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抬頭仰望星空,肉眼看見的只有漫天的繁星,但是在這浩瀚的宇宙深處,卻有著一些無法通過肉眼看見的壯觀天體,比如創生之柱就是這樣一個天文奇觀。
創生之柱是由是由冷氣體和宇宙塵埃組成的巨大結構,上圖畫面中的創生之柱,是由哈勃望遠鏡在1995年拍攝的標誌性照片,同時還被評為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佳前十名的照片之一。它展示了創生之柱無與倫比的景象。
創生之柱位於老鷹星雲中,距離我們地球大約有7000光年,其中最顯眼的就是矗立著三根巨大雲柱,每個都長達數光年,而這些龐大的柱狀結構都是恆星的搖籃,假如你能夠進入到創生之柱的內部,會發現那裡正在誕生大量新的恆星,有些已經形成,有些才剛剛孕育。可以說這裡就是恆星的育嬰室,因此才得名創生之柱。
不過如今的我們還可以通過望遠鏡目睹創生之柱的壯麗樣貌,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創生之柱可能早已不存在了。因為在其內部雖然不斷的誕生新恆星,其強烈的恆星風也在不斷侵蝕著創生之柱,並使其緩慢瓦解。
此外科學家還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在紅外波段進行觀測發現,在創生之柱的其中一條支柱中,有一團熱塵埃,認為這是一顆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衝擊波,由此猜測創生之柱可能已經被摧毀了。
其實早在1995年的時候,哈勃太空望遠鏡便發現,創生支柱內部有數顆恆星隨時有爆炸的可能性,而如今有些恆星或許此刻已經爆炸了,只是由於光速的延遲效應,我們還未看到而已。
因為創生之柱距離地球達到了7000光年,也就是說光在地球和創生之柱之間穿梭一趟也需要7000年的時間,那麼以光速傳播的限制,此刻它所發出的光至少要在7000年後才能抵達地球,所以我們今天所凝視創生之柱,實際上是在回望7000年前的畫面。
因此假如現在創生之柱中有一顆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那麼我們至少也要在7000年後才能目睹它被摧毀的樣子。其實在宇宙的大尺度上,我們無論看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只是看它「過去」的景象。
即便是天空中太陽也是如此,我們知道太陽距離地球大約在1.5億公里,按照光速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傳播,這意味著太陽光從表面抵達地球至少需要8分鐘左右,而我們看到的太陽實際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如果說此刻太陽突然的消失,那麼我們至少在8分鐘後才能發覺。
因此距離地球越遠的天體,延遲時間越大,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猜測創生之柱可能已經不存在的原因。