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輕吟
編輯 | 林輕吟
前言
眼看著我國神舟二十號將在今年進行發射,進一步探索太空的奇蹟,不免讓人想到了美國的太空事業。
還記得去年兩位美國航天員意氣風發的登上國際空間站,進行著為期幾天的簡單任務,可沒想到這一去,至今都過去九個月了,依然難以回來。
對於如何營救這兩位滯留在太空的航天員,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這件事情還沒有解決,馬斯克卻又提出了另一個備受爭議的觀點。
直接放棄這座堅守了二十多年的空間站,轉而向目標更遙遠的火星而進發,這下子,尚在空間站滯留的威廉姆斯終於坐不住了。
已經滯留9個月的航天員
還記得2024年6月份的時候,這兩位即將踏上新征程的宇航員是多麼意氣風發。
即便當時外界對於美國,還能否順利登上太空的傳言,保持質疑的態度,但是這兩位航天員卻依舊有勇氣完成任務。
當時他們年齡也不小了,本來還想著這是退休之前的最後一次太空之旅,為自己的工作划上完美的句號。
可沒想到隨著「星際客機」的各種故障和失誤,距離他們退休至今都遙遙無期,但好在兩位航天員是安全的。
他們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由於政治、政策等原因,美國對他們的營救計劃也在不斷的延遲。
這也讓不少網友都諷刺起來,好笑的是美國總統都換了,但兩個航天員還在空間站待著,這中間還有俄羅斯向其提供了生存物資,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更有網友看到了他們二人如今的面貌,和以往相比也是顯得有些憔悴,尤其是威廉姆斯,因為失重問題,深深凹陷的眼窩和暴瘦的臉,看著還挺讓人心酸的。
雖然這兩位航天員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但也很樂觀,甚至還反過來安慰那些擔憂著他們的家人。
可是他們面臨的問題,除了身體機能的流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回到地球、還有著國際空間站的潛藏危險。
空間站的漏氣問題
自從1998年國際空間站建立以來,至今已有27個年頭了,但是太空垃圾、太陽輻射等等各種因素,都會影響著國際空間站的壽命。
早在2019年,就有航天員發現了空間站出現了漏氣的問題,當時漏氣的區域存放的都是需要處理的垃圾。
後來到了2020年,美國MASA也指出了空間站的漏氣問題,並表示已經進行了處理,可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如今空間站的漏氣問題越發嚴重起來,甚至就連漏氣速度也加快了不少,就連NASA都將國際空間站評為最高風險標準。
偌大的空間站,漏氣問題原本就是肉眼難以識別的,經過多年的發展,空間站很多部件也已經老化,到達了退休年限。
據NASA統計,588個部件都已經超期服役,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其中隱藏的安全隱患,再加上空間站內部還有著無數錯落的管道,更難以去查找漏點。
最終找到了4處裂縫、50處隱患,根據此前NASA統計,每天國際空間站都會有超過正常標準的空氣泄漏出去,算下來大約有1.1千克左右。
有時候空氣泄露速度加快的話,泄漏出去的空氣也會比以往更高,這種問題對於航天員的生命安全無疑是一種威脅。
然而由於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因為政治問題,在太空領域的合作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雙方對於空間站的漏氣處理尚且沒有達成一致。
後來俄羅斯方面也曾經對被檢測出來的漏氣點進行修補,但是沒啥好的效果,這也意味著空間站的裂縫也許在不斷的增加。
一方面是處理不了的漏氣隱患,另一方面是每年都要砸下巨額的維護資金,美國對於國際空間站的態度也逐漸開始改變。
馬斯克首先就站出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在他看來,如今國際空間站已經無法對國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價值,而且也已經遠超壽命,是時候放棄它了。
馬斯克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火星上,他認為應該騰出來耗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資源,接下來在火星領域進行探索,才能夠為美國的太空事業帶去更多的發展。
威廉姆斯強硬回答
對此威廉姆斯卻是首當其衝站出來表示反對的人,她認為國際空間站的價值依舊很大,這裡有著很多的科研成果,未來會繼續發揮應有的作用,如今就想放棄為時過早。
為了表明自己的不贊同,威廉姆斯甚至拒絕了馬斯克計劃將其帶離空間站的提議,還表示自己現在在空間站很好,不想離開。
威廉姆斯在國際空間站待了這麼長時間,每天都和空間站各種器材打交道,她的話更有影響力和說服力。
對此馬斯克只是給出了一個自己的建議,將來究竟如何,還需要美國方面仔細考慮,但是兩位宇航員返回地球的事情,卻是不能繼續拖了。
當初倆人一次次在空間站被拖延返航時間,已經讓美國在國際上被看了不少笑話,如今特朗普上任之後,他也下令在3月19日左右,把兩位航天員給接回去。
而這個承諾究竟會不會踐行,還得等幾天才能知道,但如今國際空間站的狀態,和我國「天宮」空間站的迅猛勢頭作對比,還是不免讓人感嘆。
中國悶聲干大事,不知不覺間,我們在航天方面的成績已經走在了很多國家的前面,這是讓人非常自豪的事情。
相信未來我們的太空事業會更長遠的發展下去,也相信我們的「天宮」會出現更多驚艷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