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了!
spacex公司的龍飛船終於從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
(龍飛船去「接人」了)
美國東部時間3月14日傍晚(北京時間3月15日早上),執行「crew-10任務」的四名宇航員,美國的nichole ayers和anne mcclain,日本的大西卓哉(takuya onishi),俄羅斯的kirill peskov,被spacex公司的特斯拉專車接到發射場。
(從左到右:kirill peskov,nichole ayers,anne mcclain,大西卓哉)
他們又一次向人群揮手致意,又一次登上發射台,踏上了乘坐載人龍飛船耐力號(crew dragon endurance,簡稱耐力號)飛往國際空間站,解救兩名被困波音宇航員的行程。
為什麼要說「又」呢?
因為兩天前已經發射過一次,但在倒數43分鐘時由於發射台液壓系統出現故障而被迫取消了。
(宇航員登上發射台電梯)
在推遲了四十多小時後,「獵鷹9」火箭再一次挺立在了發射台上,火箭上方的飛船載著四名宇航員,即將再次嘗試飛向國際空間站。
美國東部時間19點03分(北京時間今早7點03分),「獵鷹9」火箭成功點火,幾分鐘後便順利進入軌道。
(「獵鷹9」順利點火併入軌)
這一次的發射,從點火,升空,一級推進器脫落,再到進入軌道,整個過程都異常絲滑。
眾多媒體也對未來接兩名被困宇航員返回地球充滿了信心。
不過,從媒體進一步透露的細節來看,解救兩名被困宇航員返程的過程,比之前預料的更為複雜:
「crew-10任務」的耐力號飛船送上去4名宇航員,隨後「crew-9任務」的4名宇航員全部乘坐早已對接空間站的自由號飛船返回地球,返回的4人包括了被困的兩名波音宇航員butch wilmore和suni williams。
概括來說,就是一個「送上去4個,換回來4個」的過程。
(上去的4人)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crew-9任務」的宇航員原本是計划去年8月送上國際空間站的,原計劃載4名宇航員,但由於波音的「星際航線」飛船在6月份意外出故障,把兩名波音宇航員wilmore和williams滯留在了空間站。
最終,「crew-9任務」的載人龍飛船自由號(crew dragon freedom,簡稱自由號)的發射因此被推遲到了9月份,原定的4名宇航員也縮減為兩人,為的就是當自由號返回時,能順便帶回wilmore和williams。
也因此,在新的任務計劃里,wilmore和williams這兩名波音公司的宇航員被spacex編入了「crew-9任務」的返程宇航員名單里。
這樣,「crew-9任務」的返程宇航員就變成了上去的兩人,aleksandr gorbunov(俄羅斯)和nick hague(美國)。
(「crew-9任務」自由號送上去的兩人:gorbunov和hague)
加上返程時入編的suni williams和butch wilmore。
(williams和wilmore入編「crew-9任務」成員)
而當「crew-9任務」發射成功,自由號和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後,就一直連接在了空間站上,直到現在。
(自由號飛船)
不過,既然去年9月份自由號就上去了,為什麼當時不帶波音宇航員williams和wilmore以及另外兩人一起返回地球?
如今,多個美國媒體曝光了這背後的原因:
一切,只為保障美國及其盟國的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占絕對多數!
目前國際空間站上共有7名宇航員,美國宇航員4名,俄羅斯宇航員3名。
(國際空間站人數比:美國4,俄羅斯3)
如果去年9月就把williams和wilmore連同另外兩人帶回地球。
美國宇航員將只剩下1名,俄羅斯宇航員2名,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和政府高層所不能接受的…
綜合評估之下,nasa決定讓已被困三個月的williams和wilmore繼續留在空間站,直到「crew-10任務」帶4名新的宇航員上去:2美國,1日本,1俄羅斯。
這樣一來,哪怕原先的4個人返回地球,美國及盟友(日本)仍將在國際空間站里繼續保持人數優勢…
(國際空間站也充滿了政治博弈)
還有十幾個小時,「crew-10任務」的「載人龍飛船耐力號」就將和國際空間站對接了。
一旦對接成功,4名新宇航員會首先進入國際空間站,和其他宇航員慶祝交接儀式。
之後便要開啟williams和wilmore以及另外兩名宇航員的返航行動了。
但願後面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