老廢物」標籤。這種標籤化認知導致年輕人內化階層偏見:打工妹小芳看到同學獲家族資助購房後,竟嘲笑自己「攢首付的樣子特別可笑」。
價值觀崩塌的「代際投毒」。特權家庭將「拒絕無意義加班」包裝成「魄力」,而寒門子弟的「慢就業」被污名化為「失敗」。某外賣騎手成為人大代表的案例背後,是數萬次風雨兼程的生存選擇,與權貴青年在非洲「戰略試水」的從容形成殘酷對比。
警鐘與啟示:穿透特權迷霧的破局之路
制度性反腐,讓「資源即權力」無處遁形。需建立官員家庭財產公示制度,將特權階層的「暗箱操作」置於陽光之下。如深圳交通局對「北極鯰魚」調查的「擠牙膏式」回應,暴露出權力自肥的慣性。還有更多的隱形「鯰魚」,實際上已經造成了社會的終極隔裂。
教育公平,打破「直接排斥」與「隱性排斥」。優質教育資源不應成為權貴「VIP通道」。應推動《個人信息保護法》與國際接軌,建立跨國數據調取協作機制,同時將「家風建設」納入幹部考核。每一次都是「對家屬子女管教不嚴」,卻無心忽視了對兒女參與試法的懲戒。
價值觀重塑,警惕「完美人設」下的精神空洞。精英家庭需告別「用資源替代陪伴」的陷阱。如日本真子公主因「沒有價值感」抑鬱,該女孩在海外社群尋找認同,本質是父母身份缺位的代償。當然,解決這個問題更需要激活民間監督,讓每個公民成為「清道夫」。從網友天眼查到自媒體深挖,民間監督力量正在成為反腐利器。應完善網路舉報獎勵機制,建立「吹哨人」保護制度。
結語:當「北極鯰魚」與「眼眸」在海外社交平台炫耀特權時,是時代告訴我們階層正在固化,而腐敗堆積的紙牌屋正在崩塌。真正的階層躍升,從來不是靠「資源代償」,而是在公平競爭中鍛造的能力和在挫折中堅守的價值觀。唯有將「反特權教育」納入社會系統工程,才能讓每個年輕人都能在公平的陽光下生長——這不僅是給這一代人的警示,更是對未來的承諾。君以為呢?
「老軍觀」,軍事研究員、研究生導師,以30多年媒體編審經驗講述新史記。所有文章堅持原創,主要聚焦軍隊統帥人物,主推 《跟朱德學修身》,《跟毛主席學謀略》,還開設《林彪事件最新研究》等欄目頻道,從周一至周五交替輪值回憶文章和時評。按照平台規則,只有您加關注之後才能義務推送!相信專業的視角會帶給你不一樣的認知,您的支持就是我們不斷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